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快递啦!北理工学子科创金奖作品登上“天宫”空间站!
“生活物资,推进剂
应用实(试)验装置,植物种子…”
近日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
进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
首次在太空签收
“天舟快递”
11月1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天和核心舱内的情况
在众多的“天舟快递”中
有一款很特别
它看上去是个很普通的方盒子
但却在空间生命载荷研究中发挥大作用
它就是由北理工生命学院
师生团队自主研制的
“微流控芯片辐射损伤生物剂量仪”
北理工智慧再次闪耀苍穹
下面,官微君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从“金奖作品”到空间载荷
天舟五号搭载的北理工师生团队研制的“微流控芯片辐射损伤生物剂量仪”载荷,将用于建立在轨辐射损伤风险监测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团队成员在超净台开展微生物培养的操作实验
这一载荷的研发基础,是由生命学院学生团队参与研制的微生物传感器。该团队以合成生物学技术为手段,利用微生物构建了微生物传感器,用于DNA损伤效应检测,凭借这一研究成果,团队荣获了2019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金奖和最佳硬件单项奖提名。
此后,师生团队持续攻关,在大赛成果基础上,针对空间环境辐射生物剂量效应研究需求,解决了空间辐射生物剂量核心关键技术,研制了“微流控芯片辐射损伤生物剂量仪”载荷。
师生团队研究成果能够成功服务于我国空间站建设,既是多年的科研积累,更是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生动体现。承担此次“微流控芯片辐射损伤生物剂量仪”载荷研究的项目团队从新工科建设要求出发,以能力建设为内涵,提出了以竞赛为牵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连续多年指导学生开展创新研究,参加合成生物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际空间科学与载荷大赛等多项国内外竞赛,其中,连续10年参加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获5金3银2铜的突出成绩。此外,项目团队十分重视科研反哺教学,结合重大工程研究,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形成了的一系列重要成果。
此前,“梦天”实验舱在发射时还搭载了该团队研制的“地外居留舱微生物检测模块”,该模块将在空间条件下对微生物实施在轨检测、高通量培养和空间站微生物检测。
多年来,该团队在空间载荷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该团队成果经“神舟”八号搭载,开启了我国在轨基因扩增实验的先河。此后,连续开展了长征七号首飞实验载荷、天舟一号实验载荷以及国际空间站实验载荷等多次空间科学飞行实验。
宇宙浩瀚,星辰璀璨
扬帆起航,筑梦九天
一代又一代北理工人
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在星辰大海之中
书写航天强国梦想!
出品:党委宣传部
素材:生命学院、往期推送、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载人航天、我们的太空等
编辑:崔雨涵、李奕霏
审核:蔺伟、刘晓俏
为北理工点亮
666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