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药”发展,这些国家拼了!

药药 药融圈 2020-08-31


生而为人,免不了生老病死,看病吃药乃民生大事。


全世界的国家虽然各自有一套发展战略,但必然会齐刷刷在心中默喊同一个口号:“药!不能停!


他们为了本国的医药行业发展使尽浑身解数,当然也为后来人留下宝贵的经验教训,慧眼识珠者还能从中看到难得一遇的投资机遇——


美国:有钱任性的创新之王


先从美帝的独特医保体系说起,美国采用的发达国家少有的以商业医保为主的三支柱体系:


第一支柱是商业医保,由企业给员工团体购买,费用双方分摊,大概可以覆盖6成的美国人口,年老和失业者被排除在外;


第二支柱是残障健康保险(Medicare),是政府向65岁以上老年人或符合一定条件的65岁以下残疾人提供的;


此外还有第三支柱:政府为贫困儿童和家庭提供的医疗补助(Medicaid)。


此外,退伍军人还可以申请退伍军人医疗保险(VA)。


也正是因为有保险统付,所以在美国的医生会习惯性给病人们来个“大全套”,能检查的都检查一遍,能用的药尽量都用,也是避免误诊,影响职业生涯发展。而美国医院的收费模式又好巧不巧是后付制,如果没有在医保的“保护”范围内,病人看病收到账单后基本又要晕厥……富二听在美留学的朋友开过一个心酸的玩笑,作为留学党,在美国生病晕过去之前不忘叮嘱身边人,“千万不要叫救护车!”


这样一套医保体系,在美国高度市场化运作的经济环境中,给医药行业创造了巨大的盈利空间,再加上全球最高标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严审,以及全球最发达的金融运作系统,多个因素促成了独一无二的美股医药生态。


这些年也经历过医改的风风雨雨,在各种知识产权法、专利保护法、药品定价法等等一系列政策的打磨下,美国的医药行业基本打通了商业化、融资的流程,为医药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不断突破人类挑战疾病的极限。


现在美国医药股呈现一种两极分化的情况:一边是家族显赫历史悠久的巨头,一般市值在1000亿以上,在江湖上早已布下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且有实力做并购,有钱任性之后自然有实力斥巨资投入创新药研发,周期长一些也等得起;另一边则是苦哈哈在家闭关研究黑科技的小公司,修炼多年的目标就是被巨头收购,否则最终还是面临破产的风险,剩下的中等公司并不太多。


印度:另辟蹊径的“仿制”之路


说到印度医药,客官们可能会想起去年大火的《我不是药神》,其实在印度发生的故事的原型是真实的。


印度不比美帝,家底没那么殷实,无法支撑医保系统的完全市场化,所以他们实施全民公费医疗体制,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并行,公立医院是免费医疗的主要承担机构,私立医院自负盈亏,如此不论贫富,大家都能病有所医,但是公立医院的各方面条件自然是不如私立的了。


阿三国自知硬拼创新药暂时是没有出路的,为了解决医疗问题,政府硬着头皮想出一招:强行仿制!操作方法简单粗暴:政府带头向各发达国家大佬哭穷,然后授权自己国家的小弟们努力生产仿制药。


1970年以来,印度自说自话颁布了一系列专利法及药品价格管制法等等,对药品的生产过程授予专利,同时打击外国垄断企业,让本国制药企业得以在夹缝中生存,本国人民也得以低价吃上救命药。国外公司自己研发的药在印度被低价仿制了,自然不乐意,向印度知识产权委员会提起上诉,结果被驳回了,驳回了……了……


为了不过分得罪国际友人,印度潜心研究出一套符合WTO法律框架的专利强制许可+化合物专利授权限制的仿制药体系。加上阿三们努力刻苦专攻仿制,居然靠着“山寨”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天,在专利期内的仿制药卖给第三世界,大家喜闻乐见;专利期外的仿制药卖给发达国家的大佬,居然也被默许了……发达国家万万没想到,在巨额医疗支出下,自己有一天会被阿三国“山寨”自己的药反噬……当然发达国家也会有一套自己的防御体系,用市场不准入的方式防止阿三国太嚣张。


数据来源:印度统计局,广发证券研究中心


其实印度这种略显无耻的方式之所以行得通,还是因为目前印度市场还不够大,发达国家暂时不想大动干戈,你穷你有理,但如果市场大了,全球医药巨头们一定会出马“治”他,毕竟长远来看这对创新药的研发是极其不利的,靠“山寨”,人类永远无法攻克绝症。


日本:“老龄化”压力下的借鉴模板


日本的医药行业发展背景与我国最为相似,发展路径自然也是最有借鉴意义的啦。

日本实施全面强制医疗保险制度,健康保险分两种:一种是面向在职职工及其亲属的企业健康保险,另一种个体户或无业游民则要加入国民健康保险。日本的医药保险覆盖面较广,很少有人出现看不起病的情况。

和中国一样,日本也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压力,但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排名全球第一。


从70年代,日本药品市场主要依赖跨国公司的进口产品,当时连仿制都吃力,更别说自主研发了;


80年代日本开始鼓励创新,但当时配套的监管政策还没到位,有一些企业用“伪创新”制造效果并不太好的药,钻政策的漏洞,但也有一些企业在默默提高自己的研发水平;


90年代初日本经济陷入低谷,政府鼓励外商投资,开放了医药市场,本土药企面临巨大挑战,被跨国药企打得落花流水,咬着牙进军全球市场,在艰难环境中磨砺出真创新能力的公司最终生存了下来;


熬到2000年之后,日本医药行业终于看到了曙光,在推行一致性评审和控费政策后,医药行业集中度大大提升,大型公司的盈利开始触底反弹,走出了行情。


数据来源:Bloomberg,海通证券研究所 注:截止时间2018.12.02


其实在日本的医药行业发展进程中,确实能看到中国的影子,在医药新政下,短期行业确实面临着洗牌和阵痛,但一系列的政策都有利于行业门槛的提升,龙头企业集中度有望长期得到提升。


中国医改的长期方针是确定的——“少花钱多办事”会是政策初衷、“三医联动”的整体解决方案会是路径、而医保定价支付改革、破除以药养医、鼓励创新接轨国际将是必要的手段,可以说在不可逆转的老龄化背景下,医改驱动的“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正进入最好的时代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富国基金,如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




猜你喜欢




戳原文,即可进入药融圈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