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培论道
其他
人造肉从科幻变现实!未来自然食物将成奢侈品!
实际上,除了已广泛应用的人造牛肉汉堡和人造鸡块以外,还有一些高端人造食物也陆续进入人造食品的世界,如人造鹅肝、人造鳗鱼、人造金枪鱼等,而更为家常类的人造鸡蛋、人造香肠、人造猪肉粉也已投放市场。
2020年1月25日
其他
烦了!四大政治难题置顶世界
一进入2020年就大事连连。1月3日凌晨,美国空袭伊拉克巴格达机场,包括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军”指挥官苏莱曼尼在内的多名重要人物在这场空袭中丧生。局势骤然紧张。1月15日,中美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全球都松了一口气。1月15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宣布俄政府全体辞职。全球愕然。1月23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了约翰逊政府提出的“脱欧计划”。拖了3年之久的脱欧大戏似临近尾声。单是这四件大事,就赚足了全球的眼球,各种故事、各种分析通过媒体占领人们的眼球和心智。那么,这些大事件的发生究竟意味着什么?昭示着怎样的世界格局?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王德培认为,这些纷纷扰扰中实际上内置了当下世界四大政治难题:中美冲突未来究竟如何演绎?俄罗斯面临的问题具有世界普世性。中东乱象如何发展?欧洲未来走向何方?什么意思?王德培教授的核心分析如下:一、中美关系中美阶段性协议的签订,标志着特朗普作为一个国家总统,真正转型;中美之间全面摊牌或脱钩被按下“暂停键”(注意,是暂停键)。二、中俄异同为什么说俄罗斯面临的问题具有世界普世性?为什么要分析中俄异同?虽然中俄在运作方式上并不一样,但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转型国家,这样两个大国都存在“经济赶不上政治”的难题。三、中东走向中东地区在外部严重干扰的背景下,打破了他们原来的那种宗教和生态的协调。当下整个中东地区正处于大洗牌的前夜,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最后一次颜色革命。四、欧洲趋势作为工业经济时期的世界中心,欧洲如今也进入了大调整时期。在大调整时期,欧盟进入脱而不崩、松弛弹性、效率低下的底部横盘状态。具体分析将于春节后发布于福卡智库内参《高层内参》中。透过纷乱的表象,看清国内外大局,把握大势,这个系列分析一定会让人豁然开朗,别错过哦!
2020年1月24日
其他
2020年的3个趋势
现在国家的国策已经越来越成熟,会对冲社会的跌宕起伏。国家会以水漂弹(德国导弹学家欧根·桑格尔提出的弹跳式弹道,如打水漂一样,逐步衰减直到停息)的形式逐渐应对危机,或者说危机也以这种方式表现出来。
2020年1月8日
其他
历史交汇期!“十四五”面临四大拐点!
