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失败的人生给年轻人一点启示
文/周伯通
我说我是农民工,好多人不相信,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一生往往会经历两个时代,做稳了农民工的时代,想做农民工而不得的时代,当今时髦的诠释,前者叫稳定打工,后者叫灵活就业,按照成功学大师的定义,这样的人生称之为“失败”,失败对自己来说,已经不能重头再来,倘若从失败中能得出一点感想来,那对于他人,或是一个警醒。
不过我对自己的定义不在于成功或失败,而是尘世中泯然众人的普通过客而已。但也有人说我是普通人中的“成功者”,我明白了他的意思,他觉得波澜不惊的一辈子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若是这样去理解,那如此的“成功”,或许能安慰到那些号称“怀才不遇”的人吧。
一,随大流是和平年代的小确幸
中国人注定在这个世界上是无敌的,因为每个人从小都有恢弘的梦想,这个梦想不分贵贱,若是穷的叮当响,自然会拿出朱元璋来举例,若是一大把年纪一事无成,又用姜子牙来举例,若是疾病缠身,则用张海迪来举例,若是长相丑陋,会用马云来举例,总而言之,天生我才,必有大用。
我回乡的时候,村里几个大学生早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无房无车无老婆。反倒是初中生们娶妻生子,有房有车。有老人也夸我,说不错不错。到底哪里不错呢?一个底层打工的难道还有闪光点?我想了好久,在农村老人的心目中,把普通人该办的事情都办了,那就是不错了。
不是说读书无用论,当然有大作用,但弊端往往不肯随大流,我之前也是这样,总觉的自己出场应该是石破天惊、电闪雷鸣,走上社会之后,发现每个人都比自己厉害,果断选择认命。于是随大流,穷人和穷人配对,节衣缩食购房,打工,生孩,然后希望孩子未来比自己好一点即可,和别人比并无意义。
有些人不愿意随大流,两千的时候不愿购房,说经过他的分析,房价会跌到一千,结果房价到了两万的时候,他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在婚配上,男女都存在幻想,一个想对方是地主员外家的千金,一个想对方是霸道总裁,最差也应该是个王撕葱,结果晃晃悠悠,青丝变白发,孑然一身,于是又宣扬“单身”或“丁克”的好处。
盛世凭智,乱世靠勇,此乃出人头地之道。智人太多,我们干不过,盛世靠勇,往往会变成黑恶势力。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因为他家里真的有五斗米!村里有两个小伙,家境不好,一个初中毕业去学了厨师,一个在农村养田园鸡,如今混的多子多福、日子美满,比我要好多了,我挤在城市的蜗居中,可不敢去搞人丁兴旺的计划。
我想和年轻人说的是,和平年代无英雄,和平年代连诗人都出不了,为何乱世出英雄,并不是这个人多么厉害,而是幸存者太少,你能活着就是英雄了。就拿民国的所谓的文学大师来说,他之所以是大师,是因为全国文盲率98%而已。普通人只能踏实一点,随大流过完一生就是幸福,“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一种精神疾病。
我悟出了这样的道理,是看到了一句古人的话,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后豁然开朗,原来做事情是要按顺序来的啊,如果你穷,你还要兼济天下,属于口惠而实不至;若是你达,你却去独善其身,那就是为富不仁。老祖宗说的果然有道理的。
但是对于家底丰厚的年轻人,我也有一言,不必盯着体制编事业编这些东西了,为自己的梦想绽放一回吧,自古以来,无论中外,为人类艺术或科学做出巨大贡献的,多是以富家子弟为主,富家子弟在没有了生存之忧后,可以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做出一点贡献,你们应该想的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而不是去琢磨如何用互联网卖菜。
二、到什么年纪做什么事
有人问我是不是每天都会看很多书,要不怎么会写这么多文字呢?我如实相告,现在我一年都看不了一本书。到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是我突然得出来的结论,以往黑白颠倒的上班,不曾写过一字,后来空闲的时间多了,尝试写写,似乎有倚马千言的感觉,犹如黄河之水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我想了想,这完全是读书时代的积累。
初高中之时,并无现在的电子娱乐设备,我看书已经看魔怔了,学校门口的书店租书,一天五分或一毛的租金,我给里面的书全看光了,为了节省钱,强迫自己尽量一天看一本。有人疑问:看这么多书,有啥用呢?其实我并不知道有啥用,但是读书的阶段,你不读书,还能干啥呢?
