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缪可馨,她可能是每一个家庭里的孩子

唐映红 唐师三百手 2022-06-15




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写一写缪可馨。


她生前是江苏常州金坛河滨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女生。她于6月4日下午15时14分从学校教学楼坠楼身亡。“坠楼”是媒体报道的标准用语,模糊了到底怎么死亡的原因。仅仅从“坠楼身亡”四个字而论,包含了意外、不小心的涵义,唯独抹煞掉了“自杀”的意蕴。


10岁的小姑娘可不可能“自杀”?没有确凿的证据很难判断。可是,梳理了各个媒体报道的讯息,澎湃新闻只说了“坠楼身亡”,没有只言片语解释到底是意外(如栏杆松动)或者不小心(如跨过栏杆去捡东西)。


腾讯新闻6月13日的报道是这样描述的:


“6月4日15:14分,江苏一名五年级的学生缪可馨在两节作文课后,翻过栏杆,从四楼坠楼而亡。”
腾讯新闻·《小学生作文课后坠楼身亡,家长群内出现点赞现象》


缪可馨是“翻过栏杆”,然后“从四楼坠亡”。仍然没有说清楚到底是自行翻过栏杆,还是被怂恿翻过栏杆;也没有澄清“翻过栏杆”与“坠楼身亡”之间到底是因为什么,或发生了什么。如果“翻过栏杆”就是为了“坠楼”,那么简单直白的描述就是“自杀”;如果“翻过栏杆”的目的是其他,媒体报道有责任说清楚到底是为什么。


纸媒的报道可以查到《潇湘晨报》6月13日,其报道描述是:


“6月4日,江苏常州一小学学生在上完两节作文课后,跑出教室翻越栏杆坠楼身亡。”


与腾讯新闻的报道口径一致,没有对为什么翻越栏杆做出任何解释。


一件并不复杂的校园内小学生“坠亡”事件,是自杀就是自杀,是意外就是意外,结果检索了所能查证的所有的媒体,网媒和纸媒,相关的报道,没有一家媒体说清楚了。


能说清楚的只有自媒体文章,今天有一篇自媒体文章(《缪可馨坠楼的4个疑点,点击跳转阅读)是这样描述的:


道理很简单,10岁的小女孩在校园里,在上完两节语文课后,突然跑出教室翻越栏杆,无论是不是跳楼自杀,那么学校和教师都无可推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从法律的角度,儿童在学校期间,学校和任课教师承担了对儿童的临时监护责任。在上完两节语文课后,突然跑出教室,翻越栏杆跳楼如果是自杀,教师和学校必须彻底调查清楚其中的原委、诱因,以及每一分钟的真相。


不能仅仅浮光掠影地调查班上同学,否认教师有辱骂行为就可以免责脱罪。媒体也好,学校也好,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也好,地方警局也好,都有责任还原缪可馨自杀前两节语文课到底发生了什么?包括教师都说过些什么,与小女孩之间有过怎样的互动?周围的同学与她又有过怎样的互动?


两节语文课,加起来也就一个半小时,并不难厘清其间的每一分钟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每一分钟都无可挑剔,是一回事;但是,哪怕其中有任何一分钟可能对小女孩产生了心理上的刺激,无论是羞辱、批评、挑剔、训斥、嘲讽、排挤,都应当一五一十地还原出来。对一个敏感、自尊心强的女孩来说,教师或其他同学的一句不恰当的话就足以“杀死她”,区别只是有时候是这一句不恰当的话就足以压垮她,有时候这一句不恰当的话恰好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无论如何,都应该调查清楚并找到这一根“稻草”。



网上有缪可馨的作文以及被她的语文老师批改的截图。我完全赞同六神磊磊对缪可馨作文以及语文老师的评价(《袁老师这作文改的什么玩意儿》,点击跳转阅读),她是一名有着写作天赋的女孩,而语文袁老师是一名平庸且颟顸的教师。这并不意外,甚至稀松平常。在举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班级里,平庸的语文老师扼杀着具有写作天赋的孩子是每天都在发生的日常。袁老师无非是千千万万平庸的语文老师的一员,而缪可馨是那千千万万被扼杀和戕害的具有写作天赋的孩子之一。


具有写作天赋的儿童,相比于其他的儿童,有着更为敏感的心灵。她能捕捉到其他孩子可能忽略或者不以为然的细节,能感受到微妙或者细微的情境线索、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图。没错,缪可馨是一名善感的女孩,正是因为善感,她能从别的孩子觉得习以为常的情节中感受到波澜壮阔的冲击,或者从别的孩子感知到的一潭死水中敏锐地觉察出水草丛中一条小鱼摆尾引发的微澜。


袁老师只是一名平庸的语文老师,平庸的人可能永远无法了解也无法体验具有写作天赋的敏感孩子的善感。这原本不是问题,一名平庸的教师,完全可以欣赏以及激励到一名具有天赋的孩子,这原本是师范教育应该培养的基本功。但是,袁老师不仅平庸,接受的是平庸的师范教育,而且拥有不恰当的权柄并滥权,由于教育体制的不公平所赋予教师的不恰当的权柄。这从事发后其他孩子的家长纷纷给她点赞就能窥豹一斑。


要谴责那些冷血的家长么?他们只是亿万普通家长的缩影,他们是不公正教育的受害人,他们不得不臣服于滥权的小学教师,小心翼翼地陪笑脸,逢迎着。


或许因为袁老师不恰当的话语,或者不恰当的对待,终于积累了压垮善感的缪可馨的最后一根稻草。袁老师可能有过无数次类似的情形,但在其他99%的情形下,不会出现这样极端的后果;99%像袁老师一样平庸、颟顸并且滥权的语文教师终其几十年教职,从入职到退休,都不会遇到这样极端的后果。


不仅如此。10岁的女孩,差不多已经开始进入,或即将进入青春期。濒临青春期的儿童有着极度敏感的自尊心,特别是她又有着善感的写作天赋。青春期的孩子敏感的自尊心如果受到哪怕是不经意的刺激和挫伤,都可能激发她的冲动。


跑出教室,翻越栏杆,大概率应当是自尊受挫后受激愤的情绪影响下的冲动行为。她此前或许没有想过要采取如此激烈的方式来反应;如果途中,或者哪怕翻出栏杆犹豫的2、3分钟被老师或者其他同学劝阻下,她也许会冷静下来,消弭冲动,不会酿成坠亡的后果。


正如每一次小概率的极端事件通常都有着一连串的意外情形串联起来才会发生,在压下最后一根稻草的情形下,袁老师和其他同学都没有料到,没有重视,没有做出及时劝阻的反应,自尊受挫的缪可馨激愤冲动之下就这样跑出教室,翻阅栏杆,从四楼坠亡。没有人知道坠亡的那一刹那她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




在我看来,这是不折不扣的儿童自杀事件,就是自杀,不容小觑的儿童自杀事件,值得全社会警醒的小学教育的丑闻。


缪可馨事件应当激起全社会对小学教育的反思和追问,还原她跑出教室翻越栏杆坠亡前的那两节语文课的每一分钟的真相,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和避免下一个有天赋的孩子“坠亡”。


也只有这样,才足以祭奠缪可馨,她可能是每一个家庭里的孩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