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哪些时代特征?

黄永林 理论周刊 2023-07-0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以下时代特征。

其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正确的方向导向渗透于文化产品和活动之中,使消费者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引导,从而在正确的实践方向上发挥自己的作用、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

其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文化产业为人民服务导向,以高质量产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大原则之一。

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以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发挥引导民众思想和价值的重要作用,让人们通过文化产品消费,体悟其中所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形成和积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精神力量。以更加丰富多样高质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其三,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是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包括人才、资本、技术等在内的要素市场,建立信用体系、监管体系和行业管理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坚持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着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保证文化产业不断产生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其四,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的深厚文化基础。

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在文化产品和服务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创造出更多既反映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又体现当代社会发展内涵,同时也为广大民众带去更多新的审美体验的文化产品与服务。

其五,实施创新驱动和数字中国战略,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文化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进数字中国发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数字文化强国战略,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文化产业。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技术,推动文化产业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发展,让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视听载体、手机出版等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兴文化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让数字文化产业助力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其六,坚持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未来,构筑中华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在中外交流互鉴中展示独特魅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关系格局的最新定位。

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中华文化作为塑造品牌核心价值的活力源泉,构筑中华文化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让中华文化中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走向世界,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要深入研究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思维习惯,切实做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发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化产品,在国际高水平竞争与合作中促进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在交流互鉴中提升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辐射力。

我们要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坚定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坚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文化的繁荣兴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现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编辑/丁梓欣

推荐阅读 



1.划重点|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
2.例释|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
3.最全!《中国共产党章程》最新修改对比一图速览
4.二十大报告全文发布,这50个要点不容错过
5.值得收藏!党章修改“极简史”
6.收藏!30个要点带您速览二十大党章的重要修改




理论周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开启理论阅读微分享之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