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树/硬核的聊聊王朔
硬核的聊聊王朔
昨天和一班朋友在一个群里聊来聊去,聊起了王朔。我喜欢和志同道合的人讨论同一本书,同一个作家,有思维的碰撞。为什么扯出王朔来呢?因为A 说B 的才华顶不上王。我若干年前看过王朔的大部分作品,就在那边评头论足来。
我看书有个坏毛病,老是有人在我面前提起某个作家,我就会集中一个时间段把这个作家的作品补课补完。上世纪90年代王朔影视作品大火的年代,我还是一个在万恶的应试教育圈养下的中学生,还接触不到他的书。
我是先看他的小说再看到影视作品的,这也保证了对他作品评介的客观性。在大一的第一个暑假,就恶补了他的全部小说。我当时的阅读口味并没有被金庸或是琼瑶给洗过,中学看的小说大部分是西方经典名著。开始看王朔并没有那么惊艳。
关于才华的问题,美女作家悠悠小姐说,王朔的才华是无法和王小波来对比的,这个我认同。在王小波作品面前,王朔就是个说相声的郭德刚。王小波的小说和杂文,至少现在的大学生还有一部分人在看。王小波作品的思想性对知识阶层的人影响巨大。但王朔的小说,除了中文专业的学生要去了解的,基本上没有经典性代表性的一本有让人去补课的想法。比如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总有人会推荐提及让人去补课。
前老编辑西门不暗老师说:“王朔对大众文化和网络语言的影响比王小波大多了!” 这个观点也有其道理。那就是王朔小说的语言能力,你在看书的时候,简直是身边站了一个卖力的耍单口相声的北京侃爷每一句话都要给你抖一个包袱出来挠你痒痒,挤你眼泪,就这叫做用力过猛。在小说的技法上那个炫技,我印象中最深的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以我当时的阅读量,还是蛮新鲜好奇的小说原来可以这样写。可能当时追捧他小说的人也是因为这种好奇心而追随的。后来又看了更多古今中外更优秀的作品后,就觉得那种炫技装神弄鬼的,在小说的阅读欣赏方面反倒是喧宾夺主了。
我怀疑韩寒写小说是受了王朔的很大影响。韩寒的小说语言也是语录金句鸡汤不断,但结构松垮,人物漂浮,根本就不知所云。余华就非常坦诚自己写小说的技巧早期是模仿卡夫卡,后期是模仿太宰治。太宰治的小说内心独白,手撕自己的灵魂给读者看了,余华后期的作品和太宰治还是不像。
王朔小说里面的男主女主爱的闹腾纠缠。男的都是因为时代的颓废气息而玩世不恭的对待女人对待爱情,就是大院青年的痞子气息。对女孩子都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物化女性角色。放到现在社会的价值观来说,就是一帮臭脾气的吊丝男,或者是油腻男吃着女人的软饭还一幅脾气很坏的样子情感上折磨女人。这种作品无法超越时代的价值观。不酷不帅也不硬核。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青年人解决了就业的问题,都忙忙碌碌去工作赚钱了,实在欣赏不了那帮游手好闲的大院子弟们泡妞,还高高在上文艺的姿态贩卖西方文艺书单或是摇滚音乐俯看众生了。中国的西方小资生活方式的作品之教父之启蒙人是后来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而不是王朔。
王朔的书改成影视作品后,演绎男主的是葛优葛大爷,还有王志文。他的小说虽然描写的男主是颓废的大院子弟,但不是丑啊?非要塞给观众一些长的不好看的男演员演让女人爱的如痴如狂的一点说服力都没有!90年代中期是港台电影和奥斯卡电影的大热年份,里面大把帅哥靓女演的美好的爱情片,王朔那种顾影自怜,王婆卖瓜的审美被抛弃了!所以,他的影视作品后来也没有人追了,好在徐静蕾后来接他的盘!
王朔的红还身体力行的和当时还是19岁大学生,后来的著名演员徐静蕾的上演了轰轰烈烈的婚外恋!北京每一个文艺中老年都有一个蜀黍爱小萝莉的洛丽塔情节。特别在文艺圈,王菲,周迅,徐静蕾曾经都是各种圈子里著名的果儿,高晓松口中的飒蜜。高晓松的前妻也是19岁就给他生娃了,当那个姑娘长成了女人,成熟后,就离开了高晓松。当初的汪峰,19岁的模特给他生的大女儿,这个名单可以列到很长很长。后来的徐静蕾自己成为四小花旦,知名导演后也离开了为她事业铺路的著名作家王朔,两人互不相欠互相成就成为挚友,王朔的现实中的爱情比他书里的还要洒脱!但随着后来中国式米兔运动的输入,文艺界的这种流行的不伦之恋,掺杂着老男人的权势与资源的与初出茅庐的女孩子的青春的交换,这样的畸恋并没有得到社会价值观的认可!现在的女文青更加勇敢,敢于对这种油腻老男人说不!
王朔的红还在于他本人在那个年代具有公共知识分子的一些真性情的个性!很多人说王朔的杂文写的比小说好。他的一些时评类杂文的确畅快淋漓。在中国很多写小说的杂文都比小说还好看,韩寒也是因为杂文,当初和徐静蕾微博女王时代一起火的。这因为中国社会这些很多小说家都不敢去编的荒诞的现实总在源源不断的提供素材。
王朔已经过了六十岁了,过起了离群索居的隐居生活。远离了江湖,江湖上却偶有他的传说,虽然他的作品没那么经典,现在的00后也没多人去追了,但还闹腾了一场,还偶有人在群里嚼舌头讨论,也是不负“王朔”这个鼎鼎大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