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拖延心理学》01 高层次的人,绝不在这件事上浪费时间

好文拾遗 2021-02-11


今天,我们开启一本新书:《拖延心理学》。《拖延心理学》是美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简·博克和莱诺拉·袁的作品。


拖延症这个曾困扰了无数人却又被更多人忽略的词,第一次被系统地提出来。


擅长研究人的简·博克和莱诺拉·袁用二十五年的时间,将“拖延”这个听起来有些空洞的词汇,剖开、解析又重组成为这本经典的畅销书。


为什么会拖延?你怎样一步一步沦陷拖延的沼泽?又如何能够改善或者彻底拯救被拖得筋疲力尽的自己?


这些很多年过去人们依然关注的问题,作者都用最详尽的语言、最真实的事例给出了最准确的答案。


到今天,拖延已经不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更不是一个道德方面的问题,它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


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又如何真正摆脱拖延的枷锁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拖延那点儿事


每年的新年元旦来临之际,都是一个下决心痛改前非的好日子,或心里默默较劲、或仪式感满满。


我们总觉得新的一年会和过去的一年不一样,我们总以为减肥、旅游、赚钱这些失败了很多次的目标会在这一次许下新年愿望的时候,全部实现.


结果,还是和往常一样,愿望依然是愿望,决心也仅仅是决心。


也许,只有在你的朋友已经按计划成功减肥9斤、或者已经开始一点点接近目标的时候,你才会拍着脑门警告自己,“没时间了,不要再拖延了”


拖延,是一个可以唤起我们每个人不同记忆的词。

你可能会看到一张乱糟糟的书桌,它被埋在一堆杂物中几乎无法找到;


你也许会看到很多老朋友的脸,多年来你一直想给他们写信,却一直也没有写;


又或者你能看到一些通宵赶时间的场面、一个至今还等着你去完成的项目......


我知道,你可能到现在都没有把“拖延”放在眼里,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人人都会犯的小毛病。


的确,几乎每个人都会犯,但你信吗?也绝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与“拖延”的博弈中全身而退。


我认识一个男人,他因为工作上的拖延影响到家庭生活,他的妻子再也无法忍受而离开了他。


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他为了赶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工作,取消了他们为结婚周年庆安排的夏威夷旅行。


也曾有一个会计告诉他的经理,因为妻子生病住进了医院,没能及时完成交办的任务,后来那个经理打电话到他家里,是他的妻子接的电话,而他,也因为欺骗被解雇了。


还有一个抵押贷款经纪人,不去审核贷款申请,反而把时间花在帮助别人学习新的计算机软件上。


最后,他丢了工作,不得不举家搬到一个花费不那么贵的社区,也连续几个月都没有找到新的工作。


如果我告诉你,这些为“拖延”付出惨痛代价的人们,之前也从没有正视过拖延的后果的话,那么你愿意从现在开始,对“拖延”稍稍留意一些吗?


拖延怪圈


也许你不会承认,你已经无数次被“拖延”压得喘不过气来,也不敢相信,你已经步入“拖延患者”的行列,甚至都搞不清楚,你只是偶尔地想要偷懒,还是不可避免地患上了“拖延”。


我接下来所说的话,会把你带入一个“拖延怪圈”。


如果你有过类似的体验,或者常常有类似的感觉的话,希望你可以勇敢承认你的拖延,当然,我更希望你可以原谅我用这种方式,来叫醒“装睡的你”。


“这一次我想早点开始。”在一开始,拖延者往往自信满满。


当你刚刚接受一个任务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这一次一定会以一种有条不紊的方式将它完成。


但当一段时间过去,你发现这一次的情况并不比以前好多少,你的希望才慢慢变成了担忧。


“我得马上开始。”早点开始的时机已经失去,这一次想要好好做的幻想也跟着破灭了。


你开始焦虑,压力也逐渐加重,你开始意识到需要马上做点什么了,但离最后的期限还远着呢,所以你仍抱着一些希望。


“我不开始会怎么样?”时间又过去了,你还是没有着手做事。


现在的问题不再是如何有一个理想的开端,甚至也不再是如何给自己做事的压力,而是一种不祥的预感取代了所有剩余的乐观情绪。


想到自己可能永远不会开始,你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出那些可能会毁了你生活的可怕后果。


