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作手册第9篇 | 社会压力如何影响跨儿心理健康?

跨儿心理 跨儿心理 2021-09-05


本文是跨儿心理小组编写的《跨儿心理工作手册》连载第9篇


跨儿遭遇的远端(外部)压力


指南5. 心理工作者应当认识到,污名、偏见、歧视和暴力如何影响跨儿的健康和幸福。

 

指南6. 心理工作者应当努力认识,制度性障碍对跨儿生活的影响,并协助发展出跨儿肯定性环境。

 

指南7. 心理工作者应当理解,有必要性促进社会变革,减少污名对跨儿健康和幸福的负面影响。

美国心理学会《跨儿心理工作指南》


北京同志中心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发布的《2017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发现,国内跨儿遭遇了来自健康服务、原生家庭与亲密关系、校园环境、工作环境和公共空间中的很多压力。


1 健康服务中的压力 


(1)心理咨询


缺乏心理咨询:76%的跨儿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没有进行过心理咨询。有的跨儿认为心理咨询不能帮助解决实际的现实问题,比起咨询师更愿意找有跨性别经验的人,担心咨询师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感受,经济条件有限付不起咨询费。


心理咨询遇到障碍:在进行过心理咨询的跨儿中,有人遭遇过咨询师不了解跨性别群体现实困境的情况,有的咨询师说自己能够治好跨性别,有的咨询师声称“跨性别是一种疾病”,还有的咨询师不知道跨性别这一概念、不了解跨性别成因、混淆性别认同与性取向、或者将跨性别当做抑郁症进行治疗。


(2)激素治疗


高需求率与低满意率:62%的跨儿有激素治疗的需求,但只有很少数的跨儿对国内激素治疗状况感到满意。由于得到精神心理科医师的诊断证明是跨儿进行激素治疗的前提,而目前获得证明的难度较大,即使获得证明也很难找到了解跨性别激素治疗的医生,导致许多跨儿不能通过正规渠道安全、有效地获得激素治疗。


无法获得激素治疗导致高风险行为:调查显示,在无法获得安全、有效的激素治疗的情况下,很多有激素治疗需求的跨儿会因此感到抑郁、焦虑,甚至出现自杀、自残的念头或出现过自杀、自残的行为。有的跨儿会采取非正规途径获得药物,会使用国外不认识名字的药和别人给的不了解的药,会加大用药剂量,甚至有人会使用动物药物或尝试自行切除生殖器官。 


(3)性别肯定手术


高需求率与低满足率:51%的跨儿有手术的需求。但由于手术阻碍巨大、手术信息获取困难、手术资源稀缺、开具手术所需相关证明的过程困难等原因,只有少数跨儿进行过手术。


被迫无法手术影响心理健康: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父母不同意、年龄未满20周岁等原因,导致跨儿被迫无法手术。有无被迫无法手术的经历,和心理健康状况(抑郁)相关。


(图片来源:theatlantic.com/health/archive/2017/04/trans-medicine/523731/)


2 原生家庭与亲密关系中的压力 


低接受度与低支持率:由于跨儿挑战了性别二元规范,大部分跨儿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会引起父母强烈的反对,89%的家庭不能完全接受跨儿孩子,60%的跨儿得不到原生家庭的支持。而当跨儿表现出有使用激素、进行手术的需求时,父母在经济、情感上的支持率都会变得更低。


暴力普遍:几乎所有可能或确定被父母或监护人知道身份的跨儿,都受到原生家庭一次以上的暴力。在有伴侣、配偶或子女的跨儿中,只有极少数人表示从来没有遭受过任何形式的来自伴侣、配偶或子女的暴力行为。暴力的形式包括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殴打、侮辱与谩骂、强迫与别人发生性关系、强行送去扭转治疗等等。由于可求助的对象和求助渠道非常少,许多跨儿在遭受这些暴力后没有进行任何求助。


校园环境中的压力 


校园欺凌与暴力:跨儿会由于不同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遭受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校园欺凌、暴力。71%的跨儿曾遭受校园暴力。除了经常性发生的孤立、排斥、嘲弄、侮辱,一部分跨儿还会遭遇威胁、恐吓、推搡、踢打等更为严重的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对跨儿的生活影响巨大,直接导致跨儿辍学率高,并间接影响到跨儿整体的受教育水平和经济收入。


