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人看香港!香港?香港!这么近那么远!

深圳小树 深圳小树 2022-08-14



1.

深圳人与一河之隔的香港的印象?地理上非常的近,心理上却越来越远。我不知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有太多的不可言说,那就说说这种表面上的变化吧?!

1997年的7月1号, 香港回归, 我还是一个在校的大学生, 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开放与包容的时代。大学生对那个遥远的香港有着深厚的同宗同祖的民族情感,主权回归的前几天,学校大食堂里的几十台电视机循环直播,香港凤凰卫视直播几十个小时,到真正回归的那一天。学生激动兴奋的情绪达到了高潮,高兴的买了一推一块钱一个的小国旗,跑到成都的天府广场去彻夜庆祝狂欢。

成都读书期间,基本上每个男同学都听张国荣张学友四大天王,beyond 乐队的摇滚;女生听梅艳芳陈慧娴王菲的粤语歌。系里卡拉OK大赛上得冠亚军的都是唱粤语歌的。几年后火爆的选超级女生,张靓颖,李宇春个个成都妹子都能对粤语歌曲信手捻来,我一点都不奇怪,成都人唱香港的粤语歌曲很流行很洋盘的。电影方面,周星弛的各种电影在学校周边的放影厅里常常有四部连看通宵场,很多学生反反复复的看周星星的电影。不过,我那时候故作深沉很排斥港台流行文化。也是高考过后的解放,看书尽和看不懂的欧美文学较劲,看电影恶补奥斯卡大片,完全理解不了同学们对港台流行文化的痴迷!

2.

毕业以后因缘际会来到了深圳工作。进入的第一家公司碰巧就是一家港资公司。在港资公司里。一个应届毕业生没有多少工作经验。却被公司委以重任全国港口城市满中国地图的跑着出差,工作了不到一年。我一个从生活闲适之都过来的四川人的三观实在是受不了香港人手停口停的生活危机感。有些香港主管还在还9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供自己家房产的“负资产”。个个都是没有个人生活的工作狂,被现在国内的IT公司叫做996工作制。上班开会就是马拉松会议,出差就是多个城市脚不沾地的连轴转,加班加到半夜,凌晨一两点香港主管们的邮件还嗖嗖的飞来飞去,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精神抖擞的出现在公司里。平时坐车的出租车上大家都要开会。香港人的敬业可能是全球知名的。哪怕香港挂了8号风球台风来了要停工停课,他们也要坐地铁过来深圳办公室这边主动加班。我的很多大陆籍美女同事在那家公司一做就是十多年,工作理念也被这样同化,完全没有私人时间去恋爱去生活去组建家庭。香港人的不婚率也是挺高的,很多人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生活上的不安全感完全被工作填满,当时也有各种白领过劳死的新闻!

我那位在系里卡拉OK大赛唱张国荣的歌得了冠军的男同学。毕业后从成都拼了命的考深圳公务员,如愿以偿被分到口岸车检部门。那时候还没有粉丝的概念,叫追星族吧?要说合影帝的话,我估计没有第二个人有他手头的香港明星合影照片多了。香港明星来往深圳坐的中港牌照车辆都得下车检查本人。他们同事都是排着队求合影的,他和他心爱的周星星合影都达五次以上。我是巧合来深圳工作,他纯粹是因为太热爱香港的文化而来的深圳!就好像几年后又有一批90后孩子因为玩QQ 长大的因为腾讯在深圳而来到深圳这座城市!

到了深圳才知道内地看的凤凰卫视也不是真正的香港电视台。深圳人看的两个香港的电视台是翡翠台和明珠台,翡翠台是粤语频道,明珠台是英语频道。为了补一补英语口语听力,又恶补了明珠台930很多英美深夜少儿不宜的大片。明珠台930有点像现在的美国HBO深夜时间剧,都是限制级的较多。经常看翡翠台和明珠台的新闻就发现了香港言论自由的不同。一则新闻没有加太多新闻机构的主观立场在里面,支持的反对的声音都要呈现,比如一些国家元首出访的画面,有鲜花迎接的画面就有外围反对者示威的场面。