21退出中国的消息还没多久,紧接着就传来美国总公司寻求破产保护的噩耗,Topshop母公司Arcadia集团也申请破产,ZARA母公司Inditex2018全年净利润创五年新低,New
2020年1月7日
其他
代驾、代跑腿、代健身、代吃喝······代经济爆发前夜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下着订单,我在北方的雪地里写字赚钱”,近日,东北一场大雪过后,电商平台上“雪地代写字”订单暴涨,内容大都是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彰显着“无处不商机”,其背后恰是“代经济”的火热:聚会喝酒后,代驾司机送你安全回家;停车位难找,代客泊车让你逛街更方便;想喝网红奶茶,“代买奶茶”的外卖小哥让你愿望成真;外出旅行宠物无人照看,代遛狗服务让你安心外出……近年来,从代驾、代人跑腿等原始形式,到“代人健身”、“代吃代喝”、“代扔垃圾”,再到代朋友圈文案、代叫醒、代相亲等花样“代服务”,“代经济”以更专业和更本土的新业态新模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市场规模极大。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仅即时配送一项,2018年中国用户规模就达到3.58亿人。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经济变革,非正规经济也随之同步更迭,主体日趋多元化,并衍生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既有夫妻店、个体户、流动摊贩等传统模式,也有代服务、短视频、自由职业等新兴模式,从事非正规就业的人员越来越多。人社部统计,2018年末城镇就业人员43419万人,其中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只有30104万人,按非正规就业人数=城镇就业人员总数(包括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人数计算,中国2018年末的城镇非正规就业人员数13315万,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重高达30.6%。显然,非正规性经济正在构成国家经济的新范式。非正规经济若在合理的管控范围内,其所释放的经济效能将是无穷的。非正规经济在国家经济中具有高度嵌入的作用,是必要存在并将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活动。若把正规经济比作花草,那非正规经济是湿地,没有它,经济系统便不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在这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年代,非正规就业所带来的经济新形态与就业新形态也不断推陈出新,社会认知需要不断适应。政府政策不仅需要积极包容,更需要寻求劳动者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创造一个政府、企业与个人共赢的工作世界,推动一个“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体系”形成。(本文节选自《福卡分析(上海)》2019年第49期《代经济爆发前夜
2020年1月1日
其他
农民苦、农村穷、农业到了危险的边缘!农业发展到底走什么路?
最富足的人也不能离开农业。导读完全的集体化和资本化运作都行不通,最后都可能走向穷途末路,这也决定了中国农业更适合
2019年12月31日
其他
中国崛起需要啥样的商业模式?抢风口、抓红利······企业模式迭代五层次
,未来大势已定?中美“大账”汽车业到了大修理时期汽车业到了大修理时期(福卡原创,欢迎转载;原创视频内容请关注“德培论道”公众号)
2019年12月30日
其他
真市场还是假市场?中美角色是否互换?
但问题是,美国可是市场经济的鼻祖,在其主导下,世界各国也普遍加入自由竞争、公平贸易的体系,美国如此般以国家机器的力量来破坏公平竞争,人们就会质疑“人类社会运行的市场经济规则究竟是真还是假?”。
2019年3月27日
其他
为什么芯片无法像“两弹一星”那样突破?
导读如果每一轮竞赛都依赖外部投资,特别是国家投资,财政也好,资本市场也罢,都将面临一个无底洞。1芯片产业之困去年中兴事件的爆发让国人倍感刺痛,社会对芯片的持续关注因而前所未有。事实上,相关各方早就深刻认识到:真正的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由上至下也是抱定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决心。可当真正上手时才发现,布局一个芯片产业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工业文明尚未完成,半道挤入信息文明的中国来说,工业经济时期尚可依靠发动机和石油逆袭,等到信息经济时代,计算机和芯片就不是集中力量猛攻、挖地三尺或引进山寨这么简单了。第一,芯片生产链超复杂你以为一个小小的芯片里面只要塞入一个ARM核就够了?