“还有时间。”虽然你负疚和惭愧,但你继续抱着还有时间完成任务的希望。


虽然你脚下的地面正在崩裂,但你依然试着保持乐观,期盼着“缓刑”的奇迹能够出现。


“我这个人有毛病。”此刻,你大概已经绝望了。


早点开始做事的良好意图没有实现,负疚和痛苦也无济于事,期盼的奇迹也没有如约到来。


对能否完成任务的担忧变成了一种令人生畏的恐惧——“是我......是我这个人有毛病!”


你可能会感到自己缺少了什么其他人都具有的某些东西,自我约束力、勇气、头脑或者是运气。


“做还是不做。”到了这个时候,你不得不在背水一战还是弃船逃跑之间做出一个抉择。


“我永远不会再拖延!”无论那个任务最终是被完成了还是被放弃了,拖延者通常会因为如释重负或精疲力竭而近乎崩溃。


这几乎变成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哪怕再经历一次这样的折磨都会让你无法忍受,所以你决心从此不再踏进那个怪圈一步。


你发誓下一次你一定早一点开始,控制好情绪,让事情按照计划变得井井有条。是的,你已经打定主意,意志也非常坚定,直到下一个任务再次出现......


就这样,随着一个放弃拖延行为的坚定誓言,这个拖延怪圈也画上了一个句号。


但不幸的是句号除了代表结束之外,还意味着重新开始。开始重蹈覆辙,开始继续挣扎在这个怪圈里......


不想失败的失败者


戴维是一家大公司的律师,在大学里他是学业上的优秀学生,在职场中是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他也经常在拖延中挣扎,不过他始终表现得很好。


带着与生俱来的光环,他进入了一家颇具声望的律所,他希望自己最终能成为律所的合伙人。


但就在不久前,他开始延误很多该做的事:必要的背景调查、约见客户、撰写案件小结。


他想要他的法庭辩论无懈可击,但众多的线索,让他无法承受。


他设法让自己看上去很忙碌,但也只有他自己清楚,他没有做成任何有意义的事。


当庭审日期临近的时候,他就变得恐慌起来,因为他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去撰写一份适当的案件小结,更谈不上是什么出色的小结了。


为什么戴维要通过拖延来回避能够促成他梦想的工作呢?


因为拖延可以让他不去面对那个重要的问题——他是不是真的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律师;


因为在他的表现不尽人意的时候,拖延可以为他找到理由,他可以对每一个质疑他的人说,“如果再多给我一个星期,我肯定会做好。”


人们总喜欢用拖延来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他们的能力要大于表现,只要拖延,他们就永远不用逼着自己去面对他们的能力限制究竟在哪里的问题。


有些人宁愿忍受拖延带来的痛苦和后果,也不愿承受努力之后却没能如愿带来的羞耻。


说到底,我们都像是略带虚荣的孩子,正在慢慢地成为最不愿失败的失败者。


-【结语】-


今天我们初步接触了“拖延”这个词汇,在我们还没有认清拖延的危害的时候,就已经有数不清的例子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似乎那些越重要的时刻,越容易拖延,那些越害怕失败的人,也越容易身陷拖延。


如果你想搞清楚自己是不是已经成为了拖延患者,就到“拖延怪圈”中比对吧。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陷入拖延?又是什么让我们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摆脱拖延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今日话题】-


还记得你拖得最久的一件事是什么吗?又是什么让你一直迈不出第一步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故事。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转发给你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阅读好书,共同成长,相遇十点,读你每天!我们明天见,晚安!



-领读-

崔晓燕,十点读书会签约领读人。巨蟹女,超爱说,超爱笑,超温暖。微博@Delision崔小燕。

-主播-

常浩,杭州电台知名主播,手握潮流、声音鉴赏、旅行等多档节目,有品有料的音乐咖,会听上瘾的温柔男友音。微信公众号:三声有幸f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