后来我换了第二家公司也属于一个跨国型的公司。本来深圳公司属于香港总部,公司北上战略。把香港总部迁往上海,香港的同事就处于一个被裁员或是调来深圳工作的进程。在深圳上班晚上回香港住,一天两次通勤过关来回路上都要花四五个小时是常态。路费都够在深圳租套公寓,但他们也很少住深圳,除了工作层面,与深圳的生活也是隔离而封闭的。我对香港人的和这个城市的印象是复杂的。从工作层面来说,香港人谨慎敬业;我们天天见面,但精神层面的沟通也较少,大家都保持着一种礼貌上的客气,也不太互相交流对两地的看法。但如果要请他们帮着在香港带个东西的话,他们还是非常热情,会尽责的帮着带来深圳。香港的同事和我们的交流还非常的注重礼节,在深圳的同事间,结婚生子都是和老家的同学亲友有些庆祝的,在公司里一般就派个糖就行了。但是香港的同事都会回一个很精致而且厚重的恭贺礼物过来!

3.

2004年开放了香港对广东自由行。我的户口还在成都原不想转来深圳。之前同部门香港同事给我交接工作让我去香港,我得回四川办商务签证好麻烦,没去成香港给我留下一个遗憾。我可能真的为了想去香港看看,就去办调动深圳的户口过来,办完深圳户口就去办理了港澳自由行的签注。在网上做了一下自由行攻略打印出来,一个人就过去了。

第一次去香港很兴奋,在尖沙嘴星光大道前拍了维多利亚港的全景,然后去对面中环。当天刚好是周日,惊讶于中环名气那么大的地方,街道上地上坐满了成千上万的菲律宾女佣在周末聚会中。想想我们的街道,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吧?


三观有点被刷洗,眼界有点被冲击。然后再坐半山缆车去山顶,在山顶环看整个香港那个景点角度也是绝佳了。山顶凌宵阁里杜沙夫人蜡像馆里看了明星蜡像。下山原路返回,又去坐天星小轮回尖沙嘴,在天星小轮上多看了几眼一对带娃的老年夫妻,他们很热情的和我攀谈起来。大声的惊呼我我一个女性孤身来香港的,简直觉得有点冒险了。他们的惊呼在天星小轮那一片香港乘客间引发了小的骚动,大家看我像外星人一样的吃惊,但他们非常的友好,个个很热心,给我指点维港每一座摩天大厦的名字,恨不得带着我逛遍全香港。人生恨不能初相见!彼此印象都非常的包容与美好,我觉得香港人对待大陆人非常的友好热情。

开放自由行之前,香港人对深圳人的印象还比较妖魔化。深圳的治安也的确不好。在深圳工作的香港人基本上都是两点一线直接去港资厂或是只限于罗湖的公司的。罗湖口岸有个巨大的罗湖商城,他们在里面可以吃喝玩乐一整天。一般不会扩大自己在深圳街头其他区的活动范围。香港师奶们还有一个对深圳恶劣的印象,就是深圳还有几个传统的二奶村,抢他们的男人。香港的媒体是全开放的,涉及到一些色情行业的广告,都是关于深圳的一些城中村或是东莞的。这让普通香港市民对深圳的印象不佳。最著名的一个案例是凤凰卫视副总裁在深圳的一个二奶,因为露富被同为港人被弃二奶盯上,实施抢劫后被灭门惨案。这些事情都曾轰动港深一时,也加深了彼此两地的互相的妖魔化。


窦文涛在节目上所说,香港人对深圳和内地的妖魔化恐惧感是与事实的环境放大了10倍的。自由行开始加大了深圳普通市民之间去香港购物旅游,让香港人看到大陆人并非他们想象中的那么贫困与野蛮。但也加剧了他们心理上对内地的那种优越感的丧失而显得失落与排斥。

一方面香港开放了内地居民自由行。一方面香港电影也开始了北上,周星星用的星女郎尽是大陆女演员了,从演还珠格格火遍亚洲的赵薇,徐娇,黄圣依,张雨绮,连电影外景和时代背景都采用大陆题材。《长江7号》和后来的《美人鱼》取景深圳。陈可辛,徐克这些香港导演走的更进一步。超级女生红火时,直接拉了大陆导演都不敢用的选秀歌手李宇春出演《十月围城》,引得三千万玉米去帮着该剧贡献票房,香港导演一直是用市场竞争说话的,没有大陆导演非要科班出身演员的本位意识。

4.

