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腾“云”驾“雾”:云计算行将末路 点对点网络将取而代之?丨科技云·视角

云视角 科技云报到 2023-08-09

一直以来,只要说到运营服务器应用程序,无论是网页应用程序还是手机应用终端,我们都会认为,未来是云服务的天下。但随着价值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原有云计算的弊端更多的暴露出来,分布式为基础的点对点网络作为更为高效的网络基础设施,成为未来云计算的最大挑战者之一,其或将改变整个互联网的架构和思想


有这样一种趋势愈发明显:从最初的大型机集中处理到后来的分布式架构,越来越多的需求趋于离散化和碎片化。


云计算可以把分散资源集聚起来,将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并以资源池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或者通过多云的集群形式提升云计算的使用效率,以及为企业提供大规模存储空间,用于存储海量数据。


但随着边缘设备接入网络需求的增多,比如PC、手机、电视盒子、摄像头、ATM机等等,云计算对于这些“神经末梢”的通达能力则略显不足,而距离用户“最后一公里”的P2P网络则更具有边缘优势。

  

集中式架构遭遇能力瓶颈 

           云计算成黑客重点攻击目标


随着应用程序以及非结构数据日益复杂化和大型化,有这样一个问题不可忽视,云计算的能力也是有边界的。当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和存储容量的增长速度超过网络带宽时,云计算终会束手无策。


IDC预计,2020年全球将有超过500亿的终端与设备联网,超过40%的数据要在网络边缘侧进行分析、处理与存储。如此大的数据量传输到云端,对网络带宽和存储能力都是考验,更不要说通讯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以往,前端设备会将采集到的信息传回数据中心,由后者运算处理后发送指令,再由设备执行用户的需求。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数据中心的负担。

 

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组织网络的方式引起的,有很多用户想要获得内容和使用程序,却只有相对较少的服务器拥有这些程序和内容。


比如有人在微博上发布一幅有趣的图片,即使坐我旁边的20个人想看到同样的图片,都必须从服务器上进行下载,这样服务器就需要发送20次。


随着服务器迁移到云端,比如互联网厂商或第三方数据中心,这些地方的网络需要以惊人的吞吐量来处理所有数据,同时还需要用大量硬盘存储每份数据,并通过网络推送给需要它的每一个人。如今,随着流媒体服务的兴起,这种状况变得更加糟糕。

 

集中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另一个问题是可用性和持久性。一旦发生不可抗力因素,存储在机器上的数据现在不能被临时访问,甚至永久丢失。


这个问题,通常是利用多个位置存储数据来缓解,但这仅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数据中心。而这可能会大大降低意外损失的风险,但数据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所有个人信息甚至重要的公共信息都存储在云端,一旦这些服务发生故障,数据的结果又会怎么样呢?这也限制了用户对数据的使用,无论何时,用户都必须使用云服务才能处理自己的数据。

 

高度中心化互联网真正可怕的一面是个人数据的积累。巨量的个人数据存储在云端,他们便拥有足够的个人信息,一旦发生黑客恶意入侵造成数据泄露,其对于个人隐私的损失不可估量。


今年9月,美国知名信用报告机构Equifax发生大规模数据泄露,约1.43亿用户数据遭到窃取。事实上,越来越明显的是,这样的数据泄露事件很难完全防止,个人数据储存于云端始终处于一个危险的状况,要想真正阻止数据泄露的唯一方式就是不收集数据,然而这似乎是天方夜谭。

分布式点对点网络日趋成熟 

          传统云计算技术转型在即


传统由客户端-服务器协议(如HTTP)支持的互联网和基于对中央机构(如TLS)的信任的安全性是有缺陷的,会导致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而P2P网络将将把互联网存储模式由现在的“中心化”模式转变为“边缘化”或“分布式”模式。


P2P技术是用协议和策略来取代以往web的构建块,用以解决上述的大量问题。该技术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全分布式的、永久的、冗余的数字存储,在这个存储中,每个参与的客户机都在存储其中一些数据的副本。

 

 

在P2P网络中,大数据文件将被分成小块,且每个数据块都有唯一ID,不需要中央授权。通过将一个块的ID嵌入到另一个块的内容中,将两个块以一种不能被篡改的方式连接到一起。


如果链接块的内容被改变,ID将会改变,链接将被打破。如果嵌入的链接发生了更改,那么包含块的ID也会发生变化。如果下载一个文件,用户只需要一个哈希值,网络将会找到相同文件的碎片,直到用户拥有所有的文件片段。

 

这就引出了基于内容寻址的分布式存储的一个有趣特性:它是不可变的,内容无法更改。相反,新的修订存储在现有版本的旁边,在修订之间没有更改的块会被重复使用,因为根据定义,它们具有相同的ID。


这也意味着,在这样的存储系统中不能复制相同的文件,转换为有效的存储。因此,在这个新网络上,每一张独特的图片只会被存储一次。

 

基于以上技术,P2P分布式网络可以初步解决可用性、容量、持久性和内容验证的问题,将产生更高效、更高质量的信息流动。


但与此同时,它还解决了带宽问题,由于各个点之间可以相互发送数据,因此就不存在大型热点或瓶颈。


目前,一些云服务商已经推出了以P2P网络为基础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将边缘网络与混合云相结合,在本地完成数据处理,并且兼顾了大规模云平台的配置、部署和管理功能,这为传统云计算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全新路径。

从商业逻辑来看,用户的使用感受才是边缘计算的主导,而不是企业,这不仅需要云服务商转变思路,同时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机会。云计算市场平台化趋势的加剧,使得核心资源和份额都掌握在巨头手中,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仍会有40%的IoT流量在边缘处理,随着P2P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传统云计算在转型过程中无疑蕴含着大量弯道超车的可能。



 相关阅读


“去中心化”的雾计算会是未来云计算的主流方向吗?

边缘计算崛起,将成为云计算的“终结者”?

从边缘计算到边缘智能 还有多少“边缘”的路要走?

造概念or真需求?边缘计算的市场到底有多大?

一只猫堵死以太坊,雾计算能否成为以太坊的最佳“外挂”?


【科技云报道原创】

转载请注明“科技云报道”并附本文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