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博主的商单报告,我们能读到什么?
借着昨天的微博博主商单报告,说一下自媒体商业化的事。
从微博博主的报告来说,商业化收益和博主所属领域关系紧密,
比如汽车数码等领域近年来收益大增,搞笑宠物等领域收益下降,
看起来结论很明显,想提高收益就先考虑自己内容领域,大家都转型汽车博主就是当前版本答案了。
但现实中答案肯定没这么简单,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跑去转汽车博主,如果一个问题的答案是简单的大家一起转型,跟不上就掉队,那未免太粗暴了。真正的答案应该是适合所有人的。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商业案例。
上世纪80年代,高速增长的可口可乐公司占据了碳酸饮料市场的头部。据尼尔森咨询机构统计,可口可乐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35.9%。
一时间,可口可乐公司内有人高兴有人悲观,
高兴的一派好理解,既然可口可乐已经建立了如此稳固的市场护城河,接下来就能轻松赚钱了。
悲观的一派呢?他们的思路是,已经占据35%的市场了,公司收益才这么些,接下来增长空间有限,增速必然放缓,到时候投资人怎么看?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又会怎么看?
作为巨头公司,最怕的就是打到一半,发现自己赛道的商业天花板不够高。
是不是和今天博主们的情况有点像?
但时任董事长郭思达给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答案,NO,你们两派都错了!
他的思路是,每个人平均每天要消耗64盎司的水,在这64盎司的水里面,可口可乐只占了2盎司。
如果你盯着碳酸饮料市场分析,那么我们的市场份额确实有35.9%,
但如果你盯着消费者的肚子分析,那么我们的市场份额只有3.12%。
所以不要再认为我们的竞争空间在沃尔玛的货架上,在路边的杂货店里。我们的竞争空间在消费者的肚子里,我们要用'肚子份额思维'替代我们传统的'市场份额思维'。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思路,可口可乐由此从一家碳酸饮料公司转变为满足消费者肚子的公司,品类从碳酸饮料拓展到茶饮,咖啡,矿泉水等一切满足消费者肚子的产品。
博主的商业化问题我认为也一样
如果你只盯着微博不同领域博主收益看,那么结论很简单,似乎科普博主们赚的一般,汽车数码等垂类赛道更赚,所以要赚钱就去做汽车数码内容。
但如果你把目光放到全网用户内容消费这个视角去看,你就会发现微博大V,抖音博主,B站UP,大家其实是同一个市场,都在共同占用消费者的用户时长。
抖音的科普视频,赚吗?其实赚的,很多博主是广告接不过来的,
B站的科普视频呢?拼多多也很喜欢投。
我看过晚点的报道,里面说到过2022年的时候,微博员工和广告客户沟通的时候,广告客户认为抖音的短视频投放效果似乎更实在了。
所以事实就是,你不止要考虑内容赛道,你还要考虑内容媒介。
所以我有一个猜想
早年,微博最容易做起来的账号,是幽默搞笑,科学科普,可爱宠物,颜值美女。
而现在在短视频这个媒介上,这几类目也是最容易做起来的类目,MCN们入场门槛最低。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情况,同样是搞笑内容,搞笑视频的效果和搞笑文字没多少差别,甚至可能更好,所以这块最快形成挤压。
那为什么微博的汽车数码旅游互联网等类目收益增长呢?按理说,短视频平台也有汽车类目,并且同样是商业化重镇啊?
因为汽车的内容太重了,视频相比长文章并没有优势。
汽车数码互联网,这几个类目共同点是内容非常重。
你购买零食和日用百货的时候不会做多少消费决策,一个搞笑视频+带货链接,很容易完成消费订单。所以拼多多在B站知识区科普区海量投放,因为这一块用户购买随机性强,决策链短。
但你不太可能因为一个视频跑去买一辆车子。大部分情况下大家是根据自己预算和需求,比如二十万预算买一辆过年能开回家的SUV,然后在这一档几个竞品里挑。
买车是决策成本极高,需要海量信息比对,全方位进行考量的超重度决策,一个视频信息量大概率是不够的,许多大量信息对比,这个时候文字的信息密度优势就大大凸显了。
我前两天那篇相亲经济学出过视频版,有人就吐槽过,一分钟看完的文章,现在视频要十分钟。
买车用户同样做两小时功课,看文字得到的信息大概率比视频多。
这就是为什么汽车数码等垂类收入增加的原因。不单单因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还因为行业特点。
这几个垂类都是信息密度极大的赛道,互联网报告动不动几千字长文,短视频有直观优势,但微博文字的信息密度无法代替。
所以我的理解是,
如果你是文字博主想加强商业化,那么你要往强信息密度的赛道走,比如汽车数码互联网。
如果你处于信息密度天然比较弱的垂类,比如搞笑宠物颜值美女等,那么你要尽快短视频化。
你就想做自己领域不想转去做别的,那么你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蹭商业化赛道内容,比如旅游博主们很多投放来自汽车~自驾游场景是汽车非常重要的展示场景。摄影博主很多广告来自手机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