2007年,香港回归10周年,自由行也开通好几年,人们互相的沟通与了解增加了很多,深圳这边开通了南山区对接香港屯门的深圳西部通道跨海大桥。西部通道开始开放的时候,我住在南山这边,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维度来衡量,相当于中国华南的“硅谷”。定居的居民层次来源于科技园的知识科技新贵中产阶级。也就是最近因为中美贸易战火爆过一轮的中国高新科技扎堆的“粤海街道办”片区。而西部通道另一头的香港元朗天水围,屯门片区。是香港政府当初离港岛最僻远的地段最便宜的地价,建的公屋片区,相当于是香港低收入底层人民聚集地,住的高楼密密麻麻又挤又封闭,人居生存环境恶劣。香港大导演许鞍华用两部关于天水围的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天水微的夜与雾》呈现过这个香港贫民阶层最有代表性的地方。


我当时碰到一个印象非常的深刻场景:西部通道开通头几天,不少屯门的市民坐公交来蛇口这一片逛深圳。一个香港妈妈带了三个小女孩在蛇口沃尔玛,穿的衣物看上去材质也是很廉价的那川,舍不得带孩子在里面餐馆里吃饭,沃尔玛里面有麦当劳肯德基。在超市买了几个烧饼,带着几个小孩在门口站着干啃烧饼连瓶饮料都没有。这个画面对于一个深圳人都是有些触目惊心的,显出了这个两个贫富阶层市民格格不入的差距。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深圳的房价进入了飞涨阶段,国内的GDP也一直劲升,香港和某些深圳市民的经济地位开始逆转。


吃两地经济收入逆差的港人二奶村渐渐消失!倒是白领阶层的香港男女青年和内地的男女开始由相知到相恋,到正式的结婚的多起来了。

屯门的师奶们在深圳那些很现代化的商场里摸着深圳本土原创的深圳牌时装,一口一个好靓价好平啊?!也是一幅涨见识的模样了。深圳开通了几条地铁线路,上班的路上经常碰到一队一队的手牵手的70-80岁的老人团在深圳的地铁里坐地铁从东到西的穿越深圳,来认识深圳来了解深圳。在这个互相往来过程中,也是两地居民融合的一个过程。有的香港人还是很享受在深圳的各种生活。周末会来深圳参于形形色色的运动。曾经有个著名的枪杀同仁香港“双面魔警”被抓归案后才知道,他常年在深圳各大海滩参加一个滑翔伞活动组织,在活动聚会中是亲和热心的积极份子。

有一次回老家,被老家亲戚调侃,你一个香港人怎么穿的这么朴素啊?!可能受了广东岭南文化的影响,实际上香港街头的香港人也穿的很朴实的,并非是内地那种穿金戴银桃红柳绿花枝招展才叫贵气!深圳人现在去香港到真的是家常便饭,我个人不太喜欢去购物,但是如果香港的一些文化活动还是喜欢去看看涨见识的,比如香港书展,比如校友是孙中山先生和张爱玲的百年香港大学。北方的人民总是笑傲香港这样的城市是文化沙漠,文化沙漠的地方怎么可能让电影歌曲等文艺作品文化输出的作品红遍亚洲呢?!


平时喜欢从港大爬上太平山顶登山路径,五一,国庆假日都是国内各大景点堵的人山人海的。香港那头在上班,我们就会去香港的离岛-南丫岛或是就近的屯门公众沙滩游玩。人少公众泳滩海陆空的救生员都配备多,安全,吃的也正,就和香港人错锋游玩了。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国内的婴幼儿奶粉安全得不到信任,大批的深圳家长去香港买进口奶粉育儿,有的还要帮其他城市的亲戚买奶粉。加之因为内地的几十年计划生育制度管控,在深圳生一个二孩,会被罚款十八万左右。去香港生二孩,中小学教育是免费的还有香港户口。深圳人开始大量去香港生二孩。对国内产品质量失去信心的内地人在香港买买买,公众场所到处人满为患。香港人就感觉到各种资源就被深圳人被内地掠夺侵占。如果我是一个香港人,我可能也是这种印象。香港人对深圳人及内地人的印象由好奇开放包容变得排斥!

