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力!北理工牵头提出“中国方案”,助力“零碳”冬奥!

助力冬奥的 北京理工大学 2022-10-23

2022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要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学校加快相关学科建设

1月25日

央视《新闻直播间》、新华社

对北京理工大学

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团队

项目成果进行报道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如何实现“低碳”办赛?

如何解答冬奥场馆内碳排放

从哪里来?有多少?怎么办?

如何使得北京冬奥会碳减排贡献

有据可依、有数可查、有物为证?

……

面对实现“绿色”冬奥的重重考量

由北京理工大学魏一鸣教授团队牵头

联合国家速滑馆、清华大学等8家单位

研发了低碳冬奥监测与

碳中和调控关键技术

提出冬奥会碳中和实现路径与方案

快随官微君一同了解其中的奥秘

冬奥场馆碳排放“核心三问”

北理工给出答案

冬奥场馆中的碳排放从哪里来?

碳排放有多少?

怎样中和碳排放?

围绕冬奥场馆内碳排放的“核心三问”

项目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之一

“低碳冬奥监测与碳中和调控

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

赋能绿色办奥

调试设备、测算数据、检查电池……

1月18日下午,国家速滑馆内

一个7米见长的大屏幕下

来自多所高校的科研工作者

忙得不可开交

三四个小时的忙碌后,大屏被点亮

速滑馆的碳排放量和减排贡献

呈现在屏幕上

“冰丝带”内部大屏上展示冬奥碳测平台

随后,专家团队又马不停蹄地

奔赴水立方继续调试

成功实现用水、用电、用热

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系列数据的

实时监测和可视化显示

北京冬奥会碳排放水立方“测算控谋”平台


如何“测”?

团队在场馆看台区域、耗能设备、

观众入口等数十个点位

安装了智能监测装备

实时收集人流、电力、

场馆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人机物环数据

这便是“测”


如何“算”?

数据回传至冬奥碳测平台

自动计算出场馆各区域

直接和间接碳排放

这就是“算”


项目团队还负责测算

北京冬奥会各项低碳技术的减排量

以及赛事总体碳排放量

冬奥碳测平台针对不同场馆计算出不同排放量

如何“控”与“谋”?

根据实际算出的碳排放量

科研团队会给出不同情景下的

碳中和调控方案

比如涉奥企业碳排放捐赠、

林业碳汇、低碳交通出行等

终极目标是要确保北京冬奥实现碳中和


冬奥碳测平台

可以检测到异常耗能

提醒工作人员前往检查

这便是“控”与“谋”的初衷

北理工冬奥碳测平台

团队开发的“测算控谋”技术体系

将大型赛事的碳排放相关数据

监测、核算、评估和管控功能

集成于一体

研制的冬奥碳测器

为北京冬奥会的智能化低碳管理

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及碳中和调控方案


为了更好地践行绿色办奥的理念

项目团队还打造了一个“零碳小屋”

主要用于国家速滑馆的票务和应急服务

“零碳小屋”绿色电力自给自足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西侧

团队打造了一个

24小时不间断运作

却不用电网1度电、

不产生任何碳排放且

搬到哪里都可以使用的小屋

“零碳小屋”外观


灰白色小屋顶部

矗立着两组红蓝绿相融、

颇具冬奥色彩元素的条状风叶

在冬日里凌风“舞动”

与晶莹飘逸的“冰丝带”外立面遥相呼应

这就是北京理工大学团队研发的

“零碳小屋”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

它将作为“冰丝带”

票务服务和应急咨询的站点使用

“零碳小屋”虽然只有36平方米

但是“五脏俱全、食粮充足”

小屋利用屋顶的风机和太阳能光伏板

供应清洁能源

满足室内空调、办公设备、

外墙大屏等用电需求

并装有热回收系统、储能系统

实现能源自给自足与智能调控

“风光储”微电网储能系统

小屋搭载“零碳智能控制、展示平台”

实现电力系统智能控制

并可展示用能、供能、

碳减排、室内环境等

在冬奥会期间不需要外接其它能源供给

也不产生任何碳排放

“零碳小屋”碳测平台

在这个小屋里

空调、照明系统、新风系统、

智能大屏等设备一应俱全

小屋靠风机和太阳能光伏就可以自给自足

同时,建筑本身使用了

环保可回收的钢材料

小屋可以拆装移动、循环利用

冬奥会结束后,小屋还可以随时抬走吗?

可以的。因为小屋使用的材料都是环保且可回收利用的,而且采用了全干连接装配方式,装配速度非常快!

目前小屋已经投入使用

场馆工作人员反馈

这间是最舒适的临时建筑

甚至比很多接电的房屋

还要暖和舒适、宽敞明亮


“零碳小屋”的应用

是在冬奥场馆的绿色建筑建设

迈出的重要一步

为今后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参考方向

绿色冬奥!低碳减排中国方案!

根据项目团队

对所有冬奥场馆30余项

低碳措施和技术进行的测算结果

目前北京冬奥会二氧化碳减排量

已经接近100万吨

除提供冬奥科技支撑外

该项目团队未来还将根据

国家有关部门需求

形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

低碳解决方案、

低碳成果全球宣传方案

以及冬奥牵引京津冀协同发展白皮书

向全球展示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

低碳行动、减排贡献、

对区域协同发展的牵引成效


量化冬奥会对投资产业、

能源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推动效果

对奥运遗产的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团队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

给出的强有力“北理工答案”的背后

则是团队马不停蹄地进行技术攻关

对团队成员而言

讨论会开到凌晨一两点是家常便饭

会议结束后就直接睡在办公室

醒来继续攻关

团队学生在速滑馆安装设备

为测算碳减排和碳排放数据

必须要细致了解场馆建设、

运营过程中各项技术和措施的专业知识

比如说测算团队要学习

什么是二氧化碳制冰技术、

和传统氟利昂制冰技术有什么区别、

哪里减碳哪里排碳……

如今,团队里很多科学家

都成了制冰专家


为在短暂时间内开发冬奥碳测平台

团队每一位成员

都在加班加点地学习

这背后是团队几十年如一日的

积累与沉淀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成员合影

上世纪90年代

魏一鸣教授就组建了

资源与环境复杂系统建模研究团队

2009年,北京理工大学

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2015年,获批成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创新研究群体

2016年,获批

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该项目受到了《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中国妇女报》《新京报》等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点击阅读原文

绿色办奥、共享办奥

开放办奥、廉洁办奥

北理工人在行动!

官微推荐




小年剧透 | “双奥”北理工!“双奥”北京城!





“满意”98.35%!他们给北理工毕业生打了个分……




一等奖!一场场国家盛典背后,他们用“数字”精彩演绎.......

出品:党委宣传部 

来源:管理与经济学院,部分内容来源于央视新闻直播间、“新华社”客户端、“新京报”客户端

编辑:徐梦姗

审核:蔺伟、刘晓俏

点分享

点赞

点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