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设制造强国,既要遏制脱实向虚,也要遵循金融规律

张晓晶 理论周刊 2023-07-09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设制造强国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里重点谈一下金融如何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些年我国经济的确出现了“脱实向虚”、虚拟经济风头压过实体经济、金融自我循环自我服务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实体经济调整。近些年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速下滑,制造业面临需求收缩,再加上制造业成本上升与创新不足,导致其利润率低于虚拟经济的利润率。资金具有逐利性,自然而然就会流出实体经济,涌入股市、债市和房地产市场。

二是货币环境宽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范围内货币政策整体宽松,中国也不例外。在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下,金融市场的利率维持在偏低的水平。低利率导致资产价格攀升,进而引发更多资金进入虚拟经济领域,加剧经济的脱实向虚。

三是缺乏有效监管。过去一段时间金融乱象频出。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利用监管空白“打擦边球”,套利行为十分严重,形成大量资金空转和金融的自我服务;部分实业企业也热衷于“玩金融”、赚快钱。这些乱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监管制度的缺失。经过几年治理,情况有所好转(比如中国类信贷“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大幅压降超25万亿元),但有效监管仍有不足。

鉴于以上问题,金融助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初心,避免经济脱实向虚。以降低金融相关成本为抓手,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管好货币总闸门,防止宏观杠杆率持续快速攀升;各地方发展不宜将金融业自身的扩张当作“政绩”、以金融业增加值占比不断提高为荣,不搞超越发展阶段的金融化;加强现代金融监管,防止金融搞自我循环、出现过度金融化。

二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服务讲究“门当户对”,当前以国有占主导的金融体系对于以民营占主导的制造业的融资供给相对不足。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竞争中性,改变金融机构的所有制偏好;另一方面,规范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推动金融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金融部门治理结构的优化。

三是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更好支持科技创新。商业银行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发展“耐心资本”,扩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贷款等;全面实行注册制,扩大直接融资,促进风险资本发展;尊重金融规律。遏制脱实向虚、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要金融,或者金融处在一个完全附属的地位。

4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是把计划经济时代金融只是作为出纳的角色解放出来,充分发挥金融在促进储蓄-投资转化以及经济赶超发展中的能动作用。科技创新面临一系列风险,这个时候,更是要发挥金融体系在应对风险特别是优化风险配置中的关键作用;不能因为怕出现投资泡沫,就把金融的手脚捆绑住。比如科技创新项目需要一百万,理想的金融支持力度最好就是一百万。

但现实中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可能没有人愿意投资,因为担心项目风险太大;也可能有太多人看好这个项目,因而出现投资泡沫。金融围绕实体经济的这些波动都是正常的。在科技创新中要跨越“死亡之谷”,这时候一定会有资本要“牺牲”,这是风险投资的代价。绝不允许泡沫出现,以及不能容忍投资成功后的高利润(这是在付出投资代价之后获得的),都是不符合金融发展规律的。

因此,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们既要坚决遏制脱实向虚,也要遵循金融规律;这可以说是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要求。只强调前半句“遏制脱实向虚”,或只强调后半句“遵循金融规律”,都是有失偏颇的。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编辑/欣欣子

推荐阅读 



1.解析|深刻把握战略与策略的实践辩证法
2.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动人、最具说服力的中国故事
3.魏建国:制度型开放将给经济高质量发展释放更多红利
4.百年来,中国史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5.服务业发展会进一步强化人口集聚作用
6.“垂衣裳而天下治”中的“垂衣裳”指什么?



理论周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开启理论阅读微分享之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