实际上芯片的生产“画面”是这样的:仅芯片的种类就有几十种大门类,上千种小门类;一条生产线大约会涉及到50多个行业、2000-5000道工序;就连使用的设备、材料也是特厂特供的,几百种特种气体、液体、靶材,均需要专门的化工工业,芯片制造的设备多达16种;超净度空间比PM2.5还要小。尤其是作为最尖端的光学、材料学、机械等的结合体,即便ASML生产光刻机,也还有超过80%的零件需要向外采购,更甭说半导体技术落后一大截的中国。第二,芯片生产难度超高芯片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封装,每一步都是高难度操作。首先要提炼高纯度二氧化硅,做成比纸还薄的晶圆。紧接着要在晶圆上用激光刻出数十亿条路线,铺满几亿个晶体管。最后还得把每片晶圆切割封装好——目前指甲大小的芯片最高可集成150亿个晶体管。如此精细复杂的操作,没有长年累月的技术积累,想要造出来不简单。第三,芯片投入太大各大芯片公司每年仅科研费用投入就高达几十亿元不等,一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月产五六万片,投资达四五十亿美元。即便是中芯国际,成立后也还连续10多年都亏损惨烈,直至近3年才开始年度盈利,长期看不到收益的资本又怎肯冒险一试?并且即便有足够的资本,也不见得短期内就看得到回报。第四,芯片人才奇缺截至2017年,全国只有41所高等院校设置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人才奇缺不说还太弱,吃不透芯片技术,山寨出来的芯片连自己都不用,更遑论自主研发?芯片产业本身就预埋了太多的雷点和风险,中国想要发展起来谈何容易?中国芯片产业之所以发展不起来,其实远不止芯片内生性变量一个掣肘,还与外部生态密不可分:芯片内逼外诱一边是中国芯片产业梗阻重重、应用场景和消费需求却在不断扩大,另一边则是国外芯片产业巨头现成的高精尖芯片摆在面前;一边是看得见的芯片市场,一边是看不见的产业出路,肯舍财冒险的企业自然寥寥可数。用户体验差虽然中芯杀出重围,设计出了一套“云+端”方案,并试图用方舟的CPU+Linux桌面办公系统去替代Windows,打破微软与Intel联盟所设定的核心框架的束缚。可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与微软的文档格式不兼容,换了Office打不开历史文件,接收不了他方发过来的邮件,致使用户怨声载道。可软件系统就是生态,即便自己操作软件做出来了,用户体验不好又有谁会使用,又怎么扩大市场?直到压得永中破产清算,中国没了通用软件产业,微软这才慢悠悠地公开了Office的文档格式。尔后也只能眼看着操作系统Windows、安卓、Linux
2019年2月19日
其他
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凭什么引领?
导读上海在长三角的功能定位将不再是“中心”、“领导”角色,其出路更在于利用全世界人流、资金流、商流、物流集聚的比较优势,发展平台经济,打造超级枢纽。种种迹象显示,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月中旬,上海就《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苏浙两省的修改完善意见。接下来,上海将联合江苏、浙江两省适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共同部署启动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编制工作;2月中上旬,作为上海的第三机场,南通新机场选址尘埃落定。这被认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学者们的研讨,还是政府部门推进相关工作,主要都围绕着上海“龙头带动”、苏浙皖“各扬所长”这样的职责分工来展开。嘉兴就是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战略的一个典型。01上海原有地位的颠覆不过,在“学习上海”、争当上海的“后花园”、抢做上海的“菜篮子”的背后,一体化仍存在诸多困难,发力的方向和路径尚未完全清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前的长三角一体化举措尚未点到问题的实质,即未号对脉。上海在工业经济时代,是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和中心,但如今时空切换抽去了上海这一中心地位。工业经济时代,地理位置、资源禀赋、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决定着一座城市的经济潜力。上海襟长江,带太湖,控苏南而引浙北,地理位置优越,境内众港口能满足巨大吞吐量,顺势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窗口和名副其实的远东航运中心。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获取价格和供应量等市场信息的能力,在竞争中尤为关键。上海消息灵通,企业将多数交易和结算都移到上海,很自然地形成了某种垄断,完全包揽了中国的早期工商业活动。