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诗仙到侠客,《李白之天火燎原》挖掘教科书之外的李白江湖

网络大电影编辑部 网视互联 2019-12-15


作者 | 小满


大唐,一个令人魂牵梦萦的浪漫国度。李白,这个盛世王朝里最负盛名的豪迈文侠。

 

然而,大多数世人只知李白的“诗仙”身份,却忽略了李白也是位一生仗剑荡不平的豪迈侠客。


9月6日,由腾讯视频、功业影业、北京卓然影业出品的电影《李白之天火燎原》在腾讯视频独播。影片聚焦发生在李白身上的跌宕传奇,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基于新时代的创新,描绘出一个大唐盛世的气象轮廓。

 


《李白之天火燎原》讲述了受举荐入长安参加中秋节大典的李白,意外卷入一桩流匪制造的疑案中,拯救长安百姓的故事。


对于从小背诵李白诗歌长大的中国人来说,《李白之天火燎原》就像一场色香味俱全的视听盛宴,为观众打开了一个“教科书”之外的李白世界,你会惊讶于以前不曾接触过的视野,完全颠覆以往对于李白的任何想象。


重塑经典诗仙形象,挖掘教科书之外的李白江湖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李白是狂放不羁的“诗仙”,但在《李白之天火燎原》中,李白不仅仅是诗仙,夜晚时分还会化身蒙面侠客,在长安城内行侠仗义,拯救长安千万百姓于水火之中。


这种“双面李白”的设定,堪称点睛之笔,营造出了极大的反差感,而且夜晚的侠客李白与白天的诗人李白,同样精彩。


这看似是对诗仙李白的颠覆,其实却都有史可循。


《唐故翰林学士李君记》记载,“少任侠,不事产业,名闻京师。”辛文房《唐才子传》也有类似记载:“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李白在向别人推介自己的特长时也曾说,“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这明显在强调,自己对于剑术的喜爱要远远超过诗文。


也就是说,教科书中我们了解的李白,其实只是李白作为诗人的一面,而《李白之天火燎原》呈现出了李白作为侠客的另一面。



也正因如此,《李白之天火燎原》中,从形到魂,李白的形象都是丰满而充实的。这与历史上真实的李白,在逻辑上是有气脉相承的。


他是心怀苍生的大侠,也是腹有诗书的文客,影片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还原,也有合理的文学想象和艺术加工。


所以我们在影片中的看到的李白:看似玄妙,实则真切。


而且影片还将主题上升到人文的高度,即李白为拯救苍生而放弃功名,只有放下仇恨才能破除心魔。


《李白之天火燎原》融合了动作、武侠、玄幻、悬疑等多重元素,剧情环环相扣,对人物的刻画循序渐进,犹如工笔画一般精准细腻,同时用极其广阔的胸襟和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关于“英雄成长”的励志主题。


从特效到制作,建构全新美学意境


作为“诗仙”的李白,我们从小读到大。那么作为侠客,李白心中的侠客江湖,究竟是何模样?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在《侠客行》中,李白寥寥几十字,便勾画出一位飘逸洒脱的侠客,建构出一个诡谲多变的江湖。


那李白的江湖世界究竟是金碧辉煌的盛唐气象,还是茫然无际的孤烟大漠,亦或是阴鸷冷暗的地下鬼市?这一切,《李白之天火燎原》中给出了答案。



漫漫黄沙吹起,方术如幻如真,影片开场,便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碎叶城之战。

 

无论是精彩的动作设计,还是打斗时的镜头调度,《李白之天火燎原》都呈现出极强的美学意境。

 

年幼的李白亲眼目睹了碎叶城之战惨烈情形,怀揣着老夫子济世救人的教诲,与恩师裴旻倾授的一身武艺,踏上了寻求公平力量的道路。

 

