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孩子,你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吗

唐映红 唐师三百手 2022-06-15



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这是22年前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发起的一项运动。近年来在中国也逐渐地为人所知,并有所参与。


上周,我在盆圈做的一个关于“童年不良经历”的小调查,受访者中有22%的反映在童年曾经遭受过“周期性肢体虐待(时不时遭受体罚或者其他的暴力对待)”;同时,有29%的受访者反映在童年曾经遭受过“周期性的情感虐待(时不时感到主观的痛苦、不安、紧张、焦虑等强烈的负面情绪体验)”。考虑到这项调查是可多选的,而且遭受肢体虐待的儿童几乎必然同时伴随强烈的负面情绪体验,因此,大概的数据是三成的成年受访者在童年时常遭受过精神或身体的暴力对待。


这个数据一点也不意外。在中国社会普遍的教育意识形态里面,体罚或者粗暴训斥孩子是得到主流舆论的认可甚至褒扬的。像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就公开高调地宣扬“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的观念,并得到相当比例父母、教师的认同。

中国社会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父母、教师认同“体罚”,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的文化传统以及社会权力结构的普遍心理映像有关。从文化传统来看,中国社会历来就崇尚父母或教师权威,所谓“天地君亲师”者,为人子,为人生,服膺和遵从父母或教师权威是道德的戒条。而且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与社会权力结构是高度一致的,父母或教师很大程度上在对待孩子时只是把他们感同身受的社会对待自己的图式复制到对待孩子而已。


问题是,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揭示出,童年遭受到体罚或情感虐待的孩子,成人后将面临严重的健康风险。这项研究是加拿大医生N.B.Harris近年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


当一名小孩被父母或教师体罚时,必然会激发起这名孩子的自然应激反应。道理很简单,我们每个人在面临威胁时都会自然地激发起身体的应激反应。具体地讲,就是大脑及身体的SAM轴(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和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会自然地被激发并发挥功能。前者会促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后者则会促使皮质醇的分泌。


一般情况下,当导致应激反应的情境刺激因素消失后,身体就会关闭SAM轴和HPA轴,身体被激发的自然应激反应被消退,整个身体回复正常。这个过程也被叫做“耐受性应激反应”,是在身体耐受性范围内的自然压力反应机制。


但是,如果孩子遭受到的体罚或情感虐待所激发的身体应激反应超出了孩子的耐受性,持续地或强烈的暴力对待,无论是肢体暴力,还是言语暴力,孩子的身体就可能激发并习惯毒性应激反应模式。也就是说,孩子的身体面临超出他耐受性可以承受范围的持续或强烈的情境刺激,身体“反馈抑制”的功能就会受到损害,本来应该随着压力情境消失而关闭的SAM轴和HPA轴反应被破坏,身体无法关闭SAM轴和HPA轴反应,导致孩子身体长期被过量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浸润,造成整个大脑和身体发生毒性的适应。


例如,作为情绪中枢核心的杏仁核过度活跃,身体无法判断什么可怕,什么不可怕,将良性的情境刺激也视为应激刺激,进而就会进一步地抑制大脑前额皮质的执行功能,削弱控制本能和冲动的能力;同时,对于记忆有着重要作用的大脑海马回将更难产生短期记忆和转换长期记忆;刺激蓝斑核,导致焦虑、激动和攻击性行为,并且严重干扰睡眠周期,使身体系统随时保持警惕。


不仅如此,毒性应激反应还会损害大脑腹侧被盖区(VTA),也就是俗称的“快乐中枢”的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使孩子感受快乐的条件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难以满足。更为严重的是,毒性应激反应还会对身体免疫系统的某些方面产生损害性的抑制或激活反应,注意:无论是抑制,还是激活都是损害性的,或者导致孩子容易罹患微生物侵入的疾病,或者导致孩子容易罹患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反噬的疾病。而且,而且,而且,孩子遭受到的童年不良经历,无论是体罚,还是情感虐待,都会不可逆转地损害孩子一生的表观遗传特质,特别是每一项童年不良经历(遭受体罚,或者情感虐待)端粒缩短的概率都会增加11%。端粒缩短的直观后果就是寿命缩短。



因此,打孩子一时爽,但是孩子身体却极可能激发并适应身体的毒性应激反应,在未来的一生中,孩子不仅出现学习和行为问题的概率比没有遭遇童年挫折的孩子要高数十倍,而且未来罹患心血管病、癌症的概率也会成倍增加,同时更容易肥胖,也更容易陷入成瘾性物质(烟草、酒精、大麻等等)而难以自拔,最终,孩子的预期寿命将可能比没有遭受过体罚或情感虐待的孩子少10~20年。


看到了吗,这就是打孩子可能的后果,在孩子未来一生中不可逆转的损害性后果。


从经验的角度,父母可能根本感觉不到“打孩子”竟然还会给孩子带来有这么严重健康风险和损害性后果,因为这些后果都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逐渐显现,绝大多数是在孩子成年后,甚至中老年才会暴露出来。


最后,问一下读者朋友们,您还打孩子吗?您能确定您“克制”地打就一定不会超出孩子的耐受性极限?要知道,敏感的孩子即使对稍重的话语都会在心底激起巨大的波澜,身体也会有相应的应激反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