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格非的《月落荒寺》的书评
喜欢,就点上方蓝字深圳小树关注我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其实读书吧,随时都可以读,不必要等到读书日这天才来晒书单吧?有这么一个日子来吆喝一下人们多读书是好的。三天不读书,智商丢给猪,更何况有那么多几十年都不会读本书的不学无术分子,可以在互联网上反智主义喊打喊杀却不知恬不知耻,读书日就写了篇书评。
世界读书日:格非的《月落荒寺》的书评
听说格非的大名是很多年前在一个BBS 的文学板块追吴虹飞的在线文章。她那时候用笔名“阿飞姑娘”,正在清华大学读硕士,里面神神叨叨会提到一些在清华遇到的老师,格非就被念过很多回。论坛里写的好的人太多了,冯唐,和菜头们都在里面。我那时候没有兴致去看格非写的小说。小说里我一直看日本欧美的小说还有点看不过来。对于国内的小说,每回对爆得大名的去找来看后。尽是失望,自己的阅读口味上就对中文小说没多大兴趣了。
文学,可以说一个英语的泊来词。并非说中国人是没有文学的,而是大家对文学的属性认识上是有根本性的差异。文学这个词在英语中翻译为 literary 。liberty这个词的词根是“自由”。欧美文学中归根结底是在探讨人性的自由的问题。
这与中国很多小说着重与讲一个完整猎奇的故事是不同的,我们古代也有很多故事志怪传奇。但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可以流传千年,就是里面有文学属性,文章千古事,人性对自由的不懈追求都是共通的。
格非是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家。但很可惜,我读他的第一本书居然是《月落荒寺》。从写作的技巧来看,与国内大部分中文作家喜欢大篇幅不着边际的唠叨说教不同,这本书的结构严谨,情节紧凑,情绪克制,是很高级简练的写作风格。与日本的村上春树,东野圭吾的写法很接近,给阅读者的感受上可以一口气读完,没有晦涩艰深的东西。故事也很简单,但近似于粗暴潦草了。线索挖了很多草色灰线的坑都没在作品里埋掉,作家本人喜欢写三部曲的,有些人物的前生后世在其他作品里也有埋伏。
这本书反映了现在中国高校里知识分子群体精神上的荒芜与颓丧。表面上他们一起听音乐会,看画展,旅游;私下里,画家睡了老保姆,给小狗办葬礼。男主也是个爱无能的家伙,老婆被别人勾引去了国外,儿子的女友被家人送出国却对美国充满了各种怨念。都迎合了当下国人的各种情绪。所谓的90后00后更爱国更粉红,60后70后更崇洋媚外,这是经济学作家吴晓波“霸凌”60后70后的原话。
这的确很现实,现实到令人憎恶,没有人性高尚的文学美感。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时,听说了安娜原型的故事后,本来想写一个上流社会女性抛夫出轨的故事。越写越同情安娜,理解安娜的痛苦而大哭,深深爱上了安娜争取人性自由的勇敢与美丽。
《月落荒寺》中设置了这个音乐的片段与很多细致的景物描写给文学平添了几分意象之美,但其精神内核的薄弱,让人感觉到形式大于内容的嫌疑。
格非这本书里面的女性都是花瓶,都是寂静无声的,被安排到很莫名其妙的不可爱的。看过《真实情感故事》总结,中国人真实情感故事中,关于爱情的极少,关于家庭恩怨的特别多。就是当下很多的情感状态,不是仇女就是恶男,男女之间互相都是差评师。格非又笔头轻盈,浮光掠影的不敢写是为何造成了知识分子阶层的这种互相的压抑是为何。一切的点到为止,小心翼翼的不敢触碰真正的核心原因是这魔幻的社会现实。这也是作家为了出版规避的讨巧,使这本书沦为了二流,去豆瓣上看了下,评分也一般。
阿飞姑娘说格非说二月河写的小说很好,因为故事讲的好。写小说也不全是讲故事的啊?当初阿飞姑娘以二月河来为作品的参照系的话,给格非的小说打了负面分。我现在看了这本《月落荒寺》也额为失落,不死心就再找江南三部曲来看吧。
前期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