如果一个人在读书时代没有大量读书,人到中年号称自己喜欢读书,还搞什么读书会,纯属骗人骗己,有人还交599元入读书会,说跟着别人后面去读书,甚是荒唐。读书是需要十分安静的环境,这才能读有所得。家里小孩子吵着要吃饭了,你刚刚沉浸在纳兰容若的诗词中,突然被这一吵,一点感觉都没有了。什么年纪做什么事,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心境完全不是当初。就像现在,我仍然喜欢读书,但是一本书的折痕总是在前五页,年前到年尾。现在还能勉强写几个字,都是靠以前的积累。
有男生说,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不立伟业,何以家为?意思就是只要挣到了钱了,82岁也可以娶28岁的,而残酷的真相是,一旦你在年少的时候就有这种想法,你大概率会成为五保户的。
另外要对自己有准确的认识,可以尝试,但不要一直勉强地在坚持。曾经厂里要销售员,内部人可以报名,于是我就报了,领导很奇怪,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怎么做销售?
打工的时候,我就不看名著了,看不进去,就看杂志上的快餐文,当年特喜欢看叶茂中、朱玉童、路长全这些人的策划案,我是抱着娱乐的心情去看,觉得有些鬼点子很好玩,有点“三国演义”的味道。于是我在领导面前大侃特侃营销之道,其实就是杂志上的观点,领导惊为天人,说你可以干。
后来就去东北找代理商,东北客户也很懵逼,头一次见到不会吹牛皮的销售,把产品介绍完,你感兴趣你来问,你不感兴趣我走人。承蒙东北人不嫌弃,三个月之内有签约客户了。回厂里,那一批进来20个销售员,只剩下四五个了,因为公司规定,三个月内不出成绩得走人。
这段经历只坚持四五年,我自认为不合适,我讨厌酒桌文化,一些客户奉承我,我显得很冷淡,我认为我在这个平台上,你和我亲近,但我不在这了,你从此不会联系我的。当然了,我这个判断是正确的。这种性格有瑕疵的,所以业务不温不火,只能算是及格吧,于是又进厂里去了。
但不管做什么事情,还是要认真的,你觉得老板是万恶的资本家,你可以选择走,但不能瞎混日子,这对自己不好。老板损失一点工资,你损失的是青春,原本厚积薄发的成长阶段,你选择了摸鱼,然后年纪大了,安慰自己,说姜子牙80岁去钓鱼,遇上了伯乐周文王,从此成就一番大业。但是没有人生阅历的积累,你去钓鱼,你不但钓不到人,也钓不到鱼,还要给钓鱼场的老板一个小时300块呢。
三、劳动没有贵贱之分
有人觉得这话可能说的太官方了,实则不然。劳动并不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是做自己能匹配的事情,若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的能力又能匹配,那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如果自己只能做这个事,对于自己就是“贵”,如果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却在厂里打螺丝,那对于自己而言,则是“贱”,你就得去另寻找机会。贵贱只是对自己而言,和别人毫不相干。
我蛮佩服女生的,常常在大超市里,看到女大学生利用假期做产品促销,那时候应该是80-100元一天吧,往往家境好的女生越愿意做这些零活补贴开销,男生或者家境不好的女生往往还在乎面子,这或许和家庭教育有关。比如农村的孩子,上了大学你干这个?家长往往就很疑惑:“那为什么要读大学,和在家里种田有什么区别呢?”这种家庭教育是错误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把日子过的幸福满满,往往都是来自于一些世人认为的“不体面”工作,你像一些搞家装的,要比办公室基层岗位收入高的多,还有那些看不上的卖早点的、卖快餐的、开面馆的,都比一些所谓的西装革履的人强一些。
大学生出来,有搞研究的,有搞实践的,但是搞理论研究的毕竟少数,也不需要那么多人。大多数还是要参加劳动的,名牌大学可选择多,倒不必替他们操心,普通大学的,还是以理工科出来后,比较稳妥一些,即使一线操作,也是和设备打交道,月薪过万是常事。 那种纯文的,最好要有点家底,没有家底,估计得朝考公的方向发展,否则做的都是那种“伪白领”的工作,保险、电销之类的,得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才做的下去。若是真做不下去,趁着年轻去改变来得及,不能和我一样,总是犹犹豫豫地不改变,只能选择认命。
当然了,现在的职场环境不尽如人意,有些人说,我就愿意庸庸碌碌过一生,只要8小时双休节假日正常,我愿意月薪3000干一辈子,但目前的职场提供不了这样的工作。这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老板压榨,压榨完了,老板去国外,然后被白人压榨,这是为富不仁的结局。另一方面是企业利润本身微薄,在生死存亡边缘挣扎,自然就在人力上卷起来。
但总的来说,职场环境是趋向于好的一面的,为什么这样说,一个是群体觉悟的提高,是生存到生活的变化,一个是外部环境的变化,随着西方契约精神的完全丧失,那些抱着国内压榨国外花的老板已经无处可去,要想在国内做长久,他至少得做个正常人。
四、打工人还用得着思考吗?
