查看原文
其他

回眸40 | 北理工“计算机”正青春!

砥砺奋进的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25

北京理工大学

公众号ID:BIT_1940

关注


40年众志成城

40年砥砺奋进

40年春风化雨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

中国人民用双手

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

北京理工大学

也经历了发展历程上

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其中

就奏响了一曲“计算机”的精彩乐章

 

回眸北理工计算机学科专业发展史

1958年

计算机教育拉开序幕

1980年

计算机系在改革的徐徐春风中成立

2018年

我们迎来北理工计算机教育60周年

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廊

品味砥砺前行的岁月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1956年,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被选定为首批建立计算机专业的院校之一。


1958年,教育部关于清华、北航、京工设立尖端专业的请示报告,聂荣臻副总理批示“同意”

1958年6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黄松龄建议,在专业发展方向上,京工可专供军用。文件批示下发后,学校在“计算装置专业”下设立了2个专门化:“火炮用指挥仪专门化”和“火箭计算装置专门化”,归属于仪器系6组。


在我校开授第一堂“计算机原理”课的王遠老师

1958年11月,原指挥仪专业1954和1955两个年级的同学正式转入计算机专业学习,青年教师王遠为他们讲授“计算机原理”,徐和生老师讲授“脉冲原理”,郑流芳老师讲授“电子线路”。“程序设计”课程则暂时到北京大学旁听。我校的计算机教育就此拉开序幕。


历经艰苦奋斗的创业阶段,我校计算机专业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完成了奠基和初创。当改革的春风吹来,北理工的计算机学科也打开了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1980年代 · 奋斗发展


全国第一台体育用精密激光测距仪在第四届全运会上成功应用,中坐者为主要开发者张前焜、高永峰

1979年,由北京工业学院研制的体育用精密激光测距仪,在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成功应用,结束了我国大型赛事沿用皮尺测量距离,导致成绩不被国际田联认可的历史。该项目获国防工办重大技术改进成果一等奖


计算机系首任系主任曹立凡教授正在授课

1980年7月,计算机系正式成立。


80年代初期的我校计算机房

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的北京工业学院计算机系教学和科研条件获得很大改善。1981年,学校引进美国PRIME公司的550型32位小型计算机,配备几十台终端可供学生们同时上机,从此结束了学习计算机的学生却摸不到或很难摸到计算机的历史。1985年,学校又顺利引进了美国的二手IBM3031。同年,计算机系还购置了Apollo工作站。


全国第一本离散数学教材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教材

计算机系成立后,积极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充实教学内容。在全国第一轮统编教材中,我校承担了《离散数学结构导论》和《数字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编写。《离散数学结构导论》出版后,我校又举办了培训班、讨论班,为全国30多所大学培养了这门课程的第一批老师。


我校为重庆497厂开发的微机辅助生产管理系统是国内最早的微机应用系统之一

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0年代,计算机系与许多工厂、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计算机系师生们解决了生产和管理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


国防科委专职委员、学部委员慈云桂(中)参观计算机系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成果展

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头条报道我校计算机系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成果展

80年代是我校计算机系上质量、出成果的年代。1985年,计算机系举办了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成果展,在校内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国内率先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王遇科教授和他的学生们

80年代的计算机系在科研上也是成果丰硕。1984年,王遇科教授创办了北京工业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开展人工智能有关研究,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与国防大学联合开发的“红山II号”智能对策与决心论证系统,该系统被认为是当时全军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作战训练模拟系统,以及与国家气象局气象预报中心合作开发的气象预报专家系统IMFQS。这些系统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红山II号”获得总参谋部科技一等奖,IMFQS获得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王遇科教授本人被评为兵器部劳动模范


各大媒体对我校李红平同志先进事迹的报道

改革开放初期,计算机系在科研成果频出的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年轻有为的科技工作者,这其中的代表就是一心扑在科研上、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的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教师、机电部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计算机系青年教师李红平。


1985年12月21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我校杰出校友李鹏(左一)参观北京地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展中的我校展区

1985年12月,中国科协联合北京市人民政府举办“北京地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展览会”,我校以计算机系的成果为主参加展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先进单位”称号。


1990年代 · 成长壮大


从90年代起,计算机专业由计算机系逐渐发展为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和网络中心的“两院一中心”格局,力量更加壮大,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比翼齐飞,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比80年代的计算机系的研究主要活跃在军工系统,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化,在90年代,计算机系在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的同时,还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主动参与到国家的重大基础、工程研究中,如“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各大媒体关于北京亚运会计算机工程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报道

我校师生为北京亚运会作出突出科技贡献,获得的奖状、证书和奖盘

光明日报头版头条称赞北理工师生是“金牌背后的无名英雄”

我校计算机系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工程的主要开发单位之一,高质量地完成了开发任务,保障了亚运会的成功举办。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我校师生创造性地自行建设了电子邮件系统实现了电子邮件在我国的第一次大规模实际应用当时境外媒体评价,北京亚运会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超乎想像,超越了1984洛杉矶奥运和1988汉城奥运。


