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建党百年纪录片《进京》解密北理工“赶考之旅”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百年历程,波澜壮阔
穿越奋进的时空长廊
回首那段跟随党中央
进京“赶考”的时光
北理工人依然心潮澎湃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
成立100周年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
第一所理工科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重磅推出
原创纪录片《进京》
与你共同回顾
那段“赶考”时光
细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
北理工“答卷”
点击观看原创纪录片《进京》
★
辗转华北办学
★
抗战胜利后,党中央决定
将延安自然科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前身)
向东北转移
建立新型的东北大学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自然科学院离开圣地延安
开始了在华北辗转办学的
艰苦历程
自然科学院师生经过46天行军
于1945年12月24日
到达张家口附近的孔家庄
由于山海关等地区
已被国民党军队占领
进军东北的任务无法完成
晋察冀中央局致电党中央
申请将自然科学院
留在张家口继续办学
为解放区培养科技人才
学校在张家口的办学旧址
辗转华北时期,师生坚持开展教学活动
在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
学校辗转办学、薪火相传
在华北大地留下“红色轨迹”
1948年9月
伴随着华北人民政府的成立
学校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
成立为华北大学工学院
01
华北大学工学院学生在上自习
02
华北大学工学院学生在上课
03
华北大学工学院学生在做实验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
“进京”蓄势拓新
★
伴随着解放战争胜利的
隆隆炮声
跟随党中央的脚步
1949年7月至8月
华北大学工学院
迁入北平(北京)
1949年10月1日
华北大学工学院全体师生
光荣参加开国大典
1950年9月
学校举办新中国成立后的
第一次开学典礼
在学校初入北平时
为了解决办学资源紧张的问题
学校在城内大量购置校舍
至今学校在
南锣鼓巷、钱粮胡同等处
仍保留着一批院落
见证了学校“进京赶考”的燃情岁月
1950年10月
中法大学校机关、图书馆和
数学、物理、化学三个系
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
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
为学校理工并重发展
提供了条件
01
华北大学工学院化学实验室
02
华北大学工学院物理实验室
03
华北大学工学院图书馆阅览室
04
华北大学工学院实习工厂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进京初期
学校在重工业部的支持下
由副院长曾毅亲自组织
广纳贤才,快速充实师资力量
一大批声名卓著、才华横溢的
国内知名教授学者纷纷来校任教
1949年,刚进京时
全校教师不过22人
到1951年10月
全校教师已增至213人
其中教授就有83人
两年多的时间
在学校主动工作下
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快速扩充
为学校此后半个多世纪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京后,学校在东皇城根办学旧址(原中法大学旧址)
1950年6月,新中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会议指出,高等教育应该责无旁贷地密切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担负起培养高级建设人才的任务。按照中央要求,华北大学工学院开足马力,做好了为国家培养亟需人才的各项准备,并于7月开始面向全国招收五年制本科生。
一年之后,华北大学工学院迎来了一次检验办学水平的全国“大考”,1951年6月,教育部首次组织全国统一高考,华北大学工学院成绩斐然,不仅入学率高达90%以上,报考学生数量更是占全国工科考生总数的40%,考生平均成绩居全国高校首位。
1951年6月,学校在西郊车道沟
开始了新校区建设
学校在原车道沟校区建设的延安大楼
作为一所党创办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
华北大学工学院建立了
一系列新型的教学方法
如根据生产部门的需要拟定课程计划
认真研究各课程之间的配合
如学生课程学习与自习时间相配合
自习时间安排教师辅导、答疑
并将辅导、答疑课列入课程表
当时,“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是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真实写照
教职工安排有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
充分体现“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要求
华北大学工学院教员在为学生答疑
至1951年年底
学校建立了八个系、
二十五个专业
招聘了大批国内外优秀人才
来校任教
初步成为一所
专业设置较为齐全的
新型社会主义重工业大学
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批准学校更名的文件
1951年底
教育部、重工业部颁布文件
华北大学工学院正式更名为
北京工业学院
随后,学校又按照党和国家要求
全面调整办学方向
踏上默默奉献、矢志强国的
新征程
此后,伴随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1954年,学校又在京西巴沟
征地2000亩
开始更大规模的基础建设
上世纪五十年代,学校师生参与新校区建设
上世纪五十年代,学校师生
曾同时在东皇城根、
车道沟和巴沟
三个校区工作学习
直至1956年后