新中国建立后,尽管经历了计划经济的大规模调整,中国经济格局却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改革开放后,以上海为中心,辐射江浙皖的长三角发展战略启动,上海作为龙头和中心的地位顺理成章。然而,如今信息经济时代降临,瓦解了上海的原有地位。无论居于何处,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参与交易,讯息费用也不再高不可攀,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城市都可以公平地获得实时讯息。上海的“龙头”、“中心”功能趋弱,甚至杭州城因互联网有望变成新的无形枢纽城市,挑战上海这个有形的地区枢纽。长三角地区去龙头、去中心的趋势根源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过渡,从中也体现了区块链思想。区块链记载了所有人的交易,每个交易节点都高度自治,不需要一个权威中心,也无需任何第三方中介,节点之间彼此可以自由连接,而非中央控制。扁平化、去中心、分布式、公共账簿等特征保证了个性发挥和集体共享,每个部分都最大程度地彰显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使得整体效能最大化。在“区块链+比较优势”思想的指引下,上海在长三角的功能定位将不再是“中心”、“领导”角色,其出路更在于利用全世界人流、资金流、商流、物流集聚的比较优势,发展平台经济,打造超级枢纽,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激发众能量,盘活一局棋。02上海新功能发展平台经济,打造超级枢纽,意味着上海将成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的场所,各种资源要素全球性流动,必然打破国家的界限,上海通过与国外城市的相互连接而进入全球网络,成为节点城市,从而便具有了全球性城市的轮廓。可见,上海的文章不仅没有“做小”,反而进一步“做大”了。上海发挥全球性城市的引领性,必将把国际接口这一功能做实,具体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追求的是全球性的平台、全球性的流量。全球城市的核心,不是财富、资本的积累,也不是吸取大量外部人才、技术到这个地方沉淀,而是要构筑功能平台、吸引流量,成为连接国际要素资源的接口,并促进内外流通。在此基础上,上海将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超级城市。承接国际会议、展览和活动。自2002年申博成功,以筹备世博为契机,上海的会展经济就进入了“加速跑”时代。至今,展馆数量和展馆面积均居国内首位,已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会展城市。国家会展中心、国际展览中心、新国际博览中心等必将作为上海成为全球性城市的支点,更多地承接国际会议、赛事、论坛、展览等。企业的内外连接。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其主要行动单位或关键性主体是从事各种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从事非经营活动的机构,从这一意义上讲,这些行为主体直接关系到全球性城市的发展程度。一般而言,可以依靠的“跨企”有三类:一类是央企,一类是民企,剩下的一类是外企。而央企总部在上海的并不多,外企并非本土的,因此上海的“全球性企业”就落在了民企身上。民企最根本的动力在于市场,这就意味着上海将要在政府与市场之间进行再平衡——由于承担国家战略、市场化进程较晚的历史背景,上海强政府的惯性较大,今后重在释放市场能量,对市场力量的倾斜将催生强大的增长替代。03上海产业升级方向本是“计划经济重镇”的上海将唤醒“沉睡的市场”,进而“大政府+大市场”模式将在此上演。在“计划”背景下,上海重点发展的是重化工制造业。而今,地价被房地产业操纵一路上升、平均工资被金融带动接连企高,低端、粗放的制造产业已基本没戏,他们应付不了高涨的用地成本、用工成本,所以向江苏、浙江转移。从上海转移出去的中低端制造业将与发达国家掌控的研发、设计环节形成纵向的产业分工,上海将在转型升级中形成高端制造优势,从而嵌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并确立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话语权。上海不仅要向高端制造拓展,而且还将依靠市场力量挖掘高端制造的潜力,必将踏着市场高端制造的热点——极端制造前进。虽然人类从骨子里抵制或害怕“极端”这个词,因为它有失偏颇,但“极端制造”确实吸引人,它不仅是一个工业术语,也可视为一种专注精神。通俗地讲,极端制造是指极大型、极小型、极精密型等极端条件下的制造,主要用于制造极端尺寸或极高功能的器件。极小型制造有如芯片制造,极大型制造有如飞机模锻框架制造、万吨水压机加工模锻框架制造,极精密型制造有如发动机旋流槽、心脏搭桥及血管扩张器的制造。此类制造需要科技支撑,正吻合上海科创的资源禀赋,上海的研发投入强度已超美国和德国,即便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自主创新,也能够做到科技的集成与应用,再加上上海已有大飞机、中核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中车城市交通、微电子装备光刻机等产业项目基础,从而占据全国极端制造业的制高点。