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制对中国文明起到哪些作用?

游彪 理论周刊 2022-04-13

笔者是专门研治宋辽夏金时期的历史的。多年来,一直秉持相对客观公正的眼光和心态看待中国古代历史。与前代很多学者的系统研究相比,《追宋:细说古典中国的黄金时代》呈现的是若干专题的考察。

其中前六章都与宋代的传统国策和国家高层的制度设计息息相关。就前者来说,宋代的传统国策既有现实执行的内涵,也包括潜在而具有理念约束力的种种策略。

举例而言,在宋朝以前,中国古代多实行征兵制度,即凡是国家的编户齐民均有为国家服兵役的义务。然而,自唐朝中叶以后,征兵制度逐渐崩坏,取而代之的是募兵制度。宋人蠲除了历代以来的兵役负担,这是被后代士大夫所津津乐道的。一直到元、明、清三代,中国古代再也没有恢复唐朝之前的全民兵役体制,而是实行部分民众为国服兵役的新兵役制度。毫无疑问,宋代的募兵制开启了中国古代兵制的本质性变革,其影响之深远是不言而喻的。

再如宋代是一个“重文抑武”的时代,与其他朝代文武相对均衡的格局相比较,宋朝文官的待遇好、地位高、权力重、升迁快。相反,宋代武将在朝廷上下处处受制于国家制定的各种政策,如朝廷刻意延长武将的升迁时间,使他们很难升到国家高级官员的行列。更为严重的是,在宋朝对内镇压、对外攻防的战争过程中,武将几乎没有决策的权力,必须听命于皇帝及其所领导的文官集团。关于宋代的制度设计及其相关问题,本书讨论了以下若干关键制度建设:

(1)两宋政治制度的演进,其中着重论述了宋代政治制度的目的究竟是集权还是分权。(2)教育制度与科举考试制度,显而易见,这是事关国家命运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措施。(3)法制体系,这是保障和维系宋代社会稳定与正常运作的最高准绳。(4)经济制度的完善,以宋代的财政与货币金融制度为轴心加以适当的讨论。

《追宋:细说古典中国的黄金时代》,游彪著,天地出版社出版

毫无疑问,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各项制度的设计与落实通常是具有针对性的,大体上是为了规管社会上已经出现的具有普遍性或是代表性的事项。但另一方面,制度的落实过程无疑是纷繁复杂的。任何一项制度的颁行几乎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而是有利有弊的。伴随着宋代社会现实的不断变化,宋朝的各项管理制度愈益严密,也更为完善。这样,相比于前朝,宋代的制度文明就变得更为先进。

任何国家的各项治理政策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所发挥的作用都千差万别。两宋时期,有几位帝王在位期间所执行的政策对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大有裨益,而有些皇帝所推行的执政措施却不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皇帝实行的是于国于民均无益处的颠覆性、毁灭性的错谬路线,如宋徽宗在位期间,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其政策都犯了方向性错误,尤其是其出于好大喜功而与女真人签署的“海上之盟”,最终招致了“靖康之变”的恶劣后果。

总体而言,两宋时期朝廷实施的政策多有变化,且有好有坏,但宋代顶层的制度设计大体上还是值得肯定的。本书前七章梳理了宋朝施行的国家层面的基本制度设计,尽管很难概括其全貌,但笔者仍尽力罗列了其主要方面的内容。那么,这些大政方针对宋代社会究竟产生了哪些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呢?本书的后五章就从几个重要的层面分析了宋制对保障宋代文明所起到的作用:

(1)宋朝创造了中国传统学术的新领域——宋学,将汉唐以来重视儒家经典文本(音韵训诂)本身的诠释,转变为宋以后深究其“微言大义”。

(2)繁荣的两宋文学不仅造就了新的文学体裁——词,且在诗文领域大放异彩,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出现于宋朝即是最好的证明。

(3)宋朝是中国古代科技革命的时代,中国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

(4)空前绝后的宋代史学无疑是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无论是中国的古史,还是宋朝的当代史,都是师表后世的。

(5)宋朝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其中既有书画、工艺美术,也有音乐、舞蹈与戏曲,等等。宋人几乎在每个艺术领域都给后人留下了价值难以估量的珍贵遗产,这些作品珍藏于全球众多著名的博物馆,很多都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作。

显而易见,赵宋王朝施行了不同于过往王朝的政策和制度设计。概而言之,经济方面最重要的是农业领域的土地私有化政策,同时大大放宽工商业管制;军事方面实行募兵制,从而解放了大量年轻力壮的劳动力;政治制度方面施行集权与分权巧妙结合的方式协调多方政治势力,借以巩固赵宋政权;健全并完善了教育体系和科举选官制度,尽管荫补入仕仍然是宋代入仕官员人数最多的一类,但经过科举考试入仕的官员在宋代的政治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进而从某种程度上保证了朝廷决策的相对合理性、有效性。宋朝政府的施政方针涉及方方面面,远远不止笔者所概括出来的这些内容,在此所罗列的不过是若干宏观领域的一体而已。

至于赵宋政权制定的治国方略,以及自上而下的顶层制度与人事设计,究竟对宋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恐怕仅仅依靠本书列举的五个方面是难以及其万一的,有待于学者继续深入研究。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更多内容,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思齐   


推荐阅读 



1.划重点!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理论亮点

2.向导志|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这个理论,回答“中国向何处去”

3.向导志|“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是怎样提出的?有何意义?
4.史论|读懂中国制度,离不开对这些“文化基因”的深刻认识

5.警卫员回忆:“主席当时真是拼了命了”,毛泽东为何费力写此书?

6.“学史崇德”,要“崇”哪些“德”?






理论周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开启理论阅读微分享之旅。


推荐给大家看,请戳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