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作手册第11篇 | 面向跨儿的咨询需要什么样的胜任力?

跨儿心理 跨儿心理 2021-09-05


本文是跨儿心理小组编写的《跨儿心理工作手册》连载第11篇


什么是多元文化胜任力


北京同志中心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发布的《2017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调查报告》发现,76%的跨儿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没有进行过心理咨询。有的跨儿认为心理咨询不能帮助解决实际的现实问题,比起咨询师更愿意找有跨性别经验的人,担心咨询师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感受。


台湾一项面向同志群体的调查中(样本数414),只有35.0%的同志曾经寻求心理咨询的资源协助,其他有需要却没有寻求协助的主要因素为“不认为心理师真的能帮助我的问题”、“心理师不见得理解同志”以及“不知道到哪里找对同志友善的心理师”(陈彤昀,2014)。 虽是面向同志群体的调查,但在实务工作中也同样适用于跨儿群体的求助动机。


SueArredondoMcDavis1992)提出了多元文化咨询能力(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competencies),包括咨询心理师对自身文化价值观与偏见的觉察、咨询心理师对个案世界观的觉察以及文化适宜性的处遇策略。


与跨儿群体工作时,多元文化胜任力已成为心理工作者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技能。


(图片来源:crossculturalblog93.blogspot.com/2016/04/five-important-aspects-of-multicultural.html)

 


对于咨询师自身的多元文化胜任力


指南4. 心理工作者应当意识到,自身对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的态度和知识,可能会影响自己为跨儿及其家人提供服务的质量。

指南1. 心理工作者应当理解,性别是一种非二元结构,它允许一系列性别认同的存在,并且一个人的性别认同可能与其出生分配性别不一致。

指南2. 心理工作者应当理解,性别认同和性倾向是不同的但相互关联的结构。
美国心理学会《跨儿心理工作指南》


研究表明,心理工作者对跨儿和性别认同和/或性别表达的假设、偏见和态度,会影响心理工作者提供服务的质量,以及 ta 们建立有效服务关系的能力(Bess & Stabb 2009 Rachlin 2002)。例如,自身对性别二元的价值观,可能会陷入个案必须以男性或女性身份生活而忽略性别多样性的焦虑中。


在实务工作领域,心理工作者应当觉察自身关于性别和性、性别刻板印象和跨儿身份的个人信念,以及辨识 ta 们自己的知识、理解和接纳方面的差距(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 [ACA], 2010)。这些检查可能包括,探索自己的性别认同,以及自己与特权、权力或边缘化相关的性别经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性别认同的发展早于性倾向。性别认同通常建立在幼儿期,但个体不一定会意识到,可能会在童年、青春期或成年期意识到。性倾向的吸引意识通常出现在青春期早期。在实务工作中可能需要区分性倾向与性别认同。有的跨儿不熟悉性别认同范围,可能会认为 ta 们必须是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或酷儿。


(图片来源:goo.gl/images/idg9gR)



对于个案的多元文化胜任力


指南3. 心理工作者应当试图理解,跨儿的性别认同如何与其它文化身份相互交织。
美国心理学会《跨儿心理工作指南》


心理咨询师应当理解身份特权与刻板印象/污名之间的关联。一个人的身份包括种族/民族、年龄、教育、社会经济地位、移民状况、职业、残疾状况、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性倾向、关系状况以及宗教和/或精神归属等。虽然身份的某些方面可能提供特权,但其它方面可能会产生污名并阻碍赋权。


例如,跨性别男性可能获得男性特权,但可能面临对于男性性别刻板印象的压力。跨性别女性,可能会经历女性的好处,但也可能会遇到女性特有的性别歧视和物化。对于有宗教信仰的跨儿,例如基督教,会面临信仰与性别身份的冲突。


在实务工作中,心理工作者可以帮助跨儿理解和整合,在权力系统和系统性的不公平中,可能具有不同特权的身份。也可以通过让跨儿学会管理被污名化的交织身份,来突出并加强跨儿的胜任力和韧性的发展。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