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小学龄的孩子来说,快乐教育才是正道

唐映红 唐师三百手 2022-06-15




一位家长留言问到:家长希望孩子能有一个非常快乐的童年,所以不会给孩子什么样的学习压力,孩子基本上是“玩着”度过小学阶段的。这样的快乐教育真的好吗?


这则留言提到的“快乐教育”其实是不妥当的,潜台词很显然将孩子的“快乐”与“学习”对立起来,把“学习”与“玩”对立起来。这样,这位家长对“快乐教育”的定义就是根本错误的!


错在哪里?1、学习是可以快乐的;2、学习是可以通过玩来进行的。这两项才是快乐教育的要义,而且对小学龄的孩子,健康积极的教育也应该致力于践行这两个要义,无论给自己贴怎样的标签,无论是不是叫“快乐教育”。


也就是说,对小学龄孩子来说,学习不仅可以是快乐的,而且应该是快乐的。


为什么这么说?且听唐老师娓娓道来。

小学龄分为两个阶段,6~9岁,9~12岁。


前一个阶段,6~9岁,小学低年级,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这个年龄段是孩子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敏感期。好了,请父母读者想一想,孩子更可能对怎样的事情有兴趣?又更可能对怎样的事情能养成习惯孜孜不倦?快乐的事情?还是不快乐的事情?


显然是快乐的事情!人性本能就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成年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孩子的天性也是倾向选择快乐的事情。这是其一。


同时,6~9岁又是孩子积累勤奋感,自己通过努力取得成就感的关键时期。成就感来源于什么?当然来源于父母、教师的鼓励和赏识。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就给予他鼓励和赏识,那么孩子就很容易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对年幼孩子来说,父母、教师的赏识就是快乐之源。这是其二。


回过头来再看看题主所说的“学习压力”。当一个被鼓励和赏识的孩子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他就想Hold住更多的快乐,这时孩子自己事实上已经给自己有了取得好成绩的压力,这是积极的压力,父母只需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就好。


问题是,如果孩子没有办法从学习中体验和感受到快乐,他的本能就是要逃避学习,而这时如果父母不能正确对待,因势利导,反而给孩子增加学习压力,这样高概率会给孩子带来情绪上的困扰,增加他对学习的厌烦和抵触心理。生活中许多父母头痛孩子作业疲沓、拖延,问题大凡就出在这里。


不仅如此,儿童期的孩子慑于父母的权威可能会顺从,一旦孩子进入青春期,家庭教育就可能濒临失控。以至于,中国大比例的大学生,包括北大、清华一类顶尖高校的大学生,三分之一甚至更高比例的厌学,在很大程度上问题可以追溯到学龄前期不恰当的学习压力后果。


至于小学龄的后一个阶段,9~12岁,孩子处于儿童晚期,青春期前夕(部分早熟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这是孩子自尊水平发展的关键敏感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自尊满足的主要渠道来自学校课业。在学习中受到鼓励和赏识,能够常常感受到学习快乐的孩子,他们更容易发展出较高的积极自尊;相对地,对学习更多感受到压力而缺乏快乐体验的孩子,不仅有更多的情绪困扰,而且更可能发展出较低的自尊。


如果有父母读者不明白孩子的自尊发展有多重要,那么告诉你们,青春期边缘青少年(即有各种行为问题,如打架、吸毒、滥交等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与低自尊高度相关。


最后还有一点,学习如何才能让儿童期的孩子更可能也更容易感受到快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他们玩中学,游戏中学。对小学龄的儿童来说,游戏是他们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如何寓教于乐,如何让课业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这本来就应该是小学教师的基本功。


父母如果片面地把“快乐教育”理解成放任教育,轻则误导,重则戕害到孩子。没有快乐童年的孩子成人后,抑郁和自杀的比例都远远高于有快乐童年的孩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