该系统还获得了当年“计算机世界史密斯索尼亚大奖”提名,是亚洲地区唯一入围的项目,并荣获奖状。亚运会计算机工程也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特等奖,彭一苇、陈朔鹰、陈英、李小平、吴裕树等都被评为亚运会先进工作者


刘明业教授给研究生上课

90年代,在CAD领域,我校刘明业教授创建的ASIC研究所也取得累累硕果:

🔵Apollo工作站操作系统DOMAIN的汉化版CCDOMAIN惠及全国许多用户,获得兵器部科技进步奖,以及国防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对外经贸部联合颁发的“90年度军转民高技术出口产品展览会银奖”

🔵 “系统ASIC行为功能级智能综合系统”获得兵器部科技进步奖

🔵 “VHDL语言ASIC高级综合与混合级模拟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领导带队访问北理工,与我校签订科技合作协议

北理工计算机系深度参与了我国921载人航天工程,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开发了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合作,为921工程测发系统开发专家系统工具C-CLIPS,并且利用这个工具编制测发指挥员辅助决策系统,在神舟号载人飞船的发射中得到应用,这也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航天发射中的第一次成功应用,系统工具C-CLIPS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年,这篇我校科研人员发表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上的关于虚拟现实的研究论文,在国内外都属于领先之作

改革开放中,北理工计算机系从90年代初就开始在虚拟现实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作为该领域的先行者、领跑者,首个研究成果《虚拟现实技术在直升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发表在1995年的学校学报上,并被空军采用。这以后,计算机系承担了总参、总装、空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等的许多有关虚拟现实的国防预研课题或863课题,论文和成果不断涌现,在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也为后来我校申报和获批建立“国家级大学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奠定了基础


计算机系青年教师谭毓安是90年代风靡全国的UCDOS系统的核心开发人员之一

计算机系教师李敏生承担的“VAX/VMS ADA编译程序系统的剖析”获兵器部科技进步奖

经过多年的积累,计算机系在90年代开始向大型系统软件领域进军。


1998年,计算机系成立了应用系统开发中心,承担了诸多大型任务,例如与美、日公司合作,把1000座席规模的呼叫中心(call center)移植到上海,为海尔集团公司拓展海内外业务提供重要支持,这也是我国较早的大型呼叫中心之一。


新世纪 · 新篇章 


步入21世纪,北理工计算机学科专业,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学科内涵发展,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做好创新应用,学科建设稳步提升,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并为国家级的重大重点活动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在2017年10月杭州·云栖大会上,我校梅宏院士率团代表北京理工大学,联合阿里云、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重磅发布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发成果——数据科学家云上工作室,为数据科学家提供“管家服务”


揭秘 | 平昌冬奥闭幕,酷炫“北京8分钟”背后,这个北理工团队用科技点亮精彩!

北理工丁刚毅教授团队利用影视虚拟制作技术和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创新研发了文艺表演预演系统和训练彩排与数字验证系统,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提供技术保障。从2008北京奥运,到60周年国庆盛典,从9年央视春晚到2018年冬奥北京8分钟表演……北理工人,一直在路上!


北理工计算机学科专业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和国防科研任务,开发部署了知识管理、民族语言翻译等领域多个应用系统,2016年,北理工黄河燕教授与外单位合作的项目“在线社交网络分析关键技术及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2005年起,北理工计算机软件实验室(原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化教育实验室)开始持续建设海量异构数字资源管理和互操作平台框架,目前,该框架已成功应用于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达4000多所学校,用户百万以上


2017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理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进入A类行列,学科排名进入前5%~10%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正式发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北理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进入A类行列,学科排名进入前5%~10%。近年来,我校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研究水平和影响力得到较大提升,在国内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在国际评估中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2017年,计算机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行列,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Systems)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进入全球201~250,位列国内排名第11。


2018年,学校合并原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宣布成立计算机学院

2018年4月9日,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面向“双一流”建设,北理工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合并成立计算机学院 ,北理工的计算机学科也迎来了新时代的新发展,必将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富国强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新的贡献。


目前,计算机学院拥有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实验室、网络等级保护关键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同时拥有智能信息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海量语言信息处理与云计算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信部信息智能处理与内容安全重点实验室、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软件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工程中心(网络信息安全工程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国家级大学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平台


学院在语言信息处理、云计算与大数据、计算机视觉、数字表演与仿真、软件安全等方向已形成一定的优势和影响力,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改革开放40年壮丽史诗的巡礼,是中华大地40年人间奇迹的展示。


新时代,新作为

爱国奋斗的北理工人

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矢志一流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做出属于北理工的那份精彩贡献!


出品:党委宣传部

来源:计算机学院

编辑:张艺馨 戴晓亚

为我理正青春的“计算机”

❤点666个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