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恩教育:你哭了吗?

2017-11-23 医局

点击上方“医局”,选择“关注公众号”

医学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来源 / 医局(ID:gh_267bfefb1e6f)

文 / 闫明明


我们的妈妈是最伟大的母亲,她们在家里做牛做马,一天到晚为我们付出,但我们从来不理解她,我们从来没有倒过来想想她不容易......近日,一条视频在网络上广为传播,校园里孩子们哭倒一片,一名男子在用哽咽的声音为他们做“感恩教育”。

   点击下方视频直观感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07cmoiqk&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来源:梨视频


这是山西省某实验小学一场感恩教育专题报告会上出现的一幕,现场数千名小学生集体痛哭,被网友质疑“洗脑营销”。


该校校长赵志杰介绍,主讲人叫欧阳维建,自己曾听过一次他的课程,比较震撼,于是希望在学校推广,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感恩。


参加活动的共有3953名学生,180位老师,外加一些教师家属。学校出于安保考虑,没有进行过多宣传,也没有请家长来参加。


起初安排2小时,最后延长到3个半小时。“越到后来越精彩,最精彩的放在后面。


赵志杰说,从事了31年教育事业后,他深感学生需要感恩教育。欧阳维建的演讲很成功,学生痛哭说明有所感悟。“讲感恩的很多,这么震撼的还是不多,真的是出于一种情怀吧。


对于“洗脑营销”的说法,校长赵志杰26日解释说,“营销?给我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啊”,现场没有售书和出场费,学校只是支付了欧阳维建等四、五个人的食宿费和飞机票钱,“肯定上了万”。


被质疑的感恩演讲者


在一份公开资料上,欧阳维建的身份表述为“著名教育家”。


图片来源:倒过来动能教育文化集团官网


对于视频中孩子们痛哭的表现,主讲人欧阳维建认为,这是因为通过演讲,孩子们开始意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自己这么多年也曾给父母带来的伤害。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欧阳维建说,“很多孩子流泪,是发自内心的,有的是愧疚,有的是感恩,这不是所谓的煽情或者洗脑。


“所谓洗脑,得看你洗的是什么脑,如果你的脑袋里面都是脏的,都是垃圾,为什么不洗掉。我们现在是一个成熟的社会,质疑的人多半是因为没有走进我们的课堂,不了解我们。


据悉,欧阳维建创立“动能教育集团”。有媒体记者以家长身份询问欧阳维建创建的“动能教育集团”时,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欧阳维建一上午讲两个小时,即一场的价格是5万元,一天是4个小时,需要10万。


哭成了感恩教育的标配


近些年,我们发现,“感恩教育”不知道何时开始变成了“暴风骤雨”般的演讲或者是各种轰轰烈烈的“集体式”活动。


一场活动中,哭”成了感恩教育的标配和演讲成功的标杆


然而,这种是成功学的演说套路,换上了感恩教育的内容,在学校中更容易推行下去。


不少网友留言表示听过类似演讲,“感恩教育”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产业,国内也出现了感恩教育团队——即借“感恩教育”来赚钱。据报道,这样的团队十多年间在全国各地中小学进行的巡回演讲不计其数。


除了动辄千人齐哭引人诟病,甚至现场还出现了卖书、卖光盘等商业行为。有业内人士透露,这些书和光盘大部分是盗版,成本仅有几块钱。


感恩教育本身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商业化运作已经使其失去了根本意义,那些做了上千场感恩教育的讲师早已失去了本心,成为了利益驱使下的奴隶。


图片:日本哲学家 中岛义道


如日本哲学家中岛义道所说,他真正讨厌的,并非不忘感恩的人,“而是那些动辄将‘不忘感恩’的教条强加于你,或喋喋不休地进行说教的人”。


像很多日本民间传说那样,对方热心相助,并且不求任何回报,我们自然会产生感谢之情。


可是,如果对方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各种杂念,例如为了自身利益打小算盘、自我满足、故意施小恩小惠、想要索取回报……当我们看见这些时,就会立即把道谢的话咽回去。


很多网友表示,自己以前也接受过这样的教育:


@宋宋:当年就是这种演讲,全场都哭了,一群人蜂蛹过去买书,我爸和我孤零零地在一边,他说,感恩是父母以身作则做出来的,一本书能教会的话,就不是感恩了。 


@草萤:确实,任何东西一旦被捧上神坛、被赋予了神圣性和崇高性以后就感觉变味了。


@meister:为什么讨厌不忘感恩的人,因为仪式感太重,真诚感太浅。大者仪式,小者套路。为了更机械而有效率地生活,我们发明了庄严肃穆的仪式。


@半身遂半身不遂:形式大于内容,实际上是一种低智化教育。


@夕阳里的文艺青年:这跟被传销组织洗脑差不多,就看演讲者的情绪带动能力高不高,自认为教育作用不大。


@白宫采购处主任:这个现象十多年了吧,不过感觉当时小,都没有什么真正的思想,就轻易被洗脑了,当然还有买书。


@如是自然:显然都是套路,到最后都是卖书!


感恩教育还需回归理性


从设立“校园感恩节”到让学生写“感恩日记”,积极尝试各种形式的感恩教育本无可厚非,但感恩教育贵在内化于心,而非外显于形,更不是被临时唤起的几滴眼泪,应是生活中切切实实、持之以恒的体贴父母,关爱他人的行动


感恩教育是家长和学校进行的德育教育的一部分,要想让美好的教育初衷成为现实,必须准确把握感恩教育的“位置”,充分顾及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接受程度,用最自然、通俗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现在有些所谓的感恩教育,与对孩子自主性以及身心健康的培养是背道而驰的。这种“表演性质的感恩教育,太过于形式化、功利化”。


感恩教育还需回归理性,在平时教育中不断去引导,让孩子有独立的成长空间,有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这才是学校或者家长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寄希望于洗脑式的演讲。

这种教育方式,你怎么看?




责编/惠巍  编辑/闫明明

排版/方蕊


参考资料:

 [1]  万万数据. 2014 Jan.10;532(7598):883-92.

 [2]《环球网》. 相关报道

 [3]《网络新闻联播》. 相关报道

 [4]  新京报书评周刊. 相关报道

局 长 推 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往期内容:

癌症 | 药品监控 | 高血压 | 医疗内幕 | 医生福利 | 十字来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