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放管服” 释放市场活力——市场监管总局负责同志答记者问
3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梅君出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行动、促进“双创”支持扩大就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梅君(徐想 摄)
孙梅君: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秩序,全面强化稳就业的举措,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李克强总理对稳就业、稳企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稳住和支持市场主体,增强经济回升的动力,市场监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立足职能,主动作为,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支持复工复产和创业就业,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开展了几方面的工作,这里简单做个介绍。
一是着力纾困解难,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我们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物流链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包括员工返岗方面存在的困难,出台了《支持复工复产十条》,会同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出台了《关于应对疫情影响 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的指导意见》,目的就是要降本减负,帮助个体工商户应对疫情冲击,支持多渠道的灵活就业,解决个体工商户恢复营业的问题,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是着力监管执法,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
针对疫情期间有个别不法分子哄抬口罩、熔喷布、额温枪等价格,发“国难财”、赚“黑心钱”,我们会同公安机关出重拳、下猛手,给予了严厉打击,曝光典型案件,公布了10批典型案件,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同时,我们加强“米袋子”、“菜篮子”食品安全监管,及时排查风险隐患,严查制假售假和乱涨价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
三是着力深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我们推进简政放权,便利市场准入,简化产品审批,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创新监管方式,在“严管”当中实现“巧管”,提高监管效能;推进“互联网+”监管,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通过“放、管、服”综合施策,同向发力,极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四是着力优化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为保障防疫物资和民生商品的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推动复工复产,增强抗击疫情的信心,1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发起了“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的“三保”行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承诺,凝聚市场主体共克时艰、保供稳价的合力,得到了广大企业的积极响应。50天来,参与“三保”行动的企业已经有15000多家,涉及到很多连锁经营企业,他们的门店有30多万家。他们向社会公开承诺,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这里面,既有世界500强的企业,也有个体工商户,覆盖了生产加工、物流运输、商场超市、餐饮企业、电商平台,还有大家熟悉的快递外卖等业态,基本上覆盖了整个供应链。平台上的这些大中小企业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堵点”,联接“断点”,协同复工复产,“三保”行动在保供稳价、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同时,稳住了企业、稳住了岗位、稳住了就业。
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守市场监管阵地,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实现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焦非 摄)
中国日报记者:
这个问题想提给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这次疫情中,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为了应对这次疫情的影响,在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复工复产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谢谢。
孙梅君: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认为,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复工复产是当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迫切任务,也是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我们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的优势,靠前服务,问需于企,前面介绍时我也讲过,我们迅速出台了《支持复工复产十条》,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应对疫情影响 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的指导意见》,急企业之急、解燃眉之需。这里面涉及的政策比较多,这两个文件前期也都在不同场合做过解读,这里我把一些重点给大家做个介绍。主要有六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建立绿色通道。
为了保障防疫物资的需要,我们对涉及防疫所需的药品注册申请,对生产或者是转产口罩、防护服等应急物资的生产许可申请,对涉及防治新冠肺炎的专利、商标申请,实行了应急审批,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二是实行告知承诺。
针对企业复工复产涉及到的行政许可、强制认证等事项,如果企业具备了生产条件,但是暂时不能提交相应材料的,我们实行“先承诺、当场办”。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对低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先证后查”,就是说企业先开门,根据疫情防控的形势,我们再进行现场的核查。
三是压缩审批时限。
比如,我们将疫情防控所需的5类消毒用品原料许可证,办证时间由过去的30天降到了1天;将保障春耕的两类化肥产品的许可办证时间由过去的10天降到了1天。
四是减免费用支出。
我觉得这个对企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持,我们在前期减免相关费用的基础上,要求市场监管总局所属的检定、检测机构,对市场主体提供的技术服务的收费全部减免50%,对湖北省的企业的各类检验费用、检测费用全部免收。对进入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入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医用产品,免收注册费用。
五是提供技术帮扶。
市场监管部门下面有标准院、计量院、检科院、特检院,我们有比较庞大的技术支撑部门,发挥在计量、标准、认证、检测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帮助企业建立防疫质量控制的规范,帮助企业实现防疫控制与复工复产的精细化管理。大家注意到,我们在网站上发布了消毒剂、隔离医用无纺布这些防疫产品的9项国家标准,帮助企业开展生产活动。同时我们还帮助外贸出口企业复产,推动出口产品的标准与国内标准的衔接。
