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一文讲完毛主席选集全文

zhoubotong 兰香湾 2024-04-23

文/周伯通

我认为公职人员可以看看此文,平常可能没看或浅看辄止,或是书籍太多,常常没空看,我做了下高浓度提炼,跟随毛主席的文笔,来回顾下这个国家怎样筚路蓝缕而来的,一定会让你感悟颇多,当今的世界时局,无不在预料之中。

有人说之前看过毛主席点评上下五千年,又看到毛主席诗词全集感悟,这种三万字左右的通读很省事,希望能看到一篇就能讲完毛主席选集的文字。这个可以有,因为文字实在太多,我仅仅按时间顺序提炼出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略配一点个人的感想在里面。

文章从1926年开始,一直到1960年,之后的十多年,无论是网上电子版或官方版,我并没有看到全部,我只做一个总的概述,我是这样认为的,一个老人感觉自己时间不多了,想用自我革命的手段,让群众自己来解决一些问题,然而在操之过急的心态下,自然出了问题。

西方人不记历史,也有他的好处,那就是朝前看,没路就找路子。中国人爱记历史,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读史明得失,坏处是一遇到问题了,就思古怀旧,比如想汉武帝,想唐太宗,想毛主席,希望再出来这样的人给自己做主。这是很不好的,毛主席也不希望这样,如果民众是这样的心态,那就会总是历史轮回。

毛主席选集有战略,有战术,战略部分大家可以当做哲学看,这样的语句千秋万世都不过时;而战术部分,千万不要迷信,他是针对当时的环境的解决方案,不要强行地套在当下。毛主席强调的是兼容并蓄,国内外好的东西都要学来,坏的加以抛弃,但不管你怎么去学,一定要有一个立场,那就是为大多数人服务。

毛主席尝试过、努力过,即使短时间内难以成功,但是他告诉了我们中国建设目标的十六字方针: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共同富裕。这要比西方虚头巴脑的东西务实多了,因为这个目标最终是为全体国人设计的,他要彻底打破人类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不单单是印度有,而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群体中,人并不分东西方,很多缺点是共性。

没有哪个民族是低等的,即使是非洲,占有大量物质资源的中上层都聪明的很。底层因为物质分配权的缘故,被教唆的走了样,掌握物质分配权的,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教民众,比如日本,持续地军国主义教育,导致至今民众精神都不正常;比如欧美民众,无缘无故地仇中。毛主席一生都想打破这种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现象。

我个人认为,以当今的生产能力,已经具备了实现毛主席十六字方针的目标了,甚至全世界都可以实现,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选集时间段分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十年综述。后十年大家别以为老百姓都在那闹着玩,工业建设成就还是不错的,东方红卫星、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厂、东风3导弹、大庆油田、核潜艇、氢弹、万吨级货轮等等,都是那个时间段上马的。

只是遗憾的是,农业没有探索出一条路来,这个任务交到我们或我们后代手里了。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开篇是《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或许有人疑惑,为啥要给人分成三六九等?记住这可是1926年,胡适说要改良,不要暴动。毛主席说,矛盾可以调和的时候,自然可以改良,但是矛盾不能调和的时候,老百姓没有改良的话语权,谁来和你改良?一个国家,95%都是贫苦大众,只有5%的上层人,根本不具备改良条件,你让上层人自己放弃权力,绝无可能。

文中说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坚定的维护旧体制的,因为是旧体制给他带来的好处,所以这群人必须打倒;中产阶级,那时候也不多,属于摇摆派,他们是看趋势再做判断的;小资产阶级,手工业者、自耕农等,他们是中立的,属于可团结的对象;而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游民无产者,是没有生产资料替人干活的,或者失业的,专门在灰色地带混的,这些人引导得法,就是我们坚定的革命力量。

他为什么说这些人是革命力量呢?说白了就是没人重视,没人要呗!留洋派搞起义,一直都围绕在大城市搞,总是失败。毛主席说,“我们要去敌人看不上的地方去,越是敌人的力量薄弱处,越是我们的机会。”

这是实力严重不对等的权衡政策,包括建国后走亚非拉路线。这一点西洋鬼子也学会了,之前在城市传教,被群众骂够呛,他们转移到农村了,居然还出了一点成果,这说明什么问题,鬼子找到了你的薄弱处。

但是我们不能一直套用毛主席的方法,他的很多文章,都是在敌强我弱,在十分无奈的情况下出来的战术。假如我们实力非常强了,你跟人家躲躲藏藏,迂回来迂回去,别人当你有病,照你头就打!

