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学随笔——记录课堂的精彩瞬间

乐学数韵 2022-07-1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顺德数学家园 Author 蔡斌

专业、公益、综合、情怀
乐学数韵(ID:Vlxsy8
教研、解题、资源    
 Q群:314559613




作者:蔡  斌   佛山市顺德区青云中学

责编:蔡  斌   杨小玉

审核:王常斌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智慧学科,它是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不可或缺的素材,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启迪智慧”。而传统的数学观把数学看成一门已完成的严密的知识体系,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现成的数学知识教给学生,而学生的任务就是在课堂上理解并掌握这些现成的概念、定理等,然后在考试中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概念定理解题。学生的解题能力成为衡量学生数学素养的唯一标准。教师把数学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数学”,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技能的训练,学生成为解题的工具,难怪我们的学生越来越讨厌数学,甚至出现“让数学滚出高考”这样的呼声。可见,我们必须大胆尝试,改变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现状,打造智慧型课堂,真正让课堂做到思维活跃、热情高涨、趣味盎然,下面分享本人在自己教学中的几个片段。

精彩”浸润在数学文化中

        数学是一门高度形式化的学科,这并不代表数学中只有数字、符号、公式等,还有浸润在其中的数学文化。我们的教科书大多都是浓缩了的数学主干知识,如果我们只会把这些课本上现成的,抽象的,逻辑的,严谨的数学公式定理教给学生,而不能灵活巧妙地在课堂上渗透一些数学文化,那么我们的课堂是不可能生动有趣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不到提升。下面是我在《复数》教学中的一个片段。

《复数的概念》是人教A版选修1-2的内容,高考对这章的要求不高,只要求学生会进行复数的简单运算,一般考查一个简单的选择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会做重点去讲解。书本上介绍复数的概念也就两页纸,而且学生很容易理解。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课本内容去讲复数的概念,我想这样的课堂是乏味的、枯燥的。在课堂上我给学生介绍了复数的指数形式

这个等式是伟大数学家欧拉给出的,它是整个数学中最卓越的公式,它将我们数学中的“五朵金花”0,1,π,e,i,统一在一个等式中,不可谓不绝。它彰显了欧拉的智慧和数学的内在统一美。其实,0,1,π,e,i这五个数中的每一个数的发明都凝结中人类的智慧。我将事先在网上搜集的介绍这“五朵金花”的文章让学生们一起细读,品味其中的奥秘、感受数学中的美。尽管这个环节需要占用课堂一些时间,但是收获了学生脸上诧异的表情,提升了他们的数学美感,让他们体会到了数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有生命的。

精彩”在争议中创生

新课改要求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教育家皮亚杰指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老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去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只有通过各种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那么学生的学习才能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在数学解题中的各种错误,如果我们只是包办解释学生的错误,那么我们将会错过很多让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下面是一个片段:

    在分析试卷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说这个题目的选项有误,正确答案应该是40/9。我没有急于去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选了一个学生上黑板来展示他的解答过程。他是这样做的:

        我没有分析学生中存在的错误,我想如果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这种学习是被动接受的,我想把发现错误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于是,我引导学生尝试用另一种解法来解: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时学生中开始议论起来,如果两种解法都对的话,那就出现了最小值有两个的情况,显然是不可能,这就意味着这两种解法有一种是错误的。当学生遇到一个无法解释的矛盾时,我相信他们的思维肯定是活跃的,试图去解决这个矛盾。这时候的课堂有学生相互讨论的,有冥思苦想的,有埋头计算的,整个课堂的气氛是热闹,这也是我想看到的。尽管由于本班学生的基础问题,没有同学能够解析第一种解法错误的原因,但是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积极思考问题,而不是在等待老师的解释。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们可以装装糊涂,放慢我们的节奏,不急于将现成的答案呈现给学生,而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精彩” 在“数学与生活”的联接处闪现

       很多学生觉得数学难学,主要原因在于数学的高度形式化,即数学是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来表达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就使得数学高度抽象,而教材由于篇幅也不可能详细介绍知识的来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尽量将数学生活化,充分揭示数学的本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会蕴含在其中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在讲《对数的概念》这一节时,我先查看了对数的发展历史,原来对数的发明先于指数,而课本是由指数概念来引出对数概念的,所以我将书本上的问题改进了一下,我是这样来引入的:

1994年5月,湖北省荆门市发现一具战国女尸,它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所发现的第一具外形、骨骼保存基本完整的战国女尸,距今已有数千年,比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女尸和至少要早100年,对考古、医学等诸多学科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堪称“稀世国宝”。 这具千年的古尸被盗贼挖掘出来时,竟丝毫没有腐烂,而且四肢关节都能弯曲,肌肉还富有弹性。

    问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体死后,它机体内碳14含量P与死亡年数t之间的关系是:

若现在考古学家测得这具女尸碳14的含量为0.7,你能推算出这具女尸距今多少年了吗?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充分揭示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枯燥的数量关系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感觉数学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足迹。教师应该去各种情境,去揭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生活化、使其返璞归真。

反思

        以上是通过自己课堂上的几个教学片段,分享了如何用教师的智慧去构建课堂的精彩。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我想这种“再创造”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需要尽情投入、更需要教师的智慧。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加强学习,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让自己的数学课堂变得更精彩有趣味。 



乐学数韵:我学习、我快乐、品数味、好韵来!

Vlxsy8 :    微“乐学数韵”吧!我们乐学数韵吧!

(注:“V”:微的谐音,也是英文We的同音)



高中数学公众号联盟

1.对2018年全国高联竞赛广东预赛第9题的深入探究,《数学通讯》2019.1

2.《突出学科素养,提升应用意识》,个人学术讲座,2018.11.8

3.“携手共进,相辉相映”——陈万寿工作室交流活动暨高考专题讲座,2019.3.7

乐学数韵:您贴心的高考好帮手

ID:Vlxsy8

    教研、解题、资源尽在”好老师高中数学Q群"(群号:314559613).在公号后台输进:“入群”即可了解详情.    看在小编那么努力的份上请赐个“在看"吧,您的转发和分享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一百多篇精彩原创文章,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