04上海发力点发展极端制造代表着上海制造业的升级方向,但并不意味着整个上海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因为上海早已到了后工业时代,目前正处于经济形态更替中的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切换的阶段。经济形态演变规律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为上海整体经济轮廓塑形。同时,城市功能也有一定的变迁逻辑,基本沿着交易(满足物质需求)——经营欲望(浅表性精神需求)——体验、创新(“改造人类、提高人类”)路径演进,上海凭借天然的国际性、开放性、包容性,成为各类思想、创意的聚集地,也正将经营欲望的功能更深入一步,从而成为体验经济的肥田沃土。主要表现在:第一,靠“与顾客相处时间”生存的企业将明显增多。第二,经营人性将成为一种潮流。第三,智能化体验别具一格。尽管上海没有出现BAT等互联网巨头,但上海并未“被互联网抛弃”,而是在智能化方面收获了桑榆,因为魔都人口集中、消费水平高、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故而成为阿里巴巴智慧战略的桥头堡,盒马生鲜无人零售店、VR体验馆、星巴克咖啡烘焙工坊中的AR应用等,引领智能化体验风潮。综上,平台经济、国际接口、体验经济、极端制造业代表着契合上海比较优势的发展方向,将成为上海经济的新亮点,有助于逆转自身经济滑坡的同时,也能够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错位协同、融合发展,从而破解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同构竞争困局。精彩推荐谁的形势不好?和欧美拼科创,中国靠什么“硬磕”?新经济,都逃不过这三个套路低生育率到底有多可怕?——到了开发新人口红利的时候德培论趋势之英国脱欧中日之间六大难题过去,因为缺乏信息总是错失机会;如今信息满天飞了,为啥还和机会绝缘?知识分子被利益“蒙心”?谁来担当变革的力量?(福卡原创,欢迎转载)
2019年2月18日
其他
和欧美拼科创,中国靠什么“硬磕”?
导读科创也需要机制、资本、科研、高校等多种因素的协同配合,无缝连接产学研。竞拼科创科创竞争决胜未来,发力科创已是共识。过去几十年来在新兴技术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为改变其核心技术的传统垄断优势被削减的局面,发布一份未来工业发展规划,布局继续领跑世界科技、牢牢占据科技竞争制高点,近年来持续发力科技创新的德国则继续加码科技创新战略,在接二连三地升级其“高技术战略”基础上,新近又发布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草案,意在“确保或重夺德国、欧盟的科技领先地位”。中国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也在积极布局。比如,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提出了“打破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死亡之谷”,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等五大举措;此前工信部还印发了《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领域总体布局(2018年新增)》的通知;此外,为打好创新牌,科创板也在加紧推进之中。而为推动科创发展,国内多地积极备战科创板,比如,今年南京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发展推进机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900家、力争1000家,打造“科创企业森林”。抓住科创板推出的有利机遇,建立科创板上市企业梯队;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引导高新技术企业挂牌上市;济南市政府出台的《济南市加快现代金融产业发展若干扶持政策》更是明确拿出“真金白银”扶持企业上市挂牌和直接融资,对在科创板上市挂牌的企业一次性补助600万元。从国外到国内,“大锅小灶”都在热血沸腾搞科创,可科创的主战场究竟在哪儿?科创四大主战场就中国而言,计划经济、工业经济时代,重大科研基础配置都是紧跟着实力雄厚的高校、科研单位、国有企业等,可是在市场经济、信息科技时代,科创的变革速度早就跑在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前面,“国家队”僵化的运作机制,使科创越来越难以无缝衔接到社会实用层面。因此,科创阵地迫切需要由体制内输出转向市场化培养。依此逻辑,未来的科创主战场将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第一,企业与政府搭建的一系列重点实验室。要知道,硅谷有一个优良传统,公司做大之后,在建立自己的大楼之前,首先就是要成立豪华的实验室,从大学和对手手中挖来各种科学家和学者。从最早的施乐实验室启发乔布斯和比尔•盖茨,到后来谷歌旗下的Google