你看看一旦实力有了之后,毛主席方法又不一样。他问:“我们炮能打多远?”别人回答:“能打12海里。” 毛主席说:“那中国的领海就是12海里。” 别人说:“不行啊,国际规矩都是3海里呢!” 毛主席说:“我炮能打到12海里,领海就是12海里。”

所以大家读毛主席的文章,一定要看当时的社会环境,大部分战术当今不能用的,你现在示弱,人家当你怂。当时的无论是游击还是长征,还是在西北建根据地,不去和人家去抢大城市,那都是没有办法啊!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1927年写的,这奠定了他一生的政治思路,那就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文章中有这样的句子:“我去和农民交谈,从他们口中听来的,和士绅阶级那里听来的,完全是两个样子。”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不到基层,你根本得不到真实信息,很多矛盾被隐藏在下面,历史上王朝的覆灭,都是底下矛盾长期积累,最后一发而不可收拾。毛主席发现,农民人口多,但单个的人没有力量,湖南搞了农会之后,地主们就害怕了。

毛主席晚年一直心心念念的村集体,就是和1927年的湖南农村调查有关,农民有自己的组织之后,就等于有娘家人,不会轻易被人欺负。文章中写道:“在农会的威力下,土豪劣绅头等的跑上海去了,二等的跑汉口了,三等的跑长沙了,剩下的投降了,甚至向农民申请,他们也要入农会。” 也就是说,剩下的四等五等的小土豪,愿意和农民一起建设新农村了。

也许读到这里,当今的知识分子肯定会说;“你所说的这个农村要反思,为啥有钱人都跑了,你为什么留不住富人?你得反思!”这有啥好反思的,他留下来也是剥削你,不会掏钱给你建农村的,跑就跑了呗,我们要留下为人民服务的富豪,而不是留下剥削人、欺负人的富豪。

文章中写到关于泥腿子翻身太过分的问题,说“农民打人,不让地主说话”。毛主席写道:“第一,上述那些事,不都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自己逼出来的吗,你们以前不就是喜欢打人,不让人说话嘛!凡是闹的最厉害的地方,都是土豪劣绅作恶最甚的地方。农民的眼睛全然没有错的,哪个劣,哪个不劣,他们是看得清的。第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就是暴动。”

现在也有很多文化人说,“底下人素质差,做的太过分了”,你以为毛主席不知道,他太了解中国农民和底层人了,只要稍稍有权的人吓唬两句,最后全部倒退回去,一个个怂的狠,到后来就是下跪求包青天。非要逼到退无可退,卖儿卖女的地步,才想起来反抗。所以毛主席提到了一个词,“矫枉必须过正!”他希望老百姓平常就要有胆子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否则民众的心态退回到古代王朝时期,这就又来历史循环了。

该文中还写到“中农态度是游移的,反正锅里有米煮,半夜也没有人上门要账,农民请他加入农会,他说,不要性急了,等一等吧。直到第二年,农会势力大盛,他们才加入。农会争取中农加入,向他们多做工作,是有必要的。富农在农会并不积极,不想跟穷人一起混;乡村中一向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农,很多人都是赤贫的,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这篇文章把人性写透了,不存在富人带穷人混的,穷人要有自己的组织,自己奋斗出来,当时的中农愿意和贫农一起搞建设的,富农不捣乱,就随他去,要是捣乱就打倒。

毛主席文章常常提到“大多数”,大家千万不要读死书,这个大多数可是动态的,他在1927年调查农村的时候,95%都是贫农,这是大多数,出政策就是解放这95%的人。而我们今天的大多数,可不是贫农,贫农已经是极少数,国家是可以做到最低保障的。而现在的大多数是月薪2000-5000的人,这群人负担也比较重。毛主席说,不想着大多数,社会贫富差就会越来越大,最后就会出乱子。

现在的文化人就嘲笑了,“打倒地主,你就富了吗?”你得看看时间点,这是1927年,一个村庄500户,499个赤贫,只有你一家富,那你活着就是犯罪!毛主席对自己老爸也是这种态度,别人抢了他家的粮食,他说:“抢的好,因为人家没有嘛!”