校园暴力影响心理健康:有过校园暴力经历的跨儿,其抑郁发生率更高。


性别气质阴柔而被同学霸凌致死的台湾中学生叶永鋕

(图片来源:thenewslens.com/article/29633)


4 工作环境中的压力


就业困难:社会文化中普遍存在的歧视和污名、修改身份和学历证件条件的障碍所导致的人证不符等问题,导致跨儿在就业时遇到巨大困难。跨儿的失业率高,经济收入低。


工作环境不友好:工作中的跨儿,25%认为工作环境对跨儿身份的不友好,40%不会选择自由表达自己的性别身份。


工作环境影响心理健康:工作环境友好程度与跨儿心理状况正相关。有过抑郁症经历的跨儿中,认为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友好的比例高于平均水平,而认为自己工作环境友好的比例远低于平均水平。


5 公共空间中的压力 


认同身份与证件身份普遍不符:由于获得手术的障碍很大、修改证件的条件严苛,仅有1%的跨儿成功将身份证件上标注的性别与姓名更改为本人所认同的内容。


公共空间不适感:大部分跨儿在街道、商店、餐馆、健身房、地铁公交等公共空间会感受到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来源于ta人的注视,和对ta人负面反应的担忧。其中,公共浴室是最让跨性别男性和跨性别女性感到恐惧的公共空间。72%的跨儿在卫生间有不适感。


公共空间歧视:调查显示,许多跨儿曾经在公共空间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歧视或暴力。其实,歧视不仅包括一些诸如骚扰、嘲弄、议论等比较明显的不礼貌、不尊重行为,还有一些比较细微的表现。例如,对跨儿的出现表现得惊异、害怕、因为好奇而注视、甚至尾随跨儿、将跨儿视作有精神问题的人、将跨儿视作需要同情和怜悯的人等等。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北京办公室设立的性别友善厕所

(图片来源:qdaily.com/articles/27394.html)



跨儿的法律保障现状


2018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华女子学院共同发布了《跨性别者性别认同的法律承认——中国相关法律和政策的评估报告》。报告主要有以下发现:


法律性别身份:跨儿可以进行性别和姓名的变更,但必须以完成性别重置手术为前提。学校、大学和其他教育机构无权更改跨儿文凭上标注的性别。由于相关政策设计不合理性,跨儿在转换法律性别身份上面临重重困难。


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将性别重置手术申请人认定为“易性病患者”,要求患者必须提供充足材料并满足十分苛刻的条件才能接受性别重置手术。


(三)实施主体手术前,手术对象应当提供如下材料并纳入病历:

1. 当地公安部门出具的手术对象无在案犯罪记录证明。

2. 有精神科或心理科医师开具的易性病诊断证明。

3. 手术对象本人要求手术的书面报告并进行公证。

4. 手术对象提供已告知直系亲属拟行性别重置手术的相关证明。

(四)手术前手术对象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1. 对性别重置的要求至少持续5 年以上,且无反复过程。

2. 术前接受心理、精神治疗1 年以上且无效。

3. 未在婚姻状态。

4. 年龄大于20 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5. 无手术禁忌证。

《性别重置技术管理规范(2017版)》


就业:虽然多部法律有禁止就业性别歧视的规定,但这些法律呈现出碎片化特征,没有明确保护跨儿的平等就业权。


教育:缺乏禁止校园歧视和暴力的条款,以及将多元性别知识纳入教材的规定。


禁止暴力伤害:法律没有针对跨儿而做出的特别规定。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但尚无相关法律在跨儿群体中实施的案例出现。


性侵害:强制猥亵罪的受害人不再限于女性,但强奸罪与性骚扰的保护对象仍然限于女性。


辅助生殖:《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作为治疗不孕不育的医疗手段,其应用以合法生育为前提。跨儿只有在更改性别后与异性结婚,本人或配偶才有接受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法学意义上的资格。


强制矫治:法律与政策未禁止对跨儿性别认同及表达的强制矫治行为。


公共服务:法律与政策未规定公共服务应当满足跨儿的需求,从而导致跨儿在公共场所如厕、在救助站住宿等均陷入困境。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跨性别者性别认同的法律承认—中国相关法律和政策评估报告》。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