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中的“中点”问题教学设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顺德数学家园 Author 龙宇
乐学数韵(ID/抖音:Vlxsy8)
教研、解题、资源 Q群:314559613
作者:龙宇 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
责编:易珊
审核:王常斌
一
教学内容分析
对于普通班级而言,圆锥曲线的复习往往止步于策略性,格式、规范方面。通过对高考题的梳理与研究,我们发现该章节的问题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作为我们现阶段分数增长点的。本节课设计的主题是圆锥曲线中的“中点”问题。
高中阶段学习的圆锥曲线包括: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中点”问题指的是圆锥曲线中“弦”的中点。作为“中点”有几何与代数两种形态,我们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分别从这两个角度入手。
二
学生学情分析
授课学生已经过高三的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也已接近尾声。学生对于圆锥曲线的基本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关于格式与规范方面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训练。班级的个别优生能够完成该章节的解答题,大部分学生仅仅止步于格式及策略性的分数。学生的困难在于条件的转化与计算化简的过程。
目前的学生迫于高考的压力,有较强的学习动力,但碍于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不足,往往选择放弃后续的运算。本课题的选择是为了给学生建立信心,以高考题为主要的训练素材,通过总结模型来突破难点。
四
教学设计过程
一、利用“中点”的几何性质求解——点差法
在圆中,与弦中点有关的性质有很多,而在高中阶段常用的是“垂径定理”,转化为代数关系即为一组斜率关系。该结论可“完美地”平移至其他的圆锥曲线,且该类题型在高考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关于“中点”的其他几何特性,本课题不做过多探讨,仅在课后的练习中有所涉及。第一环节:梳理高考题,总结题型特点。
点评
本题组分别以抛物线、椭圆及双曲线为例,推导该结论。三个结论的结构一样,其蕴含的几何性质也相同。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熟悉“点差法”的运算流程,发现该题型的核心要素。在讲解过程中,强调推导的过程,程序化的知识更便于记忆与掌握。点差法是“设而不求”的一种解题思路。点差法的基础是以点A,B为基本量,通过代点及作差获得一个程序化的结论,而对于点A,B而言,并没有任何直接的结论可用。这也是学生的一个主要思维难点。
利用点差法也有一个弊端,该结论不包括斜率为0或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对于上面三个练习的最终结论,当研究对象为圆时,该结论对应的几何关系即为圆的“垂径定理”。通过伸缩变化,即可直接将该结论推广至椭圆。所以我们可以把该结论统一地称之为圆锥曲线的“垂径定理”。
二、利用“中点”的代数性质求解
点评
预测学生的难点并不在于点差法的使用,而在于上述条件的转化,这也是此类问题的共有难点。当学生在转化过程中,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应用常规解法求解。即通过基本量,表达出所求式,转化为代数问题,通过代数运算获得结论,在进行解释。
通过本节课的训练,我们可以总结出解决含“中点”问题的一般解法,点差法的模式固定,运算量小。但对模型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力。且需对题干的条件或结论进行适当的转化。当点差法失效或不能直接使用时,还可以通过常规解法求解。
点评
第1题是点差法的直接应用,在上面的高考题及习题中都没有设计到圆,在第2题中,笔者就以圆为背景进行设计,在圆中可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对于第3问,在考查中点的基础上涉及到面积的运算以及最值问题,该问题的难度较大。
五
总结与反思
复习到这个阶段,该如何寻找学生的分数增长点?经过一轮,二轮的复习,基础知识已经较为熟练,但也形成相对固定的思维定势。学生可能对某一类题会很熟练,而对某一类问题完全没有想法。比如本课题设计的“中点”问题,很多学生都知道“点差法”,但什么时候用,有没有限制等等还比较陌生。此时要教会学生归纳整理,将陌生的题型转化为熟悉的模型。
此阶段的复习要特别重视通性通法,避免技巧性特别强的答题技巧。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分可拿,以此建立学生的做题信心。
Vlxsy8 : 微“乐学数韵”吧 我们乐学数韵吧
(注:“V”:微的谐音,也是英文We的同音)
高中数学公众号联盟
1.对2018年全国高联竞赛广东预赛第9题的深入探究,发表在《数学通讯》2019.1期
2.《突出学科素养,提升应用意识》,个人学术讲座,2018.11.8
3.“携手共进,相辉相映”——陈万寿工作室交流活动暨高考专题讲座,2019.3.7
乐学数韵:您贴心的高考好帮手
ID:Vlxsy8
教研、解题、资源尽在”好老师高中数学Q群"(群号:314559613).在公号后台输进:“入群”即可了解详情. 看在小编那么努力的份上请赐个“在看"吧,您的转发和分享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一百多篇精彩原创文章,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