六是支持个体工商户的发展。
大家知道,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有8353万户,带动了超过2亿人的就业。在这次疫情当中,个体工商户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我们认为帮助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对于稳定就业、保障民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支持的政策,除了加大财税、金融、社保、租金减免这些政策以外,在营商环境方面,我们还要督促各地落实相关的政策措施。比如,符合各地复工复产规定的个体工商户,无需批准就可以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对于从事基本生活保障零售业的个体经营者,依法予以豁免登记,帮助他们进一步拓宽经营活动场所。还有,要最大限度的减免个体工商户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相关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的费用。还有一条是对个体工商户的年报时间,过去要求都是在每年6月底之前,我们也延长到今年年底。
下一步,我们还要着力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落细,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排忧解难,帮助企业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有序推进复工复产。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焦非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想请问一下当前就业形势如何?疫情对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什么影响?下一步,将出台哪些措施稳定和促进就业,尤其是在促进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谢谢。
孙梅君:
刚才发改委的高秘书长全面的介绍了稳就业的一些举措,特别是为大家又进一步对国务院刚刚出台的文件进行了解读,他已经介绍的很全面。但是我也注意到,他着重提到要优化营商环境这个问题,同时在相关政策中也都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我们认为,企业是稳定就业的主体,但是只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够滋养企业的成长壮大,只有营商环境好,企业才有创业创新的热情,才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这个意义上讲,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
市场监管总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努力为创业就业提供更大的空间。这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坚持巩固和发展。概括起来讲有几个方面:
第一,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
企业开办时间已经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的改革力度也持续加大,现在工业产品许可证的种类也由过去的24类压减到现在的10类,今年我们还要继续在压减产品目录上下功夫,现在市场准入的便利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改善,这方面对于增强企业活力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企业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才能巩固。从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截止到今年3月15日,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25亿户,其中企业3905万户,个体工商户8353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19万户。这为扩大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大家知道,只有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才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只有打击假冒伪劣、反不正当竞争,才能够为诚信的企业拓展发展的空间。我们在这个方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积极发挥竞争政策的基础性作用,现在已经实现公平竞争审查四级政府的全覆盖,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我们对社会关注的、群众关切的,比如商业贿赂、虚假宣传等问题,加大了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大家可能也都注意到了,去年我们查处了不正当竞争的案件有8653件。同时我们联合多部门开展了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的专项执法行动,立案3万件,案值达到137亿元。我们组织开展了商标、专利、地理标志侵权假冒专项执法行动,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
第三,营造高效规范的监管环境。
有一句话叫“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市场监管部门大力推进行政许可的网上办理,“一网办理”。疫情发生以后,我们又提出了“不见面”办理,范围也由过去主要是企业登记注册方面的一些做法,扩大到低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许可办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的认定,还有反垄断审查这些领域,目的就是要提高注册审批的效率。我们还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的检查,这也是国务院提出的“放管服”改革的一些重要举措。制定了联合抽查的事项清单,尽可能“进一次门、查多项事”,2019年抽查企业的总数是176万户,占企业总数的5%。努力营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这样一种环境。
第四,着力营造新业态审慎监管的制度环境。
刚才高秘书长通报了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有很多新的经营模式、新的业态催生发展,它们为稳定消费、稳定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支持促进这些新业态的发展,研究起草了《电子商务价格行为指南》,推进网约车新政的落地,同时我们推行“互联网+”智慧监管,减少现场的巡查检查。对大家熟悉的,比如“中央厨房”、“网上订餐”,还有疫情期间很多平台开展的“无接触配送”,还有“共享员工”,这些新的模式我们加强指导,对一些跨界的经营,还有一些混合的销售这样一些新的经营模式,我们在监管执法当中更加的包容审慎。我们还充分发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这些技术优势,为企业主体提供技术方面的帮扶。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但是我们要努力做得更好,争取达到最好。
在当前疫情形势还是复杂严峻的情况下,特别是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持续加大,刚才高秘书长把情况也给大家做了介绍。市场监管总局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促进“双创”扩大就业,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要巩固行之有效的一些措施,尤其是总结应对这次疫情当中积累的一些好的做法,建立监管的长效机制。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提问(焦非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受到疫情影响,很多企业出现了一些经营方面的困难,在推动复工复产的过程当中,对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方面,请问市场监管总局是怎么考虑的?