办学才逐渐汇聚到巴沟校区
也就是今天的中关村校区
上世纪五十年代,学校东门建筑群
1949年至1951年
华北大学工学院
迁京办学的时间虽然短暂
但在学校的发展历史上
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
学校不仅发展成为
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工科大学
更是奠定了今天“北京理工大学”
这所“双一流”高等学府的重要基础
从华北到北京
一张“进京”的答卷
徐徐铺陈开来
一代代北理工人
用艰苦奋斗、勤学不辍
用开拓进取,锐意创新
书写出一笔笔精彩答案
第一枚固体燃料二级探空火箭
第一台大型天象仪
第一套电视发射、接收装置
第一台20公里远程照相机
第一部低空探测雷达
……
不“为教育而教育”
不“为学术而学术”
坚持“一个新中国的工程技术干部
必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
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教育观
学校仅仅用了六年时间
就迅速建成了兵工专业体系
成为新中国兵工人才培养和科研的
领先院校
北京工业学院主楼(1964年)
1953年,学校选拔60名学员作为研究生培养
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
1956年,学校承担专题研究34项、
合作研究45项
1957年,学校承担国家
“十二年科学规划”
计划项目66个、
其他国家项目32个
开启科学研究的新篇章
1959年年初,中共中央印发了
《中共中央关于在高等学校中
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
指定了包括北京工业学院在内的
16所高等学校为全国重点学校
学校跟随党中央
迈开“进京赶考”的步伐
已有半个多世纪
但是赶考的征途没有终点
击破艰难险阻,奋斗一往无前
书写最精彩的时代答卷
北京理工大学永远在路上
★
新世纪新征程
★
走过岁月的长河
建设新中国、保卫新中国
北理工始终
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
留下一串坚实的红色足迹
1988年
学校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学校首批进入国家
“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
首批进入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
近年来,学校学科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36个
新工科专业8个
国家级一流课程55门
学校持续优化学科布局
获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增加网络空间安全、
马克思主义理论等
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学科门类达到8个
一级学科点30个
3个学科入选
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致力培养“胸怀壮志、明德精工、
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
领军领导人才
立德树人,培育英才
学校累计获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16金7银12铜
成为全国唯一两次夺得
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的高校
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北京理工大学包揽总冠军和季军
2020年,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再度夺得总冠军,并获得10个金奖、5个银奖,创造了大赛记录
2020年11月
北京理工大学无人驾驶方程式车队
在中国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上
夺得全国总冠军
继2017年和2018年之后
北理工第三次夺得全国总冠军
是中国唯一一所夺得方程式系列
单项组别三冠的高校
截至目前,学校累计获“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13金11银3铜
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竞赛全国决赛中获5个金奖3个银奖,金奖总数和团体总分均位列全国第二,再次获得“优胜杯”
2017年、2020年
北京理工大学飞鹰队
两获穆罕穆德·本·扎耶德
国际机器人挑战赛冠军
2020年,飞鹰队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办的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国际挑战赛(MBZIRC2020)上,夺得冠军
2019年,北理工机器人战队
“Dream Chaser”
勇夺RoboMaster人工智能挑战赛
总冠军
机器人队斩获ICRA 2019 RoboMaster人工智能国际挑战赛总冠军
北理工学子连续六年
参加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
实现“金奖年年不断线”
2019年,北京理工大学学生赴美国参加国际遗传工程设计竞赛(iGEM)并获得金奖
学校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
凝练科学问题,开展技术研究
在大科研平台上
孕育学生科技创新成果
启发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将学科优势、科研优势
有效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获批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北理工学子在国内外
重要科技创新赛事上
屡屡夺魁、夺杯、夺金
更是在德智体美劳各个领域
全面发展、奋勇争先
2021全国青少年校园
足球联赛(大学组)
简称CUFA
高水平组男子超级联赛决赛
北理工学子再次夺得冠军
加冕“十一冠王”!
