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CI论文发表越多,通常科研能力越差!”

科研小通 软件通 2023-03-17




  随手转发给好友和朋友圈 

编辑:科研小通





“SCI论文发表越多,通常科研能力越差!”

 

吐槽科研圈的话很多,这一句的确有点扎心了。






首先,广告一下我们的新服务:
全网最良心的正版Office。


SCI论文有用吗?
《PNAS》发文了。
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近期刊发了一篇文章,研究了241个学科9000万篇论文的18亿次引用数据,发现大规模的论文发表不会导致某个领域的中心思想更替,而是会导致经典思想范式的僵化。

文章指出:如果科学努力的数量增长——科学家、研究所和论文的数量——没有通过培养破坏性学术和关注新思想的结构来平衡,那么根本性的进步可能会受阻。
提到SCI论文,首先想到的是影响因子。而影响因子又是根据论文引用次数计算而来。
注:每个点代表一篇论文,左图指对数处理的某领域该年的总论文数(横轴),与每年特定论文获得引用数所占比例的基尼系数(纵轴)之间的散点图;右图展示了特定论文年与年之间,新获得的引用数量,与当年该领域总引用数之间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纵轴),不同颜色的线代表了论文数量最多的十个学科的拟合曲线。
随着领域变得更大,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成为持久的主导,在引用分布上根深蒂固。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在更大的领域中获得的引用比例高得不成比例。最大领域的引用份额的基尼系数约为 0.5(图A),这与最不平等国家的收入不平等一样大——只有中国和南非的基尼系数高于 0.5。当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较多时,年度前 50 名被引用最多的论文与下一个之间的排名相关性增加(图B)。
也就是说引用数据本身并不靠谱。更何况,这些引用数据又包含多少人情世故?
总之,数以亿计的论文,正在成为科学创新的阻力。

SCI文章≠科研能力,
这场“游戏”谁是赢家?

五唯问题(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是一个争论更激烈的话题。

毕业或就业有论文要求,升职有论文或奖项要求。人才引进拼学历、拼职称。。。等等,这个游戏的起点大多都是SCI论文

很多地方曾经更是给SCI论文明码标价。
关于科研,大家应该还知道一个现实:
高校或研究机构每年花大量的钱买进口设备、进口试剂用来发论文,然后又花大量的的钱购买各大数据库的论文阅读权限,还要花钱购买这些研究生课程查重系统,岂不是雪上加霜?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11015/594396.shtml
科研设备有多贵?就拿一些刚需设备举例,比如扫描电镜,两百多万;核磁,五百万;精密天平,又得好几万。。。
说到底,这场游戏最终受益方大概就是那些设备厂商了。




 PNAS论文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8/41/e2021636118




以上小小经验,却凝聚了小通多年写稿经验。相信我,这也许比你看的任何视频教程更实用。

所以,请务必 转发赞赏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