内地上香港的网站查询速度非常的慢,我有一次问一个香港同事,维港的烟花晚会是什么时间?她很认真的跟我介绍了时间以后。却反过头来说。香港现在推广自由行,取悦你们这些游客做的太过火了。把我们纳税人的钱拿去天天烧烟花给你们看。我当时觉得她这个点评有点莫名其妙,太没有是非观和大局观了。就因为维港的烟花,留在香港住宿过夜的游客会带旺旅游业的多少的收入啊?但我不是一个旅游行业的人。我可能就觉得那是在攫取我的资源。现在我久居深圳市民,从一个真正的市民心态出发,我也觉得深圳的灯光秀,那些形象工程没必要花那么多税收资源,远水解不了近渴。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和教育是等不起的,深圳的学校医疗各种资源才是需要投入的。

5.

2012 香港换了新特首,开始迎合港人的民意。禁止双非,禁止内地背奶粉数量。两地由互相的包容变成了互相的排斥,慢慢的这种情形扩大并进一步加剧了矛盾深化。2014年占中是个大转折。2015驱赶内地水客去骚扰普通游客的画面更是让内地居民反感。香港人对深圳人对内地人的敌意也是会越来越大。因为情绪越来越放大。他们去对水客开始驱赶辱骂的时候,真正去购物的人就减少了次数大家彼此封闭,在心理上的隔阂和距离就越来越疏远。

普通民众有政治素养的人必竟是少数,有时候群体心理博弈是,往往是被博弈方怕什么就喊什么的!香港街头喊出来那些话倒不是伤了大陆民众的玻璃心!而是触发了大陆民众的黑天鹅心理,我们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你那么出格的喊出来,总归是有恐惧的心态的。对香港那些街头喊话的人报之以废柴,废青,港灿这种民族主义的蔑视可能是心理上好受些。

2015年前后去了香港,也不再感受到香港人对大陆人的那种友好而是某些敌视的感觉。有一次我带小兰树坐地铁,上去实在是太挤了被堵在了门口。中途到了一个站的时候,孩子让别的下车的人不小心撞到了另外一个女人。孩子一叠声的对她道歉:“ 阿姨,对不起!”那个女人却尖声的没完没了不依不饶的开骂了:什么不长眼睛啊?大陆人就是爱挤啊抢啊?!先前我和孩子说话时说的是普通话。那个女人就倾向性的控诉?我当时很想对那个女的发作,孩子拉着我示意我不要搭腔,到站下了车,她才委屈的说:你不能去接那个女人的话,我感觉她把对大陆人的各种敌意,新仇旧恨的情绪都加在里面了。她骂的那些事情也不是我干的,我干嘛要去全盘接受?我都有点佩服我家小朋友的洞察力了!

在那段关系冰冻冷漠的时期,我的一个20来岁就认识的香港网友也是硬生生的在微博上消失了两年。现在的互联网社交工具上香港网友也是离散的越来越多。以前还有不少知名和不知名的香港人玩微博。最近那位香港网友又冒了出来,大家重逢后像是从来没有分离过一样,继续聊起了这几年共同追过的电视剧《权力的游戏》。虽然不接触了,但看的影视作品还是相同的。

6.

2019年的复活节假期前后,这个香港小长假是和内地假期避开的。我走在深圳湾海岸城片区里,现在一队一队的香港人拖家带口的,甚至还有带着菲佣的,推着婴儿车的。在海岸城最出名的各家网红餐厅门口打卡排队。香港人的消费观念也在变化,他们也开始好奇深圳的网红经济了。

一个深圳人过了这么多年的双城生活,对香港的印象也只是浮光掠影,惊鸿一瞥,说不上能触及到香港的灵魂之美!最近听了一档许鞍华的旅游美食类节目,才知道自己去探索过,踩点过的香港还不到一半。要真正走完她生活了70年的地方,至少周末假期得花三年才行。香港还有更多的惊喜待我发掘,要是有钱,像蔡澜一样,吃遍半个香港也是很幸福的吧?!愿世界和平,我愿香港东方之珠,永远美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