2021年6月
北京理工大学乒乓球队
在全国大学生阳光杯乒乓球赛
勇夺冠军
2020年北理工雪雕作品《红色基因》
获得第十二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
特等奖和最佳创意奖
自2011年起
北京理工大学已经
第十次参加该项赛事
并第四次斩获大赛特等奖
2019年7月,在“2019巴塞罗那
金色之声国际合唱比赛”中
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合唱团
取得了3项金奖
在世界舞台上唱响北理工之声
2021年6月4日
北京理工大学“延河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交响合唱音乐会
在国家图书馆音乐厅举行
用音乐讲述百年党史
用歌声唱响红色校史
北理工学子传承红色基因
努力成长为
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矢志强国,敢为人先
挽救民族危亡,服务抗战建国
北京理工大学创办于危难之际
发展至今
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
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不懈奋斗,矢志不渝
2018年以来
连续三年斩获
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近年来,北理工牵头获得
国家科学技术奖21项
其中一等奖3项
从“嫦娥”到“天问”
再到“中国空间站”
北京理工大学不断用科技“拓天”
为中国航天事业书写精彩
自2011年起
我校师生团队研制的
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和
微波应答机信号处理机
持续为历次空间交会对接贡献力量
2012年,北理工乔栋教授
受邀参加了“嫦娥二号”任务设计团队
为飞越探测4179图塔蒂斯小行星的
目标选择和轨道设计作出突出贡献
开创了我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任务的先河
2017年,国际天文学会联合会
将11812号小行星命名为“乔栋星”
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北理工科技支持北斗系统
独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
2021年5月
天问一号探测器
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
预选着陆区着陆
北理工师生研制的
火星精确着陆导航与制导综合仿真系统
助力“天问一号”火星探测
2021年6月17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火箭巨焰升腾
神舟飞船再度飞天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北理工博士刘伯明
再踏征程,飞向太空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
2022年北京冬奥会
服务国家盛典
13年矢志为国
迭代创新一流技术
2008年,北京举办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
动态烟火、仿真排演和安保技术
为奥运作出重要贡献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中
北京理工大学参与了
多个装备方队、空中梯队的
装备研制工作
并利用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
服务各大盛典晚会
冬奥训练“给人体装上加速度”
多自由度模拟滑雪训练
……
一批硬核冬奥“黑科技”
助力运动员在赛场赛出佳绩
冰场全景图像采集与运动轨迹分析系统分机测试图像
“冬季项目场景三维感知及重建技术”项目
2020年,北理工智能机器人
与系统高精尖中心研制了
“医院隔离病房自主护理机器人”
可用于隔离病房病人
血氧、血压、心跳检测记录
并提供娱乐和远程视频服务
2020年3月,北理工师生研制
5G云控防疫监测无人配送车
不仅能高效测温报警
提高防疫安全
还能独立配送物资,实现安全运输
学校矢志科技报国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薪火相传,续写华章
2021年3月23日
距离建党百周年华诞
倒计时100天之际
北理工师生代表齐聚
北京冬奥场馆首钢滑雪大跳台
正式启动“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主题教育活动
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志愿者团队
将在冬奥会期间
为这所场馆提供全面服务和技术支持
72年过往
历史就是这样奇妙
同样的地点、同一所大学的学生
1949年6月
来自华北大学工学院青年学生
代表党领导的华北人民政府
接收了石景山钢铁厂(首钢前身)
时代更迭,初心不改
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不变的是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进京,赶考,没有终点!
在全面开启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上
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向党交上北理工的
精彩“答卷”!
官微推荐●●
夺冠!夺冠!第11次!
2021红!北理工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发出!
落了!成了!火了!北理工“智慧”踏上火星!
出品:党委宣传部
图片:部分来源于校史馆、往期推送
视频:党委宣传部 文化建设办公室
编辑:徐梦姗
审核:蔺伟、刘晓俏
收录于话题 #北京理工大学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篇
又有北理工!“天舟”升空,期待一吻“天和”!
精气神!!北理工发布“红色校史”精神文化系列海报!
“战神”夺冠!三名北理大一学生勇夺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冠军
全球直播!这个“特立潮头”的论坛值得关注!
点分享
点赞
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