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男扮女装”是心理扭曲?需要纠正?

跨儿心理 跨儿心理 2021-06-13


奥地利歌唱家、2014年欧洲歌唱大赛冠军、异装表演者孔奇塔·武斯特(Conchita Wurst)与前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右)见面。(图片和文字来源于联合国官方网站https://news.un.org/en/story/2014/11/482662-un-chief-hails-eurovision-winner-conchita-wursts-powerful-message)




近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公共/农业频道的官方账号“@龙视帮忙”在抖音上发布了两个视频:

  • 男孩离家出走,怎料“乔装打扮”约见网友 http://v.douyin.com/NoqGs7

  • 希望孩子的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对孩子要做正确的引导 http://v.douyin.com/NoWEL1


视频中,电视台报道了一个新闻:


河北一16岁男孩小刘离家出走,父母联系民警在火车上寻找。起初没有找到,此后父母称,出走的男孩有异性癖,离家出走时是男扮女装的,民警才终于找到小刘。民警发现,在小刘的身边还有一个男扮女装的男孩。原来,小刘为了摆脱家人的束缚,就与网友约定一起坐火车出去玩。在列车长的帮助下,小刘已经安全回到家中。


电视台还采访了一位性心理专家(经网络查询为精神心理科医师),专家表示:


这个孩子目前看是性心理障碍,是这里面的一个性身份障碍。他对自己的生理结构,和他自己的认知发生了矛盾,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女性,但从生理上来说是个男性。这种问题就是异性癖。家长应该先带他到精神卫生机构、正规医院看一下。先来做一个相关检查,看看是否有精神疾病的问题。如果没有,只是心理障碍、心理扭曲的话,咱们看看是否能用心理的方法进行纠正。




对于该新闻报道的个案,我们想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小刘是“男扮女装”吗?


小刘的出生分配性别是男性,穿着打扮符合女性的社会常规,因而被认为是“男扮女装”。但记者未采访小刘,无法得知小刘对自己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有何看法。如果小刘认同自己是男性,且穿着打扮成女性,那可能会认为自己是男扮女装的异装者。如果小刘认同自己是男性,且不认为这种穿着打扮是女性独有的,男性也能这么打扮,那可能不会认为自己是“男扮女装”。如果小刘不认同自己是男性,而认同自己是女性或跨性别女性,这种穿着打扮可能对她来说才是符合其性别认同的着装,而非异装,不应当用“男扮女装”来称呼她。如果小刘不认同自己只是男性,也不认同自己只是女性,那可能会认同自己是性别酷儿,而性别酷儿的着装没有任何社会常规可言,自然也不是“男扮女装”。


2、小刘是“异性癖”吗?


“异性癖”是《中国精神疾病障碍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的一种性心理障碍、性身份障碍。在没有了解小刘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的情况下,小刘被认为具有的“男扮女装”行为本身,不完全符合这些诊断标准,而且在小刘没有因心理痛苦而寻求帮助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应对小刘进行任何诊断。


3、跨性别的性别表达和性别认同是心理扭曲吗?


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不完全符合自己出生分配性别的社会常规,是一种跨性别的性别表达。一个人的性别认同不完全符合自己的出生分配性别,是一种跨性别的性别认同。在10多年前制定的CCMD-3和ICD-10中,跨性别的性别表达和性别认同被认为是“异装癖”和“异性癖”。但世界卫生组织在2018年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中,已将“异装癖”和“异性癖”从精神疾病中删除,并在“性健康相关状况”中增加了“性别不一致”,以描述性生理特征与性别认同不一致的情况,作为一种医学记录,供跨性别者用于寻求激素或手术服务。这表明,世界卫生组织已经不再将跨性别的性别表达和性别认同视为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


4、跨性别的性别表达和性别认同需要进行纠正吗?


跨性别的性别表达和性别认同不是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自然也不需要纠正。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医学会、美国心理学会、美国精神分析学会和美国学校咨询学会等权威机构都曾发表声明指出,对跨性别的性别表达和性别认同进行纠正的“扭转治疗”,是无效、有害且违背职业伦理的。


5、民警和精神心理科医师如何才能更好地给小刘提供帮助?


新闻中的这些民警和精神心理科医师,可能是真诚地、善意地想要帮助小刚,也采用了工作当中的一般性做法,但这些做法可能欠妥。性别表达和性别认同不符合社会性别常规的人,很容易由于家人对其性别表达和性别认同不给予肯定,甚至实施家庭暴力或送医进行扭转治疗,而产生心理痛苦。由于小刘是为了摆脱家人的束缚才离家出走的,民警可以调查小刘家人对小刘的态度和对待方式,对于存在家庭暴力的应给予制止,以维护小刘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精神心理科医师可以学习多元性别的概念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的诊断标准,对小刘的行为进行非病理化的解读,并建议小刘在有心理痛苦时寻求专业帮助。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跨儿心理工作指南》,我们建议所有人在对待小刘时,应当对小刘的性别表达和性别认同给予肯定,如果小刘不认同自己是男性,应当采用小刘认同的名字和称谓来称呼小刘,不应称小刘是“男孩”、“男扮女装”。


(撰稿:欢喜)




跨儿心理小组提供专业的跨性别心理服务,欢迎有需要的朋友进行预约,欢迎专业工作者转介个案。详情点击“阅读原文”。


跨儿心理小组已翻译美国心理学会《跨儿心理工作指南》,正在向美国心理学会申请授权公开发布。跨儿心理小组将于2019年2月开展跨儿友善心理工作者线上培训,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