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融合火了这么多年,为何市场份额还是这么小?

科技云报道 科技云报到 2023-08-09


超融合概念火到什么程度?想必行业内的人都有所耳闻。无论是传统的服务器、存储厂商,还是新兴的软件定义的厂商,都在不断的推出超融合产品。如果没有超融合产品,仿佛这个厂商已经在行业发展过程中落伍似的。




简单来说,超融合是一种 IT 基础架构构建方式,其核心思想是使用通用硬件,用软件定义将计算,存储,灾备,运维管理等都集成在统一的平台上来。


这种理念听起来的确让人憧憬未来应用场景,也是为数不多的被认为将颠覆传统服务器、存储行业发展的新兴技术。

 

但经历了这几年的发展,超融合似乎一直"雷声大,雨点小",市场份额一直未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在最新IDC发布的2019Q1中国超融合市场报告中显示,超融合的市场总额为1.92亿美元。这乍看起来不小,但是同期的中国服务器市场的总额则是35.90亿美元,差距明显。


对于志在颠覆传统数据中心行业的超融合来说,如今的市场份额甚至连服务器市场"九牛一毛"都算不上,相比于x86取代传统小型机时的速度要差很远。


超融合的市场表现并没有人们预估的那么乐观,那么,超融合落地难究竟难在哪了呢?



 为什么超融合 

 概念热、落地难? 


最近这几年,传统的服务器、存储厂商如Dell EMC、HPE、浪潮、华为都相继推出了超融合产品。除此之外,Nutanix、VMware、青云等厂商也都接连不断的推动基于自己平台的超融合产品,而国内以EasyStack、海云捷讯等OpenStack厂商也都相继推出了超融合产品,期望以此来成为进入数据中心市场的突破口。


但目前整体来说,市场表现并不如意,那么问题出在哪儿?

 

首先,我们看下传统的服务器、存储厂商,这些厂商并不愿意“革自己的命”。


传统的IT厂商,营收的主要来源仍然是来自传统的服务器、存储等硬件产品的售卖,他们主要看的是自己的营收,对于来自哪些产品并不是很关心。既然在原有的产品依然能够带来大量营收,何必要自己推动超融合去跟自己的服务器、存储竞争?推出超融合只是为了抢占风口,并不是为了断自己的优势产品。

 

其次,对于Nutanix、VMware等软件平台企业来说,由于没有硬件产品,单独靠卖软件很难得到用户的认可。


超融合本身的优势就是将各种功能集于一身,由于没有硬件的保证,很难保证在部署软件平台后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且这些软件厂商之间的产品并不能够兼容,对于企业用户来说,采用了哪家产品,无疑就被这家厂商锁定,这是很多企业客户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那么以OpenStack为代表的初创厂商们呢?他们是否能够推动超融合呢?


OpenStack初创厂商之所以推出超融合一体机,其主要是为了将其软件功能集成到硬件中,形成一个标准化的产品,这样对于推动OpenStack普及有很大益处。


但由于自身实力有限 ,加上OpenStack本身对技术要求较高,利用OpenStack超融合一体机并不能简化多少应用复杂度。同时,兼容性、开发难度等都直接影响这些OpenStack超融合一体机的普及。



 除了厂商推动乏力 

 伪超融合难堪大任  


在笔者看来,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的超融合产品都是伪超融合产品。


超融合产品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减少部署、实施的时间 ,能够轻松应用,并且能够横向扩展,无缝衔接。而目前的几乎所有超融合产品最大的挑战是,在横向扩展方面,几乎都很难做到兼容其它超融合产品。

 

不能兼容其它平台的产品这对于很多企业客户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试想一下,你的ERP平台选用了一家超融合的厂商,当你的业务系统需要扩展的情况下,你又不得不继续采用上一家的超融合产品,即使是类似Nutanix这样的软件平台,也很难满足所有业务系统的需求。


那么如果你想换其它平台,原有的业务平台就会和更换后的业务系统平台形成孤立,这样又回到了传统的IT孤岛形式,这对于已经进行了信息化建设多年的企业来说,是一种IT系统的倒退,是不能饶恕的。

 

虽然产品上加了超融合,看似部署、扩展都更容易了,但是到了真实的业务系统,横向扩展上的挑战就让很多企业客户"望而生畏"了。业务系统并不是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好,而是怎么让系统的稳定、怎么让IT系统融合,才是用户最需要的。

 

除了兼容性方面,很多超融合产品并不是很稳定,性能方面也不能满足所有用户需求。


超融合产品更多的应用在一些非核心且需要灵活扩展的领域。兼容性方面已经让很多企业客户选择放弃超融合,而超融合本身的稳定性和性能方面也很难承担企业的核心重任。


超融合为了更好的易于自己的扩展,放弃了更多的类型的配置,虽然看似一款产品能够满足多种业务需求,但现实中的应用情况却是每样都没有优势,这让很多企业在选择时就直接放弃了。

 

这个年代,人们对产品和人的需求是一样的,很多时候人们更愿意找一个有一方面特长的人来用,而不是找一个样样都稀松平常的人来用。



 超融合破局 

 先从制定标准开始 


如今,超融合领域的参与者众多,若想从中分一杯羹首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如果各自为政,难免会让超融合产品进入一个非常尴尬的定位。那么超融合企业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超融合的数据中心实现完全集成和互通性。未来的超融合产品需要制订一套标准,需要能够将数据集中管理,不同厂商的超融合产品能够集中到一起,能够支持本地的集成,也要能够支持云端的数据管理。

 

其次,在工作负载方面,企业级工作负载需要支持更广泛的工作需求。企业有各种不同的基础设施要求,下一代超融合必须支持所有虚拟机监控程序、容器化环境和裸机工作负载等。基础设施必须能够快速、轻松地向上和向下扩展,以支持变幻莫测的工作负载需求。

 

第三,灵活精确的拓展。超融合基础设施需要在不同产品之间灵活扩展,允许 IT 组织通过将新节点连接到集群,即可轻松添加资源。资源应通过单击即可被自动识别、集成到集群和投入使用。通过这种方法,集群可快速、轻松地扩展,使 IT 组织能够快速响应瞬息万变的资源需求。

 

当然,目前的超融合产品仍然还有很多不足,但有不足才有进步。相信性能更加完善、扩展更灵活、兼容性更好的下一代超融合系统定能应运而生,推动数据中心市场新一轮的革命。




 相关阅读


从2013到2019,超融合历经6年还有后劲儿吗?

中科曙光联姻易捷行云,亮出了超融合下半场的第一个“王炸”

泽塔云CEO查乾:2019年超融合进入成熟市场,GPU云带来千亿级市场

高调牵手VMware发布新一代超融合一体机,浪潮这次要火力全开?

回到现实,被“神化”的超融合在今年将有怎样的演化?

超融合上演“群雄逐鹿”,实力玩家瞄准金融行业

超融合会是传统金融“焦虑症”的解药吗?

从1.0到2.0全面进化 超融合吹响技术变革的“冲锋号”

全球增速最快,众多玩家竞逐中国超融合市场

“技术架构”到“应用感知” 联想推动云计算步入“超融合2.0时代”


【科技云报道原创】

转载请注明“科技云报道”并附本文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