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给学生布置了批评作业:只有草包、怂货才容不下批评

唐映红 唐师三百手 2022-06-15



《社会心理学》课的最后一次作业,我给学生布置了撰写一篇批评文。


最开始的初衷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具有公共性的人、事撰写批评文。但斟酌了再三,他们批评身边的人、事都有风险,批评学院、学校,给自己惹麻烦;批评教师、辅导员,根本就是埋仇恨;批评社会公共事项,OMG!稍不注意就违法了。


之所以布置这份作业,那是基于方法学的考量。任何社会现象,个体置身于社会情境的心理行为反应,都有着多维和多义的解释,在社会心理学里面很难出现某一个解释框架就把某一社会心理行为完全解释了的。不同研究者,不同研究报告所提供的多元的解释模型交织在一起才能提供对社会心理行为现象或效应最接近全面和彻底的解释。学习社会心理学,必须要具备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质素,否则就只是学习记忆一些教条知识,无法理解教条知识的适用范围以及背后的意蕴。


更关键的是,整个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就是靠不断批评,对种种社会心理行为的批判性的分析和探讨来推进的。其实,不仅社会心理学如此,任何一门社会科学,任何一门科学学科,都仰赖批判性思维,仰赖有理有据对前人结论,权威成果质疑、批评和颠覆来推动进步的。



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就在书本里,就在互联网页面里,谁都可以轻松地找到,读到,记住;任何一门社会科学的知识都在书本里,在互联网的页面里,谁都可以轻松地找到,读到,记住。在信息冗余,大脑认知过载的时代,仅仅学习、记住一大堆教条的知识其实与文盲没有分别,得理解知识是怎样来的,得批判性地看待而不是奉为圭臬。要知道,中国社会并不缺拿了博士学位仍然无知的人,身为博导也仍然无知的人,没有接受系统方法学的训练,只有一大堆教条的知识,就是信息时代的新文盲。学会批评,学会批判性思维,是学习和掌握方法学的基本功。


这是布置批评文作业的理由。


想来想去,只有批评我自己才是最安全的。批评我,学生们不会得罪任何人,不会让任何机构组织感到不悦。



批评要有批评的规范,要学习适应批评的边界。对任何具有公共性的人、事进行批评,只及公域,不涉私域;有理有据质疑,有理有据反驳,有理有据批评;批评的力量来自事实和逻辑,不应该来自话术;批评一个人,哪怕是犀利地批评一个人,与尊敬他,敬爱他不矛盾,不冲突;学生批评老师,可以言辞激烈,可以更放肆些,因为老师拥有权力,但老师批评学生,必须谨慎,必须理据充分,必须留有余地,因为学生在老师面前是弱势。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在现代文明渐成普世价值观的社会语境下,只能听进赞美,却不能容忍批评的老师,是蠢货,是草包;如果因为学生有理有据的批评而打压学生,钳制言论,这样的老师是怂货,是坏蛋。


好在,我不是蠢货,不是草包,不是怂货,不是坏蛋。


是为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