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格物致知,改革不是革人而是革物

zhoubotong 兰香湾 2024-04-23

文/周伯通

一些经济学家或专家为了显摆其能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困境,天天夸夸其谈,定国安邦的点子层出不穷,比如销售数据不好看了,他就提刺激消费,刺激不了城里人,就搞商品下乡,弄些库存玩意往农村搞,你若是真有诚意,这些库存货白送给农民得了。农村老人一个月只有120的退休金,还被你这些滞销货忽悠走了。

工厂不好招人了,又出招说是要延迟退休,他也不分析分析为什么招不到人,是劳动力短缺吗,恰恰不是,反而是劳动力过剩导致招不到人,要解决这个问题,反而要提前退休。中国搞8小时双休,男女都50岁退休,什么疑难杂症都一起解决了。

一些人说的改革,琢磨的就是“革人”,张口闭口发达国家是如何做的,那所谓的发达国家怎么隔几年就是大萧条和经济危机呢?一边货物积压如山,一边是消费不足,解决起来简单的很,那就是“革物”不就行了么?

我发现很多讲改革、提方案,都缺少了一个主体,就是少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在那咣咣地单纯地讲经济学,用几何和代数在那讲。我举一个身边的例子,阿里旗下的大润发超市为何现在越来越难,快搞不下去了,其实他的改革,要是按照犹太经济学来讲,绝对是完美的,无懈可击的。

他减少了收银员,采用了无人自助结账设备;剩下的人延长工作时间,一人顶2人;停车场的保安都没了,扫码出入;货品调整加提价;几乎是将所有的成本都压到了极致,为什么还做不好呢。原因很简单,他把人也当成了成本,然后去超市的主力军,老头老太太都不去了,他们说,那超市都找不到服务员,连拿推车,都要扫码操作,搞不懂,所以不去了。

整个社会都还在那崇尚“无人经济”、“黑灯工厂”呢,你都没有人了,你还搞个啥子经济!有人肯定会骂我遗老遗少,反科学。我要说的是无人经济的实现的唯一条件,那就是社会体制是共产主义,机器在那生产,产品发给需要的人。这个靠资本家是实现不了的,他们脑子里面整天想的是减员增效,在琢磨“革人”呢,你让他“革物”,他一定会想,我的东西为什么白白给你?

发展是硬道理,科技是生产力,这些句子都缺少了主体,那就是是否是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我曾经上班的时候,就被科技折磨的痛苦不堪,比如“钉钉”,也算是很不错的科技吧,上班打卡定位神器,迟到一分钟扣钱,晚下班一个小时不加钱,能知道你位置在哪,老板们拿着科技研究“革人”呢,最后就导致很多员工上班摸鱼,快下班才干活。为啥这样呢?因为老板会从钉钉数据上研究,准时下班的人要被列为下次裁员的名录里。

说到农村振兴,村长每天脑子里想方案,想项目,还经常找一些老板来考察,说我这里地也便宜,人也便宜,你过来发财吧。我想问的是,村子里都没人了,你说这些有啥用啊?有一年镇上搞到一个项目,结果招不到工人,最后发动基层公务员去上班,说顶一些日子,直到招到人为止。

你想的是招商成果、经济数据,却完全忽略了人的因素。不要把群众当傻子,你做的方案如果对群众有利,群众自然蜂拥而至,什么事情干不成?

整天言必西方,西方的改革成果,是全世界“革人”起家的,现在革不到外人了,就开始革自己人,他们出现了非常奇葩的现象,年轻人不上班不进厂,让老年人延迟退休,给的理由是“劳动力缺乏”,你去美国看看,纽约、西雅图、洛杉矶看看,到处是流浪汉,他们自己的统计,青壮年流浪汉全国总数接近1000万了,这叫缺少劳动力?美国、日本、韩国等等,都是一些狗屁发达国家,80岁的人了还在上班,这是什么发达?

如果劳动是一种精神需求了,那就是真的发达,如果劳动是因为养老金不够,不得不满头白发的去打工,这就不能叫发达国家。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他们“革人”而不是“革物”,绝对不是劳动力缺乏,是年轻人要求高的薪酬,而老年人便宜,于是资本家心生一计,游说政府出台延迟退休政策,把老年人当做生产耗材,吃干抹净!

在中国西汉的时候,戴圣写过一句话,“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后人将这句话提炼成“格物致知”的理念,意思是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天下平的前提是先格物、得出以人为本的方法,然后提升个人价值,把小家庭搞好了,就国泰民安,国泰民安了,就天下太平了。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古人研究的就是“革物”,如何地做好分配,一个王朝开端的盛世,就是因为打掉了原有的利益集团,分配做的好。王朝中期,搞改革的能臣,做的也是“革物”,搞成功了,续命100年,搞不成功,立马完蛋。到了末年崩溃,搞改革的人得要革自己了,但他就革不下去了,他选择了革农民,农民当然不愿意,于是就豁出命去革他们,于是就乱世了。

毛主席说:“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只研究利润数字,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服务人民群众。”

很多人读毛主席著作,都读到死胡同里去了,一口咬定是完全的“计划经济”,他从来没有这样抱着一条道走到黑的思路,他是一个什么方式都愿意尝试的人,但是他的要求是要对大多数人有利。

毛主席看到苏联计划经济的许多弊端,有了新的思考。召集人开会说:“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方法论不存在哪个是资本主义的,哪个是社会主义的,方法论拿过来了,为什么人去服务,这就是能分辨出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了,这才是我读毛选的感悟,美国的那种路,必然是走不通的,富者累巨万,贫者食糟糠,这种畸形的社会关系,怎么可能会持续的下去呢?

经济学不是公式,不是解方程,它是一门社会学,其中的主体是人,是大多数人。要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当社会发展停滞的时候,搞改革,不是研究“革人”,减员是增不了效的,这是解方程的美国做法,愚蠢至极,二狗子为什么这么坏这么蠢,就是西方经济学看多了。正确的做法是“革物”,让人民群众口袋鼓了,整个社会人、财、物不又重新流动起来了么。

格物致知还有一个同义词叫“实事求是”,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的朴素。

PS:推荐一个优秀的历史类公众号,喜欢的朋友可以加关注哦

印度学者说,殖民地是做不了内循环的

女企业家讨工程款被批捕,谈谈想干大事的官员如何经营城市

乌克兰说要吊打中国,给美国都整不会了

不中立了,中国表态武装抵抗以色列的侵略天经地义

美版谭嗣同牺牲了,唤醒中国人但唤醒不了美国人

明人不说暗话,

支持的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