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性别现身日 | 心理工作者,请看见跨儿

跨儿心理 跨儿心理 2021-06-13


国际跨性别现身日(International Transgender Day of Visibility),由美国密歇根州的跨性别权利运动家蕾切尔·克兰德尔在2009年发起,是一个每年3月31日的节日,旨在为跨儿进行庆祝,并促进全球关注跨儿所面临的歧视。
维基百科wikipedia.org


今天,是国际跨性别现身日。心理工作者,请看见跨儿。


跨儿(Trans people / Transgender and gender nonconforming people),即广义的跨性别者非性别常规者,是指性别认同和/或性别表达与其出生分配性别的社会常规不一致的人,是跨越、挑战和超越了传统男女定义的人。不同国家地区的调查显示,在现代社会人口中,至少有0.1%~1%自我认同为跨儿。



在媒体中,跨儿常常被描述为“性变态、变性、人妖、不男不女、伪娘、药娘、阉人”等。在《变态心理学》教课书中,跨儿则常常与“性心理疾病、性身份障碍、异性病、性别认同障碍、异装症、异装恋物癖”等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相联系。


那么,跨儿真的是“性变态”吗?跨性别真是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吗?


《2017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国内跨儿普遍存在性别不安、抑郁、焦虑等问题,还伴有较高的自残自杀风险,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但大多数跨儿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没有进行过心理咨询。有的跨儿认为心理咨询不能帮助解决实际的现实问题,比起咨询师更愿意找有跨性别经验的人,担心咨询师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感受,经济条件有限付不起咨询费。即使进行过心理咨询,也遇到很多障碍。在进行过心理咨询的跨儿中,有人遭遇过咨询师不了解跨性别群体现实困境的情况,有的咨询师说自己能够治好跨性别,有的咨询师声称“跨性别是一种疾病”,还有的咨询师不知道跨性别这一概念、不了解跨性别成因、混淆性别认同与性取向、或者将跨性别当做抑郁症进行治疗。


那么,心理工作者应当如何为跨儿提供友善、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呢?



为提升跨儿对心理工作者的可见度,倡导心理工作者对跨性别形成科学的认识和友善的态度,提升心理工作者为跨儿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能力,跨儿心理小组编写了《跨儿心理工作手册》


本手册参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跨性别健康专业协会、美国心理学会、美国精神医学学会、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华女子学院、北京同志中心等机构发布的国内外最新的诊断标准、工作指南、科研论文、调查研究报告、培训教材,并结合跨儿心理小组成立一年以来开展心理服务的工作经验,进行编写。


本手册包括以下内容:

1. 谁是跨儿?

2. 什么是跨性别?

3. 什么是多元性别?

4. 跨性别是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吗?

5. 跨性别心理如何产生?

6. 跨儿遭遇着哪些心理健康问题?

7. 解决跨儿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哪些服务?

8. 跨儿心理健康的压力来源于哪里?

9. 社会压力如何影响跨儿心理健康?

10. 跨性别可以扭转治疗吗?

11. 面向跨儿的咨询需要什么样的胜任力?

12. 面向跨儿的咨询需要什么样的态度?


本手册由欢喜统筹,欢喜小琳70编写。其中,手册第1-5篇由欢喜编写,第6-9篇由小琳编写,第10-12篇由70编写。本手册于2019年3月在跨儿心理微信公众号完成连载,现集结成册,公开发布。


对手册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我们。联系方式:微信kuaerxinli-01、邮箱kuaerxinli@proton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跨儿心理工作手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