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苗接种率过八成的新加坡疫情暴增给人怎样的提醒?

王文振 漂泊舞者之诗 2022-09-13


疫苗接种率过八成的新加坡疫情暴增给人怎样的提醒?

过去一周,新加坡的每日确诊人数都是过两千,这个总人口590万的城市国家,如今确诊人数已经超过十万。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是世界上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国家之一,至今已超过八成人口接种疫苗,除去儿童和部分不宜接种的人群,该国基本就已完成全员接种了,最近还在积极推进加强针。新加坡的情况和以色列非常类似,都是高疫苗接种率和高感染率,并都是世界上较早推进加强针的国家。同时,相对于其它国家或地区,新加坡的数据准确性更高,所以更有参考价值。


当一件事情的正向作用不大的时候,它就有可能带来其它反向作用,至少后者可能性会增加。有些事情的结果,往往需要两三年后才会看得更清,所以在那之前的可能性分析,是值得关注的。万一说对了呢?

对人类来说,新冠病毒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它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同属冠状病毒大家。

冠状病毒的基因组为正单链RNA,基因组长度介于26000-32000nt之间,是RNA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之一,且与细胞生物的mRNA一样具有5‘端帽和3’端聚腺竿酸尾,其基因结构为5‘非转译区(5’UTR)-复制酶(ORF1a/b-刺突蛋白(S)-包膜蛋白(E)-膜蛋白(M)-核壳蛋白(N)-非转译区(3‘UTR)-3′端聚線苷酸尾。这样复杂的结构,使得其发生变异的可能性更大,这已经得到事实验证。

需要深入了解新冠病毒,首先就需要了解刺突蛋白。

刺突蛋白是病毒表面重要的标志蛋白,是一种三个相同亚基以非共价键结合成同源三聚体,同时S蛋白存在多个N-糖基化位点,糖基通过共价键与蛋白相连组成糖蛋白,而大量糖基的存在则可通过糖基化改变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而封闭或破坏抗原表位,从而抑制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对病毒起到保护作用。重点就是,刺突蛋白不是病毒本身,但它有保护病毒的作用,就像病毒穿着防护服,理解这个很重要。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与人体ACE2受体结合感染人体。ACE2最密集出现于肾脏、心脏和睾丸,但亦在肺、小肠和肝脏等组织出现。刺突蛋白像一把“钥匙”,细胞上的ACE2受体则像一把“锁”。钥匙开了锁,病毒才能进入细胞。刺突蛋白有S1和S2两个亚单位,S1亚单位介导受体结合,S2亚单位负责膜融合。膜融合是S蛋白激活的结果,并依赖于宿主细胞蛋白酶(如弗林蛋白酶)在S1/S2和S2’位点对S蛋白的切割,是病毒进入细胞不可缺少的一步。

刺突蛋白具有柔性,可以像链锤一样在病毒表面自由摆动。刺突蛋白摆动的特征会让新冠病毒在攻击细胞时更具灵活性,有利于刺突蛋白同细胞上的ACE2受体结合,新冠病毒与受体结合的时候刺突蛋白和细胞膜发生了膜融合。新冠病毒的这一特征,真的很罕见。




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理解刺突蛋白是冠状病毒感染人的关键,现在科学已知新冠病毒通过刺突蛋白与细胞ACE2受体蛋白结合,发生膜融合入侵人体细胞。同时,科学家又发现刺突蛋白在新冠疾病中的另一个致病机理,那就是体细胞融合,实验发现,仅微量的刺突蛋白就能实现受感染细胞和未感染细胞的融合,进而导致细胞的死亡,表面带有刺突蛋白的病毒颗粒仅仅通过接触就能促使细胞间融合。融合度越高,速度越快,细胞死亡范围越广,所谓“重症”基本就是这么来的。

