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德年: 医学教育希望大于困难 | 肿瘤免疫专家

2018-03-08 院士大全 医局

点击上方“医局”,选择“关注公众号”

医学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来源 / 医局(ID:yijuwx)


提起80岁的巴德年,人们就会想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比起这家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学家巴德年还要年长10岁。


巴德年在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部外籍院士。曾任协和的校长、浙大医学院院长,是国内免疫学研究的泰斗。浙大医学院有个以他命名的医学班——“巴德年班”,据说是“浙江最难考的一个班”,每年招生分数稳居浙大榜首,学生需一口气读满8年,然后直接拿博士学位。


衡量一所医学院校最重要的标准并不是发表多少SCI文章,而是培养出了多少好大夫。


巴德年曾经在某次采访时表示,医学院校应该注重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拼项目、发论文。

巴德年的优等生经历



巴德年,1938年10月27日出生于吉林省四平市。1949年,四平解放后巴德年开始上学,11岁的他直插二年级,用四年半读完小学。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保送进四平重点高中。高中一年级时,他自修了几门高考必学的课程,被哈尔滨医科大学破格录取。


1957年,巴德年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系,1962年毕业。学习期间曾获得卫生部全国医学院校俄语统考第二名。


1964年,巴德年考取北京医科大学(原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专业研究生,很快适应了俄语改为英语的转换。196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获硕士学位。


1978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学岗位的巴德年,被学校推荐参加中国第一次出国选拔考试,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遂前往日本北海道大学癌症研究所深造。1982年毕业获博士学位,成为该校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个外籍留学生,中国驻日大使馆特意为他举行庆功宴。



巴德年学成回中国后,把先进的思维带回哈尔滨医科大学,逐步从普通教授走上领导岗位,担任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黑龙江省肿瘤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二十世纪80年代初,因其免疫学的研究有多项成果在国内国际处于领先水平,成为中国癌生物疗法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1990年至1992年,巴德年被派驻日本,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参赞。他在留学生中大力开展“将爱国主义思想转化为爱国主义行动”的活动,被当时中国驻其他国使馆的教育参赞们广为借鉴。


1992年9月,巴德年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至2002年卸任。巴德年在从事医学教育管理、培养高层次医学精英人才的过程中,致力于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并取得显著成绩。卸任前,他被院职工一致投票选为优秀共产党员。



1994年,巴德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工程院成立后的第一批院士。至此,巴德年开始把目光投向更广范围的全国医疗体制,致力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方案的探讨与研究,先后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


1999年,巴德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部外籍院士。


2003年,巴德年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他全身心投入肿瘤免疫及机制研究、医疗体制改革方案探讨、医学教育管理等工作,启动了国际教育项目,加快了教育国际化进程。其科研和教改成果在中国处于领先水平 。


“我不赞成让老百姓找专家看病,老百姓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更不知道自己该找什么专家。应该是医院给他找专家,而不是让患者自己找。”


——巴德年院士


2000年至2008年,巴德年任《中华医学杂志》第24、25届编委会总编。在担任总编的8年里,每年通过“总编寄语”、“编者的话”撰写评论,为《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国医学科学技术的提高与发展尽力。


2009年,巴德年卸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被聘为名誉院长。同时卸任《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而任第26届编委会名誉总编。


卸任实职后,巴德年仍担任着一系列社会职务: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免疫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至晚年,还躬身笔耕不断写出主题论文,并经常应邀请前往各大院校讲学或演讲。

巴德年:育“精英”须多管齐下



谈到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如何考核的问题,巴德年表示:“临床医学博士后重在动手能力,而非科研能力,所以我们在出站考核的指标上也会有相应的调整。”

以外科为例,3年的临床医学博士后的考核指标主要有完成的手术量、接诊的病人数量、急诊值班的时间等。


“这些指标都是最低要求。”巴德年说,为了保证临床博士后项目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不管北京协和医院还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都在导师团队配置、轮转培训及出国培训的安排、生活设施及待遇等方面做了极大投入。


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例,每位临床医学博士后都将有自己专属的导师团队。导师将从院士、中华医学会各专科分会主委、学术带头人等当中产生。每组导师3至5人,医疗、教学、科研全覆盖,另专设1名一对一跟踪辅导专职导师,全程零距离帮助学员完成为期3年的临床与科研能力培训。


“做人——做中国人——做共产党人,是人生三部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当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首先重视培养做人和做中国人的基本品质,然后进一步追求做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人的身体必然衰老,但精神可以永远年轻!”


——巴德年院士


“我们的最后考核并不是毕业论文,而是导师组的综合评判审定。”巴德年特别强调,在培养医学顶尖人才的时候,也不能忽略他们的“后顾之忧”。


不管是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还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巴德年看来都是医生的一种劳动付出,这必须要得到尊重和体现。


比如,北京协和医院的临床博士后项目的学员除拥有北京协和医院同年资住院医生的所有待遇外,还将享有临床医学博士后专项补助、公寓式住宿条件及健身等配套生活设施。


“最终,我们希望将一棵医学的‘嫩苗’培育成‘参天大树’。”巴德年期望,未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医学大家。


▼巴德年专访视频片段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35196sf8u&width=500&height=375&auto=0



更多文章

医局微信公众号《医局观察》栏目长期招聘线上作者,单篇稿费300元-1000元。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医疗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