孙梅君:
您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但是也很大,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的作用,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这方面的工作永远在路上。优化营商环境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尤其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安排,在这方面,政府的帮扶指导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些工作还要做得更加深入细致,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复工复产的主角,在春节期间,尤其是在疫情高发时期,大家也都感同身受,很多防疫物资,尤其是一些民生商品,包括大家戴的口罩,在防疫期间需求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恐慌性抢购。有的不法商家也坐地起价发疫情财、赚“黑心钱”,甚至也有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网络上出现。这个时候就像您刚才讲的,受到疫情影响,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上也出现了许多不顺畅的情况,包括物流运输等等方面,也有不少企业处于停工停产的状态。在当时的情况下,保供稳价压力非常大,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务院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各部门密切配合、加强调度,保障整个疫情防控期间的防疫物资和民生商品的需求。
如何去破解这些难题,我们也做了一些调研,听取了很多企业的意见建议,如何复工复产,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我们发挥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在这方面也有一些考虑,同时也采取了一些行动。比如前面提到的,为了保障防疫物资和民生商品的市场供应、价格稳定,消除消费者的恐慌情绪,增强抗击疫情的信心,1月29日我们发起了“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的“三保”行动,得到了广大企业的积极响应。前面也提到了,50多天来,参与这个行动的企业有15000多家,这里面有世界500强的企业,有零售行业排行前30的企业,还有食品行业排行前40的企业,很多连锁经营的门店超过了30多万家,他们的网点遍布了城乡、社区、农村,当然这里面还有不少的个体工商户。从参与到“三保”行动的企业来看,有生产加工企业、物流企业、餐饮企业、商场超市,还有不少大型的电商平台,应该讲所有的大型电商平台都参与到了“三保”行动中,覆盖了整个产业链,我们的外卖、快递小哥们每天为人民群众提供送货上门,整个供应链也都覆盖到了。这个行动不仅为保供稳价,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奠定了市场基础,而且也带动了复工复业、稳岗就业,受到了各个方面的支持和欢迎。
从“三保”行动这些天的工作来看,我觉得它发挥了几方面的作用。
一是凝聚了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大疫当前,广大企业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他们希望为防控疫情,包括复工复产,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克服了很多的困难,也包括高秘书长和伍司长提到的,整个防疫期间,产业链、物流链有很多“断点”、“堵点”,他们克服了不少困难,不计较得失,公开承诺“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也展现了企业的责任担当,向全社会传递了良心、爱心、决心和信心。
二是满足了群众生活消费的需要。
参与“三保”行动的企业大多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场份额很大,网点很多,疫情之下如何把大家需要的商品送到我们的家门口,我想在座的很多记者朋友们很多也都点了不少外卖,参与“三保”行动的大型电商平台,他们主动与生产企业密切合作,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精准对接需求,采取“不见面”、“无接触配送”的方式,满足防疫用品、民生商品的需求。前面两位也提到了一些数据,这个过程中,不仅他们的营业额没有受到影响,而且销售量、销售额还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逆势增长,为稳定消费、稳定经济拓展了新空间。
三是维护了市场秩序的稳定。
大家知道,疫情高发的时期,有些不法商家坐地起价,还有很多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参与“三保”行动的电商平台发挥线上优势,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排查了100多万个价格异常的商品,协助市场监管部门对这些价格违法行为实施了精准的打击和查处。同时,这些零售企业和电商平台多方开辟货源,精准制定补货计划,保证货架不空、供应不断,消除了消费者的恐慌心理。大家看到,整个疫情防控期间,很少有抢购的现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参与“三保”行动的超市,我们看到的一些生活超市,他们不仅正常开门营业,而且他们的食品、生活必需品价格都基本稳定,质量安全都有保障。在这个特殊时期,为维护公共秩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是带动了产业链的复工复产。
参加“三保”行动的企业,在上下游的防疫措施上主动配合,在大中小企业间匹配资源,复工复产协同推进。供应链上不同的行业,推出“就近上岗”的灵活就业模式。比如,这次疫情防控,我们的零售企业和餐饮企业实行了“共享员工”这样一种模式,解决了400多万餐饮从业人员的就业困难,同时也缓解了商场、超市疫情期间员工短缺的问题。截至3月上旬,参与“三保”行动的民生商品类企业复产率都普遍达到了70%以上,生活超市基本全部复业,稳定了企业,也稳定了就业。
通过我们开展这样一个行动,搭建起政府部门与市场主体沟通合作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政府部门倾听企业的声音,了解企业的所需、所想、所盼,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比如,我们公告价格执法的指导意见,及时纠正个别地方在价格执法上一刀切的行为,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再比如,“三保”行动还通过公示企业作出的承诺,强化社会监督约束,有利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总之,通过“三保”行动,我们也探索了改进市场监管方式,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企业主体积极性的方式方法。下一步我们要认真总结,在工作当中不断进行巩固和拓展,更好的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支持“双创”扩大就业。谢谢。
来源:国新网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发布会全文实录
👇🏻👇🏻👇🏻
要闻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