刺突蛋白除了在传染机制上的作用,在致病机制上同样发挥重要作用,病亡患者肺部融合细胞是其致病机理已经得到了实验室证实。刺突蛋白在介导细胞融合方面具有巨大的活性,几乎无法检测到的微量刺突蛋白就足以引发细胞融合,与刺突蛋白的接触可以导致临近细胞膜的打开,然后融合在一起。一方面,这是受感染细胞新产生并向外转化的病毒蛋白发生的,但也可能是由分离的浮峰蛋白引起的;另一方面,还有一种从无到有的(fusion from without)细胞融合,即无需完整的病毒,仅仅刺突蛋白就能介导细胞融合,从而导致细胞死亡,这就是很多人已经熟悉的细胞因子风暴。此类病毒细胞融合也发生在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逆转录病毒(HIV)感染中。这种融合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新冠肺炎患者肺组织中有融合巨型细胞,目前此类现象还未在其它肺部感染疾病中观察到。结论就是,人体内若长期存在刺突蛋白,不及时清除,它肯定是个隐患。



此外,研究还发现,向新冠患者注射含有单克隆抗体的血清,虽然能够抑制病毒通过膜融合入侵人体细胞,中和率达到97-99%,但抗体完全不能阻止细胞融合。因此,这也说明通过血清疗法无法彻底治愈新冠疾病,即使免疫系统成功抵抗了病毒,这种细胞损伤的形式也会持续一段时间。

细胞融合可能以某种形式长期体内共生或在其它长期后遗症中起作用,例如麻疹病毒会通过脑中与病毒相关的合胞体引起罕见的长期后遗症,而在疱疹中合胞体出现在皮肤中并导致典型的疱疹症状,新冠病毒在患者体内的细胞融合的具体后果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一般在病毒学领域,这种议题的可信结论,至少数年的观察和数据统计。

普通人需要反思的是,仅仅普通的冠状病毒感染就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那么经过不断变异升级的冠状病毒刺突蛋白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影响呢?所以我们有必要更加深入了解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结构。


Dr. Richard Fleming等医生发现,在冠状病毒刺突蛋白中有出现HIV和狂犬病基因片段,以及类似于朊病毒的结构域,而且刺突蛋白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在动物试验中,95%的小白鼠会在两周后死于疯牛病,猴子实验也表明在5-6周后会发生Alzheimer病。
下图为病毒刺突蛋白的放大图,标注1的是HIV的gp120,是一种糖蛋白,图中2,3是另两个朊区域。



而疫苗的原理是产生刺突蛋白模仿病毒本身以激发抗体并使免疫系统产生记忆。先不论已经很普遍的病毒变异带来的免疫逃逸现象,这种大量注入或刺激产生刺突蛋白本身会产生的可能影响,前面已经分析。无论是新冠病毒,还是为此次病毒设计的各种疫苗,都含有共同的刺突蛋白,不同的是设置原理产生效用有别。Moderna和Pfizer虽然都是mRNA疫苗,但由于采用的技术不同,导致青少年发生心肌炎的比例也有很大不同。mRNA疫苗中,一针大约有40万亿个mRNA,进入体内除少部分在肌肉部位停留,超过75%会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分布到人体所有器官。而灭活疫苗中含有的刺突蛋白分子还要更多一些。

血液中的红细胞,由于大量刺突蛋白的出现,会由正常的圆滑饱满的形态,发生变形、紊乱、破坏、分解、凝结等,这就是血栓病例这大半年来出现概率远超以往几十年总和的原因之一。由于ACE2受体遍布人体所有上皮细胞和血管内壁,所以刺突蛋白可能会导致血管内壁血栓和微血栓。同时,有医生指出,如果每年都持续注入刺突蛋白(包括刺激人体制造),对大脑、脊髓、心肌和肺造成永久性损伤的概率也会倍增。


所以不管怎样,将刺突蛋白尽快从体内清除出去是有必要的,因为它们长期存在确实没啥好处,而风险始终在。怎么做?之前笔者的文章提到的"锌离子载体+锌+维生素C、D"就是一个办法。所谓锌离子载体有很多种,比如槲皮素、伊维菌素、硫酸羟氯喹和乙酰半胱氨酸(NAC),还有就是青蒿素也有奇效。另外,包括奶蓟胶囊、甘草酸、松针茶、茴香八角茶、五味子茶、蒲公英、空腹口服活性炭等诸多方法都可以有很好效用,其中廉价的松针茶随处可得,具体使用方法可再查询。我们发现,其中我国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材也可以起到很大作用。

(伟大的科学家屠呦呦给人类带来福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