很多人嘲笑中国人,说好多打螺丝的经常思考国家大事,反而高级知识分子以及企业老板们,只埋头赚钱,不谈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我认为打螺丝的人思考国家大事,这是好事,反而不思考国家大事的那些高知和企业家被西方人骗得团团转,他们的二代三代在国外都混成了“毫无独立思考的人”,成了和老外平民一样的智商。
有人说,我们好多精英跑到了美国,那既然都跑去了,留下的都是农民工,但是为什么集结了全球精英,还是干不过中国的农民工呢?因为我们打工人全体都爱思考,一思考,就得出结论,无论如何,都要爱自己的国家,所以那些各种教义,各种歪理邪说,各种心灵鸡汤在底层根本就渗透不了。
就拿我们的祖先文化来说,按着国际惯例,丧事从简,西方的教义是不能拜祖宗的,这一套在我们这不管用。西方人为什么不拜祖宗,因为他们没有祖宗,西方没有出现过一个从古延续至今的国家,他们的祖宗是死哪扔哪,连祖坟都没有。而我们则不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必须得感恩,这样一代一代地下来,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没有祖宗的人和有祖宗的人干架,他能干的过吗?这就是普通人思考带来的正面意义。
打工人思考还有一个好处,你觉得你这一代人过得没有达到你的期望,但是你可以让你的下一代过上他期望的,这在中国是完全能做的到的。而美国呢,完全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美国不需要普通人思考,甚至在教育上还歧视普通人,在放养的教育下,老百姓世世代代都丧失了思考。
当然了,读书和思考也会有一点副作用,看得太明白,又无力改变,会让人有点无奈。不过也不必耿耿于怀,世上哪有完美的事情呢?
五、普通人的希望是国家发展的好
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或是中国的特色,国外的老百姓很少想这样的事情,毕竟他们常常吹嘘,他们都是百年企业、千年企业,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你这叫千年垄断,年轻人再也没有创业的机会,于是就老老实实地上班,没有非分之想。
西方人和二狗子说国内企业寿命短,这也是好事,死了一个,又起来另一个,于是年轻人机会就多,这就给了很多人遐想,就像刘邦项羽看到秦始皇的车队,说:“我也要做到他那样”。
美国人很难理解中国人的精神,他赞助教育,原本是培养亲美人士,吸纳了留学生。唯有中国留学生想的问题是:“既然美国人能做得到,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得到。”富裕发达,宁有种乎?就是这种不甘落后的心态,才让中国再次腾飞起来。
每次国家做了一点大事,总有人回复一句:“这和月薪3000的我有什么关系?” 其实有很大的关系,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他们的希望则是国家发展的好,国有余力,别说你月薪3000,就是你丧失劳动能力,国家也会发一点补贴,不会放任不管的。如果国家没有发展,那治下的百姓只能由其自生自灭了。
如果国家发展了,个人的失败也是不值一提的,平平淡淡地让你过一辈子,也是战乱和贫穷国家的子民的奢望。
结束语:
苏轼写过这样一首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也不是他矫情,普通人无病无灾,老死床上已经是极不容易的事情了。我对自己的要求是“穷不添乱、富长良心”就可以了,我虽然在世俗的定义中属于人生的“失败”,但我没有给社会添乱,修身齐家了,也算是尽了一个普通人的责任了。
最后给年轻人一个忠告,不管你读的是什么科,干的是什么活,闲暇之余,最好看点历史,像犹太人喜欢搞经济侵略,日本人喜欢搞领土侵略,他们的耐心长达百年及千年,我们这一代,他们毫无办法。但是他们愿意等到第六代、第七代,他们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的,目标都是对准了中国,不会放过我们的。
有人疑惑,这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因为他们擅长把人民内部矛盾搞成敌我矛盾,利用群体的盲动,来制造社会的撕裂,可以看看全世界197个国家,能够安稳发展的国家不足十个,剩下的都是被人操纵,然后火中取栗。
要让我们的后代知道这件事情,不管将来做什么工作,最起码培养出来思考能力,要有长远性,要为后代传承下在世界丛林格局中的生存能力。
支持的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