成年后的李白,受安西都护府举荐以诗文才华入仕。初见长安,气韵不凡,灯火璀璨,烟花漫天,导演用蒙太奇写意画景,拼接出开元盛世的阔然空间。


被灯笼点亮的金色的城,被如墨浸染的黑色的夜,彼此呼应,交相盘错。


其实这也引出了影片的双元主题:长安城看似太平无事,实则暗流涌动;李白看似为入仕求官,实则心结难解,意欲廓清天下。



导演李伯勋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对影片中美术、摄影的控制十分精准而且细腻。


无论是美术配色,还是服饰妆容,亦或是灯光布景,《李白之天火燎原》都呈现出如画般的精致意境,带给人绝佳的审美享受。


影片中多个故事场景的自然切换,也让观众领略到了大唐盛世的不凡气魄。


白昼,李白是衣袂风扬的逍遥才子;夜间,李白是屋檐之上的蒙面侠客。行文写诗,是为自己抒意传情;剑影刀光,则为天下荡平祸乱。


《李白之天火燎原》不仅在角色及剧情设置上下足功夫,幕后制作方面更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由于场景复杂、人物众多,《李白之天火燎原》设计了大量与CG 相结合构成连贯的长镜头,以及耗时数月打造的900多个特效镜头,特效场面占比高达80%。



奇、燃、美——是看《李白之天火燎原》最大的感受。


设定之奇、特效之燃、画风之美,从叙事文本到技术制作,随处可见影片的满满诚意。


尤其地下鬼城的出现,更是令人啧啧称奇,长安之下,又有长安。地上之城,地下之市,一面是光,一面是暗。


地下长安的制景,是采用历史遗址与中国传统元素作为母题进行设定,体现着主创们力求完美的心血付出。


而《李白之天火燎原》最大的特点就是,视听效果呈现根据叙事的转折而发生层次变化视听效果与故事文本并非完全割裂,而是完成了有机的融合和统一。


随着李白调查案情的深入,影片的美术风格也在随之转变,主色调逐渐由明亮转向阴暗,同时也折射出主人公李白内心的情绪变化。


这种视听上的统一和细节上的雕琢,观众未必能够注意到,但《李白之天火燎原》却一点都不含糊,真正做到了情节上别出心裁,制作上匠心独具。


武侠类型新突破,“国潮英雄”新希望?


作为家喻户晓的大诗人,中国古典文化的标志符号之一,李白有着非常广泛的全民认知度,而《李白之天火燎原》此次通过电影的方式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全新解构和演绎,不仅让武侠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厚重感,也让观众重新燃起了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的了解热情。


作为一个全民IP,以往观众对于“李白”的认知仅限于教科书中的“诗仙”身份,这明显远远不够。


《李白之天火燎原》将传统历史人物塑造的具有新意而又不失稳重,让大家重新认识了一个教科书之外的李白,这既具有传承性,又具有开拓性,既能让观众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又能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作为腾讯视频、功业影业、卓然影业重金打造的头部项目,《李白之天火燎原》不管是对武侠电影还是对传统文化,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和突破。

 

而同样作为发起方的功业影业,正是要通过挖掘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闪光点,将“正能量和新演绎”传递给年轻观众。

 

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文化输出需要国潮英雄!


《李白之天火燎原》中,李白已然成为了英雄式的人物,这让我们看到了“历史人物新解”的曙光和希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案例和典范。


而这一切的根基,就是在于创作者对类型片的细致把控。

 

从精良的服化道设计,到震撼的特效制作,再到细腻的人物刻画,最后深邃的主题表达。《李白之天火燎原》层层叠叠的艺术建构,准确而不失张力,浪漫又不失深沉。

 


这样全新的武侠尝试,与历史的文脉结合,又传达出极富现代性的价值诉求,将会是国产武侠电影的标杆之作,也为后面系列电影的延伸,打下了坚实的扩充基础。

 

无论是玄幻,还是武侠,中国电影都需要新的突破,而《李白之天火燎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方向。


更难得的是,这不仅让电影本身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也让传统文化的重建和输出,具备了另一种可能性。



·END·


近期热文


赵本山“消失”的日子,弟子们声名狼藉

网络电影7月备案分析

影院生存现状调查

线上+线下,才是暑期档的正确打开方式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13752255077

 转载 | 加入社群 | 投稿

请联系微信 netwdj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