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间2D设计工具框架升级思考浅谈
前言
写在前面 -美间1.0工具现状与背景
重塑美间2.0工具框架的定位
1.0到2.0的升级匹配到框架上的进阶重点可分为两部分:
------1.0 "资源面板-左侧栏" 进阶为2.0 "素材插件体系";目的:多业务的融合
------1.0 “标量图形编辑“ 进阶为2.0 ”矢量图形编辑";目的:提供更高阶的2D需求,2D能力增强。
工具框架升级能解决什么问题?
明确界定平台和业务两者独立开发的边界,未来避坑。
平台工具与插件系统组合构成的工具形态,让“设计能力”和“业务场景”解耦,更注重各自的自身成长。
满足未来“1通用平台+N应用”的2D领域建设目标。
创造更多的商业策略,更敏捷快速的响应商业需求。
美间1.0工具的现状合理性分析
1.0的框架分解后,从区块布局的角度来看,最需要关注的改造点在于:对象功能区、画板管理区。(其余部分1.0框架布局的思路与2D平面设计工具ppt场景基本通用,需要尝试在定义好的区块内视觉样式上做突破)
能力扩展
1.0目前对画布视图区的对象编辑行为,都是通过“对象功能”区来承载,对于纯标量图形(偏简单对象)的编辑是可以满足的。
2.0能力扩展至“矢量图形编辑”时,对象的编辑会升级的更为复杂,目前 功能集成 的方式会使矢量对象的 属性编辑路径深,功能项过多,显然是不具备体验友好性和能力扩展性标准的。
因此2.0 对象功能区 需要被重新定义和改造
对象编辑能力归类
2D的设计场景中,对象一般会有2个维度的编辑能力。
1、对象通用操作;含:翻转、复制、图层、锁定、删除等。
2、对象属性编辑;含:XY、WH、Rotation等。
目前1.0的做法是糅杂在一起,2.0中需要合理的区分和归类。
画板管理
前提:以用户的实践经验来看,在多页设计的场景中是非常刚需且高频功能,并需要独立的面板来管理顺序、选中状态等规则。
“画板管理”面板的布局是一个有争议的点。目前有2个思路:1、贴近整体窗口的左侧区域布局,利用导航切换的方式实现展示。2、贴近整体窗口的右侧区域布局,利用标签栏切换的方式实现展示。
了解到在美间的用户场景中会需要”素材面板“和”画板管理面板“同时在视图出现的需求。(做效果对比)“属性面板”和“画板管理面板”出现规则互斥,与“素材面板”和“画板管理面板”出现规则互斥。前者能满足用户需求,且属性管理和面板管理是2个不同维度的场景,不会出现频繁互相切换的行为。再过渡到2.0版本时也更容易被用户接受。
从布局的合理性来看,贴近整体窗口的右侧区域较为合理
确定设计流程
美间2.0工具的组成区块
库插件面板
对象通用操作功能区
轻量减少信息干扰 -> 符合用户操作习惯 -> 快速找到目标内容。
视图区范围之外:较为常规和通用的做法,满足用户使用合理性,可采用。视图区范围内的头部固定区域:满足用户使用合理性,可尝试性采用。
视图区范围内跟随对象选中的浮层区域:2D操作场景较为细致和精准,频繁出现窗口会产生视图信息干扰,不采用。(与右键菜单项不冲突)
视图区范围内右侧竖状的固定区域:满足用户使用合理性,可尝试性采用。
对象属性编辑区
常规呈现方式:全平铺区分属性维度按优先级罗列。
简化版呈现方式:属性归纳收起,hover展开。
灵活高效 (合理排布优先级、合理归类,展现方式快速切换)
用户场景分层针对性设计。(简化版主要是为了满足不需要属性编辑的场景中,简化干扰信息呈现,扩大视图展示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