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德培说」二次城市化之县市区域联动

王德培 德培论道 2022-06-1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543c4en2k&width=500&height=375&auto=0

二次城市化的第二个要点是县市区域联动。


截至2017年4月14日,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有2877个,其中市辖区980个、县级市366个、县1372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1个、林区1个。


北上广深并不完全代表中国经济的主流;县市是中国经济的基本支撑


近年来县市发展突然面临产业、生活方式的大调整,原因在于"3+1"的变量——即高速公路、高铁、飞机三项交通设施+互联网。“3+1”的变量作用下,县市为防止本县产业经济被外县/外市抽空,亟需一个能吸引外资流入的产业,吸引其他经济体来本县建设开发。



因此,近来长三角地区频频在上海招商引资。


补课时间


“长三角城市群”的提法最早要追溯到1982年。尽管早已自然生长成东部沿海地区的“老大哥”,但直到去年6月初中央正式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才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布局的高度清晰定调:“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比国内的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这个承载着最大经济量能的城市群反而成了长江经济带上最后一个落地的区域规划。姗姗来迟隐隐折射出长三角城市间历来复杂敏感的利益格局。


21世纪初,据说有位负责人提出,长三角的16个地级市产业相关度达到95%的局面对地区发展不利,应当错位竞争;在此阶段各地却一度“小动作”频频。江浙两省建高速公路通到上海,但接近上海的最后10公里却没有修,许多接轨办也成为“见鬼办”,上海还推出了“173计划”,坚守制造业基地地位、强化外资的进入。直到后来上海主办世博会,发现人流量不足时,才加快建设高速公路、城际轨道。当年长三角地区政府成了竞争主体,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如此四分五裂。这其实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的典型例证。



补课时间


苏州、杭州作为上海两翼最大经济体量的城市,一直提出和上海错位竞争,但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先进制造业还是现代服务业的招商方面和上海暗战不断,常常上海一个项目刚谈到一半,就被隔壁城市以税收和政策的灵活性以及较低的成本挖走。


除了“龙头”上海还需要开足马力提高自身的经济活力外,目前长三角城市群其他城市间也存在着布局分工上的不明晰,导致了惨烈的同门竞争。由于整个区域仍然处于工业化的过程,每个城市几乎无一例外地把加快工业发展当作本地经济发展和提升城市地位的主要路径,各个城市为了做大GDP总量,都把主导产业放在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及汽车零件、医药等大容量的制造业上,造成了产业结构上的高度相同。


中国社科院财经研究院课题组曾有一组数据发现,2004年之后,长三角整体的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均值连续7年上升,2010年达到0.795,而上海与江苏、江苏与浙江的产业结构相似度更高,近年来分别保持在0.9和0.85左右。安徽与江苏、浙江的相似度系数也在这几年快速上升,目前已经达到0.8以上。


现在上海周边许多县市已经通过高铁、高速公路与上海实现连通;许多县市认为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但在我看来,市场经济下马太效应难以避免,高铁通到本县就有把本县经济虹吸的可能。鉴于此,我认为当下中国经济进入了区域联动重整的时期


对于通了高铁、高速公路的县市来说,城市人流来本地农家乐,消费不高;但本地人跑到城市里吃顿饭动辄上千,究竟是谁虹吸谁?


点击查阅

「德培说」二次城市化之特大城市外围式发展

「德培论趋势」通往未来的魔方


本文为德培论趋势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若转载请联系后台并标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