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铎涨墨书法代表作《雒州香山作》欣赏

梅溪草堂 2021-09-27



论及书法,固然不可以不谈“二王”,中国书法自“二王”之后,可谓是百家争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深受“二王”书风的影响,王铎也在其列。王铎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书家,但王铎对“二王”书风的继承与发展,并不是简单的增加乱头粗服,点画狼藉的狂怪用笔,而是大胆的注入了自己的狂放的豪气,使章法极尽歪斜,纵横之能放,造成字势的倾倒紧迫,气势奔放,势不可当。他把纵列种的横笔突出与大小粗细的提按纵放想结合,造成恣肆任性,摆动强烈的鲜明对比。墨色的浓淡、干湿与结构的疏密、聚散相互为呼应,含蓄多变,风神洒脱。“涨墨”使作品出现雄强豪放、苍老粗旷的艺术个性。狂笔缠绕的连绵与逸笔跳跃的节奏,纵横奇崛,节拍适宜,表现出憾人心魄的磅礴力量。

  

《雒州香山诗轴》诗见于《拟山园选集》五律卷一,集中载有两首,此为其一。尺寸:247×53.5cm。洛州香山,即洛阳的香山寺,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生前曾居于此,死后亦葬于此而得名。


释文:雒州香山作,旧日庄严地。林香景未残,为心方知寂,入涧忽然宽。澄实侧深场,钟声浮别峦。僧人说九老,仿佛见花坛。


王铎在书法史上无疑是一位划时代意义的大师,正是以为他的出现,将草书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王铎自幼生活清苦,甚至常常吃不饱肚子,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了一个少年天才,他读书能够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幼年的时候就能够写擘窠大字,十多岁的年纪就已经临摹阁帖数百通,并且将这个习惯贯彻了一生。

  

就像沙孟海先生评价王铎:他一生吃着“二王”法帖,天分有高,成为了书学界的“中兴之主”。

  


没有王铎的出现,明代的草书也不可能有如此的高度。

  

王铎在草书上的贡献,主要有下面三个方面:

  

第一是改变传统草书创作当中的线条结构,大草在王献之这里得到成熟的发展,到了唐代更是进一步完善,在线条上王铎笔笔实连,并且做出了高妙的欹侧之势,使得草书在空间感上进一步得到了增强。

  

  

第二是王铎结字的创举,在结字上,王铎将草书“字组”写到了一种前人无法达到的高度,两字成一组,或者三个字成一组,再或者四到五个字成一组,这种写法大大增强了书法的艺术性、


第三是墨法的应用,王铎对于墨法的探索是“涨墨法”的应用,这种墨法突破了字形的限制,从书法的空间架构上进行了独创,也是前人未曾有过且被后人广泛应用的创举。


王铎四十八岁时所作《雒州香山作行草诗条幅》奇崛恣肆,以饱和水墨的流动与涨墨造成笔画与墨块的对比,大胆地创造了一种明快新奇的视觉效果,在审美形式上对前人的审美规范有了较大的突破,给人以强烈的写意感受。

    

    

在此作中,我们能看到因涨墨而造成一个字笔画之间的粘合,有时笔画之间的空间完全被墨晕没,由于笔蓄墨很多,墨在字中间晕开,使字的边缘呈不规则状,就仿佛在刻章时由于快速运刀所致的不期然的崩裂效果。但在王铎许多作品中运用涨墨可以说是一种相当精微复杂的艺术尝试,此涨墨可以说是一种自然的挥洒,加强了字与字的对比张力,增加了观者的品读性 “涨墨”可谓是王铎在书法作品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妙笔,观其整张作品,其墨由湿渐干,由于渐枯,润燥相间,节奏有生,尤其是巧用涨墨来粘并笔画形成块面,一方面简洁形华,避免琐碎,另一方面造成点、线与墨块的对比,纵而能敛,势若不尽,意味无穷。



您转发朋友圈或点一个“在看”

就是对梅溪草堂最好的鼓励!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梅溪草堂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国内外书法艺术交流,

通过书法学习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陶冶艺术情操,

提高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

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加深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

增进学识修养,

提高书法技能。

成为广大书友书法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更多推荐
           

“一代书宗” 明代姜立纲行草书《与镇邦书帖》欣赏。

书法要出彩,就要懂得如何造“字眼”。

唐代怀素狂草《自叙帖》的前世今生(附:高清字帖)

梦想秦汉体味秦汉 ∣ 鲍贤伦隶书作品赏析。

书协主席孙晓云:我是这样学习《圣教序》的。

不懂书法的思想家不是好医生!

魏碑线条技法语言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