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作手册第4篇 | 跨性别是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吗?

跨儿心理 跨儿心理 2021-06-13


本文是跨儿心理小组编写的《跨儿心理工作手册》连载第4篇


精神病学和心理学如何看待跨性别?


只有当一种心理状态造成严重的痛苦或残疾时,才算是精神障碍。许多跨性别者并不把自己的性别视为痛苦或残疾,这意味着,认同自己为跨性别者并不是精神障碍。

——美国心理学会《关于跨性别者,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


……目前有清晰的证据表明性别不一致不是一种心理障碍,将其按照疾病进行分类可能会给跨性别者带来巨大的污名……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修订说明


在过去,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曾经将跨性别视为一种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目前国内使用的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主要是2001年发布的《中国精神疾病障碍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和2002年在国内开始使用的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这两个标准使用性身份障碍/性别认同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s)、易性症/易性病(Transsexualism)、双重角色异装症(Dual-role transvestism)、性偏好障碍(Disorders of sexual preference)、异装症/恋物性异装症(Fetishistic transvestism)”等疾病来描述跨性别的认同和表达。


随着科学和社会的进步,对跨性别的认识不断增加,新的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逐步对跨性别进行去病理化。2013年发布的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将跨性别的认同和表达描述为“性别不安(Gender dysphoria)“、”异装障碍(Transvestic disorder)”。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将跨性别的认同和表达从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中全部删除,同时在“性健康相关状况”章节中增加了“性别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ce)”的编码,从而让跨儿能够以此获得医疗保健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对ICD-11中跨性别相关内容的声明

(图片来源:transactivists.org/trans-depathologization-mental-health-stigma/)



什么是性别不一致?


ICD-11将性别不一致描述为:

  • 性别不一致的特点是:一个人体验的性别和被分配的性别之间存在显著且持续的不一致。

  • 仅性别行为和偏好的多样性,不足以作为这一诊断的基础。


ICD-11将性别不一致分为以下编码:


HA60:青春期和成年期的性别不一致

  • 青春期和成年期的性别不一致的特点是:一个人体验的性别和被分配的性别之间存在显著且持续的不一致,个体往往产生进行“过渡”的愿望,通过激素治疗、手术或其它医疗保健服务,使个体的身体尽可能多地按照其愿望与其所体验的性别一致,从而可以使其按照体验的性别进行生活及被社会接纳。

  • 在青春期开始之前不能做这一诊断。

  • 仅性别行为和偏好的多样性,不足以作为这一诊断的基础。


HA61:儿童期的性别不一致

  • 儿童期的性别不一致的特点是:一个青春期前的儿童体验/表达的性别和被分配的性别之间存在显著的不一致。

  • 这种不一致包括对成为和分配性别不同的性别有强烈的欲望;对于自身的性器官或将要出现的第二性征有强烈的不满,和/或对拥有和自身性别体验相符的第一性征和/或将要出现的第二性征有强烈的欲望;和自身性别体验相符而不是和分配性别相符的虚构或幻想游戏、玩具、比赛、活动和玩伴。

  • 这种不一致必须持续大概两年。

  • 仅性别行为和偏好的多样性,不足以作为这一诊断的基础。


HA6Z:未指明的性别不一致


有的跨儿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在ICD-11中描述的性别不一致

(图片来源:www.who.int/health-topics/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



如何识别跨儿?


由于跨性别是一种自我认同,识别一个人是不是跨儿,目前应以其主观叙述为准。在没有主观叙述的情况下,目前还没有客观指标能够判定一个人是不是跨儿。心理工作者应当了解及尊重跨儿的自我认同、性别状况及医疗保健需求,在具备相关资质和知识技能的条件下,为跨儿提供其所需的心理鉴定。


有的心理工作者要求其服务对象进行心理测试,根据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中“男性化-女性化(Mf / masculinity-femininity)”维度的得分或贝姆性别角色问卷(BSRI)测量的结果,来评估其服务对象是不是跨儿。由于这两个问卷是根据性别的社会刻板印象编制的,而不管是顺性别者还是跨儿,其对自己性别的认同与表达可能与刻板印象不符,因此,通过这些测试来识别跨儿是不科学的


有的心理工作者要求其服务对象进行性特征、大脑、激素、基因等生理检查,来评估其服务对象是不是跨儿。虽然有研究表明,有生理性的因素影响了跨性别的产生或反映了跨性别的存在,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决定性的因素,因此也无法根据生理检查结果来识别跨儿。


由于一些心理或生理状况(例如:精神分裂症、分离性人格障碍、间性)容易和跨性别相混淆,因此可以通过心理测试和生理检查来排除这些可能性


有的心理工作者研究采用内隐联系测试(IAT)的方法,了解儿童的内隐性别自我认同。该方法仍处于研究阶段,未来可能可以帮助心理工作者及其服务对象了解,其服务对象内隐的跨性别认同的强度


对于存在性别困惑的服务对象,我们建议心理工作者可以使用多元性别独角兽图,让服务对象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图中每个维度每个性别按0-10分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可能可以帮助心理工作者及其服务对象了解,其服务对象外显的跨性别认同和表达状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