美国为什么会完蛋,他抢全世界的财富嘛,妄图想用极少数人统治极大多数人,都是没有好下场的。但是富人们并不觉得,有钱在美国可以为所欲为,所以就往美国跑,但他们不翻翻历史,富三代在美国泯然众人,甚至更多非白人移民的成了流浪汉,不走共同富裕的路,富人们最后也无路可走。

《湖南农民运动报告》这个单篇就可以拎出来作为“治国手册”,但是要与时俱进地去读啊,毕竟环境变了。该文涉及到工业、农业、政治、经济、法律、女权、宗族、科学、教育等等。

比如说到法律,“没有农会的时候,县公署每天都能收到60件诉讼帖子,越累积越多,最后拖的时间太长,甚至没空解决,老百姓就不相信政府了,有了农会之后,每日只收到四五件诉讼案,大部分小的纠纷,农会就提前给处理了。”

这也影响到毛主席在60年代的法律思路,“那种把人关5天、关10天的案子,就不要把人弄到牢里,扔给人民群众中间去改造就行了。”这一点美国人倒学会了,那种小案子,把人扔到社区,罚你做志愿者,工作满多长时间,取消的你的罪行,这应该叫“美国版的劳动改造。”

“衡山白果地方的女子,结队涌入祠堂,一屁股坐下来便吃酒,族尊老爷们只好听她们的便,土豪劣绅长褂先生都吓跑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呢,上流人物最下流,以前就喜欢禁锢女人的思想,现在给女子思想解放了,他们也只能摇头叹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了,人心要是再“古”下去,那你们就能一直欺负人下去了。

每个村庄就是一个“小国家”,没有组织之前,农村赌和抽鸦片现象严重,现在有了农会,就给不好的东西全部禁了。不过有些当时禁了,现在千万别学。比如农村煮酒禁了,甚至养猪养鸡要限制数量,牛也不能杀,那是1927年,一切为了粮食,稻谷排在第一位的。如今粮食若是过剩,农民酿酒做生意,那理当支持的。现在有些人常常嘲讽以前的某种政策,那是用2024年的生产环境去嘲笑1927年的生产环境,这种就属于喷子了。

说到农村文化教育,说农民不喜欢“洋学堂”,毛主席说,“我也觉得农民不对,认为他们不爱学习。直到我在乡下住了半年,才知道自己错了,乡村小学的教材,上面说的都是城里人的东西,小学老师对农民态度又不好,不但不是农民的帮助者,反而变成了农民讨厌的人,农民提出要办农民学校,农民文化运动发展的结果,农民文化迅速的提高了,全省有几万所学校在乡村中发展出来。那些知识阶级和所谓的教育家们,在那空唤普及教育,唤来唤去还是一句废话。”

该文还提到了修路造桥,没有农会的时候,全是烂路,富人不肯出钱修,穷人认为关我屁事。农会起来后,家家有田了,说一声修路,农民全来了,出的都是义务工。农村发展,对农民有好处,他才有积极性,之前修了路,只会对富人有好处,谁肯出来修,富人不出钱,绝对不会帮他做。

整篇文章核心思想就是一个,到发生问题的地方去住上十天半个月,找到症结所在,一个省有一个省的方法,一个村有一个村的方法,并不是在办公室里下个文件,就一劳永逸了。在做农村合作社的时候,毛主席说过:“适合搞合作社的先搞,不愿意的让人家单干,等合作社看到好处了,剩下的他们自然就愿意干了。” 这篇文章讲的农会也是这样,一开始都是贫农组织,后来看搞的好了,中农就加入了,富农嘛,有的加入,有的不加入,势单力孤,就跑到城里或别的地方混去了。

不过后来合作社还是走样了,农村试验没有取得成功,如今我们工业发展了,有余力重新来研究农村问题了,这需要从事这个工作的人,要走访具体的农村,不要以为江浙农村好了,就把经验套到西北、东北或西南,农村方法并不能通用,还得因地制宜。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