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仅13人,北理工黄强教授荣获IFToMM“卓越成就奖”

探索创新的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25

北京理工大学

公众号ID:BIT_1940

关注


北理工黄强教授荣获国际机构学和机器科学联合会(IFToMM)“卓越成就奖”


IFToMM主席Marco Ceccarelli教授(前排左一)为黄强教授(前排左二)颁奖


近期,国际机构学和机器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Mechanism and Machine Science, 简写IFToMM)第十五届世界总会(15th IFToMM World Congress)在波兰历史名城克拉科夫召开。本届大会上,北京理工大学黄强教授被授予IFToMM“卓越成就奖”(Award of Merit)。颁奖词指出黄强教授“在仿人机器人和空间机器人的机构设计、运动规划、平衡控制和系统集成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在机器人领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力推动了机器人科技发展”。



IFToMM于1965年成立于波兰,至今有50余年历史。IFToMM“卓越成就奖”颁发给为推动机构与机械科学领域的知识状态做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本次黄强教授是该奖唯一获得者,目前全世界仅有13位杰出科学家获此殊荣。

IFToMM是机构学和机器科学领域重要的国际学术组织,现有50个国家或地区会员,遍及全球科技领先国家,下设计算运动学、齿轮传动、机器人学、人机系统、连杆与凸轮、机电一体化、微型机械、非线性振动、可靠性、运输机械、多体动力学和摩擦学等13个技术委员会。

黄强教授课题组部分成员合影


不忘初心


黄强1991年赴世界仿人机器人研究水平领先的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师从被誉为“世界仿人机器人之父”的著名学者加藤一郎教授,正式踏上对仿人机器人前沿领域的钻研之路。之后在日本通商产业省工业技术院、东京大学从事仿人机器人研究工作。2001年引进回国,从起初的“一杆枪”、“零条件”干到如今以黄强教授核心、中青年副教授为骨干、研究生为科研创新主力、工程师为技术保障的40余人学术梯队,并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精尖创新中心、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等高水平平台支撑。


勇于创新


“汇童”5代机器人


国际上仿人机器人研究者一直围绕稳定行走、跑、跳等单一模态运动开展研究,尽可能增强其稳定性,防止其摔倒,因为一旦摔倒,机器人将无法运行,损失大。仿人机器人“刚柔兼备”的行走、爬行、翻滚、摔倒保护等多模态运动是一个公认难题。行走、跑、跳等运动需要刚劲有力,爬行、翻滚、摔倒保护等需要柔性。仿人机器人自由度多、参数多、运动模态多、强非线性,引入柔性后参数更多,机器人结构和控制难上加难。黄强教授十几年保持做不一样的仿人机器人研究的初心,另辟蹊径,借鉴人类具有“摸爬滚打”的复杂环境多模态运动适应能力,研究仿人机器人的“摔滚走爬”多模态运动,机器人除了具有稳定的行走功能外,还具备意外情况下摔倒不损坏,遇到障碍了走不过去爬过去、滚过去的功能,使机器人能够顽强到达目的地执行任务。


不断探索


未来黄强教授及其团队还将继续研究增强仿人机器人的运动动态性能,并且增加更多的运动模态,如攀爬、跳跃等,使机器人能够适应环境复杂的大千世界。


个人简历


黄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1965年7月出生,IEEE Fellow,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北京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仿生机器人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111计划“特种机动平台设计制造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北京市政协常委。

任Advanced Robotics、Intl. J. Social Robotics、Neuroscience and Biomedical Eng.、Unmanned System等国际期刊编委(Associate Editor),联合创立了IEEE TC on Cyborg and Bionic Systems(CBS)、IEEE-CBS国际会议。作为大会主席,近年来举办了IEEE-Humanoids 2018、IEEE-ROBIO 2017(机器人与仿生学)、IEEE-CBS 2017、ICME 2017(复合医学工程)等多个国际著名会议,任2006 IEEE-IROS(智能机器人与系统)组织委员会主席,在IEEE/ASME-AIM(先进智能机械电子)、IEEE-ICMA(机械电子与自动化)、IEEE-ROBIO、IEEE-ICIA(信息与自动化)等国际学术会议中担任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奖励委员会主席等职务30余次。

长期从事仿生机器人、机器人微纳操作、智能假肢等研究与开发工作,研制了6代 “汇童”仿人机器人,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国际学术奖励10余次。


出品:党委宣传部

来源:高精尖中心

编辑:王朝阳、欧洋佳欣

点亮“在看”,与好友一同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