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作手册第8篇 | 跨儿心理健康的压力来源于哪里?

跨儿心理 跨儿心理 2021-09-05


本文是跨儿心理小组编写的《跨儿心理工作手册》连载第8篇


性与性别少数压力


性与性别少数群体面对的压力,对性与性别少数群体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家Meyer (2003) 通过元分析的方法,对大量以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述评,在理论上提出了影响性少数群体心理健康的“性少数压力模型”。该模型认为,压力与心理健康有着直接关系,压力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差。性少数群体除了面对所有异性恋群体也会面对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等一般压力之外,还面对着与其性倾向相关的特殊压力。这些特殊压力又可以分为远端压力(也称外部压力)近端压力(也称内部压力)。远端压力包括歧视暴力,近端压力包括害怕拒绝隐藏身份内化同性恋嫌恶。模型还指出,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这两个因素,在压力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注:同性恋嫌恶的意思相当于人们常常提到的“恐同”(Homophobia),是指人们对于同性恋者的一种负性态度。“内化恐同”(Internalized homophobia)是指同性恋者将此观念内化成自我的一部分,对自己的性倾向产生一系列的负性态度。但此命名暗示这种消极态度属于一种病态现象(Phobia一词意为恐惧症,如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随着该词概念的演化,学界主流不再提及这种负性态度的病态性,不再认为这种负性态度代表恐惧,而更适合命名为同性恋嫌恶(李放,2018)。后文的“跨性别嫌恶”的概念也是如此。)


性少数压力模型图


虽然性少数压力模型是建立在以LGB群体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之上的,但很多研究者证明了跨儿群体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压力。心理学家Testa等人 (2014) 通过对跨儿群体的调查研究,将性少数压力模型扩展到跨儿群体,在性少数压力模型的基础上增添了跨儿群体与其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相关的独特压力,在远端压力中增加了与性别相关的拒绝以及对性别认同的不肯定(即否认跨儿的性别认同,例如将一名跨性别男性称为小姐),将内化同性恋嫌恶替代为内化跨性别嫌恶(即内化社会对跨性别者的消极态度),并指出社群联结感和自豪感作为跨儿群体心理健康的韧性因素,形成了性别少数压力模型。



性别少数压力模型图



跨儿遭遇的近端(内在)压力


跨儿遭遇的近端(内在)压力包括:消极期待、隐藏身份和内化跨性别嫌恶。


消极期待:受到排斥和拒绝,会使跨儿对未来发生的事件抱有消极态度,引起担忧、绝望等情绪。


隐藏身份:外界的压力使跨儿希望通过隐藏跨性别身份的方式来避免伤害,但隐藏跨性别认同相对比较困难,会使跨儿时刻处在压抑、紧张的状态。此外,隐藏自己的跨性别身份也意味着一定程度上把自己和社群的联系切断,而社群联结却是跨儿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


内化跨性别嫌恶:内化跨性别嫌恶是指个体不断接触到ta人对跨性别的厌恶、反感、敌意等消极态度, 并在成长中将此观念内化成自我的一部分,对自己的性别认同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态度,认为自己的跨性别身份是病态的、令人羞愧的。而这种态度会严重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


与内化跨性别嫌恶斗争的跨儿

(图片来源:youtube.com/watch?v=0FEKbI4jiZQ)


根据性别少数压力模型,远端(外部)压力和近端(内在)压力都会直接影响跨儿的心理健康。但远端压力除了直接影响外,还会通过加重近端压力的方式,间接影响跨儿的心理健康。换句话说,跨儿的近端压力并不完全是自己产生的,更多是因远端压力而产生的。远端压力才是影响跨儿心理健康的最根本因素。


跨儿遭遇的远端压力有哪些?我们将在下一章节进行讲解。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