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争辩,中国的未来发展要靠东北人
为什么网络中嘲讽东北人的越来越多?其实他们根本不了解东北人对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未作深度解读,从历史的发展轨迹,做一个概略式描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中国的历史、现在、未来都是靠东北人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未来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没有东北人,很难有实现的可能。
◆ ◆ ◆ ◆ ◆
100年前,人人都想去东北。来自山东、河北的百万难民,扶老携幼闯关东、走水路,最终扎根东北三省。
东北在建国后对中国的贡献
随便举几个例子吧:这是工人阶级勒紧裤腰带对国家的贡献的时候。
1953~1987年间,黑龙江全省净上缴中央财政467.3亿元,黑龙江省仅“一五”计划期间,向国家上缴的利润就等于国家给其工业投资的3倍多。
吉林省在1951年省财政即实现了收支平衡,它也因此成为建国后最早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的省份。1950~1952年,吉林省的财政总收入为7.54亿元,三年共上缴国家5.69亿元 ,上缴额占全省总收入的75.5%
1953~1988年,辽宁省的工业企业为国家提供的利润和税金,相当于同期国家投资的4倍多,仅据1953~1994年统计,辽宁省就累计上缴中央财政3234亿元。
东北发展阶段为南方输出的人才
大庆油田从1963年开始,向全国各油田陆续输送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8.6万多人,为支援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作为中国最早的化学工业基地,培养并向全国各地输送了大批人才,仅20世纪50~80年代,就为同类企业、大专院校以及一些国家培养和输送了5.63万余名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抽出4000多人支援二汽的建设,其中大学本、专科毕业的干部919人(包括工程技术人员596人),老技术工人2888人;并为二汽培训了大量特殊工种的工人。到1985年,一汽向全国各地输送了1.8万多名干部和生产技术骨干。
由于掌握资料有限,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多少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现在还无法具体统计出来,但可以肯定这个数字是相当大的,这也是东北三省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
按照国家的具体安排,仅从1964 年下半年至1965 年,东北地区迁住内地和正在迁住内地的企业及技术支援项目共140 个(列入国家搬迁计划内的66 个),调出约8 万人左右。
东北衰落阶段,仍然为全国贡献了各行业人才
98年东北大下岗后
辽源矿务局改制都去南方了,安徽的综采技术就是东北带过去的。其他重工业估计也差不多,那时候东北人在全国技术领先,去南方输出技术,国家估计也想到这了。
东北人出走东北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第一波南下的东北人从上世纪90年代重工业衰落就开始了。他们不止走到了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他们还选择了去最南端的海南岛开荒拓土。
如今看来,你很难说,是东北人逃到了海南,还是东北人建设了海南发达的旅游业。
东北知名的大学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随便举几个大学的例子
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在中国振兴动漫行业的时候,吉林大学动画学院持续不断的向企业输出人才,每年动漫企业校招的时候,都是去吉林大学。
而哈工大更是名声如日中天,中国智能行业几乎被哈工大一统天下。下面我罗列下哈工大机器集团在全国组建的公司,这表格里面还不含校友创办的企业,哈工大校友创办的智能产业不下于一万家。
在哈工大的牵头下,芜湖机器人产业园,张家港机器人产业园,上海机器人集团,深圳智能产业,合肥机器人产业园,常州智能机器人产业都迅猛的发展了起来。
中国制造2025计划要靠东北人
在该计划中,重点有十个未来有潜力有前途的高科技产业
文创产业 信息技术 机器人 航空航天装备 海洋工程 新能源汽车 电力 农机 新材料 生物医药。
而这些产业,文创产业在电视荧屏上、新媒体上等等都是由东北人兴起,机器人产业更是东北军垄断,航空海洋等工程已经在东北启动。
农机行业是东北土地上使用最多的,东北毕竟是中国人民的粮仓,但目前农业设备也是最薄弱的,东北农机目前采用进口的较多,南方生产的农机质量远远未达到东北土地生产的需求,在农机生产开发上,东北企业开始自行研究设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重大的突破。
谁炒作了投资不过山海关
东北各地政府早已经意识到了改善营商环境、提升自身形象对于扭转生产要素外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意义。
但为什么舆论一再炒作投资不过山海关呢?其实再追溯到前10年看,很多资本投资人也在痛诉,投资不能去江西,投资不能去安徽。。。等等。
事实的真相是什么?而是投资方过度承诺当地政府,投资多少亿,解决多少人就业,然后你政府必须相应补贴我多少钱。在投资方未兑现承诺之前,政府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厂房,修好了道路,这些都是义务提供的,税收前几年都是免收。但是一些投资方在未进行实际有效投资前,一再要求政府申请资金补助。(实际上政府资金补助是按投资方投资进度进行阶梯补偿的),有些投资方看骗补贴无望,丢下烂摊子跑了,大肆宣扬,投资不能去某个地方。
比如浙商在10年前,大肆收购县级城市的公交系统,最后几乎没有一个运营成功的,让当地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举个例子:浙商孔云福投资安徽池州公交,每年都能拿到政府补贴,但是他实际所做的是哪些事情呢?不更新车辆,不开通新线路,员工不缴纳社保,车辆无定时出发,从河南宇通公司采购的公交车拒不付款(最后政府接受付款),导致司机和老百姓怨气沸腾,最后他一跑了事。警方最后只能追逃。留下烂摊子给当地政府, 花了三四年才重新整改成国企。这种事情比较典型,因为当时的风潮,几乎所有县城公交都被投资人收购过,最后都是政府花大钱赎回。江苏也有个例子,宿迁卖光了国有医院给投资人后,整个医疗服务并没有得到改善,催生了大量的莆田系诈骗医院,最后政府只能投资21亿元重建国营医院。
卖光式改革、补贴式改革是最受投资人的欢迎的,而东北人长期在国有环境下生存,毕竟还没有那么大的胆子,被资本方斥为思想不够解放!
如果不是歪门邪道,而是正儿八经的投资企业,当地政府都是当菩萨请回的,怎么可能出现有些投资人宣称的“关门打狗”的现象呢。
南方政府、中原政府在上了某些投资人的当后,在招商引资上已经越来越严格,门槛限制越来越高。而东北政府由于重工业衰落,急需补充新的就业机会,导致良莠不齐的企业进来,最后某些心怀不轨的企业自己没做到有效投资,结果没拿到补贴和政府的承诺,就开始炒作投资不过山海关。
东北的改革仍然在进行,一个行业的衰败,是很难避免的,不能因为某个行业的衰败,去否定一个地区的人,就像某些资源省份的资源枯竭,导致经济一蹶不振,并不代表那里的人好吃懒做。 东北重生的机会到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东北人将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