2019年2月15日
其他
低生育率到底有多可怕?——到了开发新人口红利的时候
导读当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权重急剧消退,却试图脱离其经济前提、硬要重新拉高人口,本质是反自然的。01低生育率之忧低生育率让社会忧心忡忡。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新增人口数量和人口出生规模连续第二年出现萎缩,出生率创历史最低,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创新高,劳动人口数量也首次出现下降。2018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与2017年的1723万人相比,整整减少了200万人;与2016年的1786万人比较更是减少了263万人。10.94‰的人口出生率不仅远低于阶段高点2016年的12.95‰,甚至不及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之前的低谷11.90‰,创下了历史最低。最近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如果中国总和生育率(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一直保持在1.6,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2027年。该绿皮书还指出,对于中国的人口而言,21世纪上半叶发生的最大的人口事件莫过于人口负增长时代的到来。尽管业内专家对于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到底是多少,观点并不统一,但中国的生育水平已经在全球倒数是不争的事实。国际上认为,2.1的总和生育率是实现和维持代际更替的基本条件(2.1以下人口总数最终将开始萎缩)。若说1.8的生育率是民族慢性自杀,那么近两年低于1.3的生育率无疑是急性自杀。而相比当年“光荣妈妈”年代,6.0的生育率让中国人口由千万级增至13亿,即便按照1.3的生育率速度,不仅中国人口坐上降至千万级的“过山车”,而且前后将只经历两个200年。到时,人口骤降、生产停顿、产能过剩,中国经济是否也将进入没有活力的衰退期?02时代转变,标准切换按照传统观念,年轻人代表生命力,老年人往往被比作迟暮夕阳。正如毛主席所言,“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因此,“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相反,老年人则成了需照料的弱者,不仅身体“日暮西山”而需吃药护理,而且退休后也只能在家无所事事,仿佛被社会“抛弃”,因而颇有“枯藤老树昏鸦”之悲,“风烛残年”之感。然而,这一经典观念仍沿用农耕文明或工业经济的标准——以体能为主、以生理的活力为主,但时代变迁让社会早已不以生理体能为标准。因为相比老年人因体能走下坡路面临正常的生老病死,年轻人承受的社会压力更大,反而长期处于亚健康、白领病、甚至是“过劳死”的阴影中。何况据国外大脑功能研究显示:老年人的大脑功能不仅没有减退,在处理棘手问题时反而远胜于年轻人。而21世纪主要产业是以脑力为核心的科技体验、文化创新等非体能型产业,甚至有着轻生理、重智力的产业趋势。这一产业背景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釜底抽薪,不仅弱化了老年人的体能劣势,更让老年人与年轻人站在同一起跑线,共同争夺起了“键盘”等脑力岗位。如此按新标准看,老年人未必“前景黯淡”。一则,随着物质生活富裕、医疗水平进步,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延长至如今的72岁。人越来越长寿,让老年人的年龄段不断后移,联合国就已将中年人调至45-65岁,而老年人还分小老年(60-74岁)、中老年(75-89岁)、老老年(90岁以上)。据联合国预测,2300年中国人寿命将达百岁,届时,50岁才刚走完人生一半,哪能算老年人?二则,从现代心理学、思维学角度看,创新活力不仅仅在于生理,而更重在心理。相比年轻人缺乏阅历,经验不足而有勇无谋、心理脆弱而半途而废、积累不多而无法创新,老年人凭借多年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处事更圆滑,才有了“姜还是老的辣”之说。何况智慧地球背景下,21世纪产业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化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再生资源利用,这需要的不是体力而是智慧。而年轻人一开始积累的只是知识,无法融会贯通,即便成功也可能因心智不成熟而功亏一篑。待到历经社会洗礼、职位晋升,年轻人也早已“黑发熬成白发”,大器晚成将成时代潮流。因此,逐鹿21世纪的关键不是青少年,而是如何开发和开放老人。03开发老龄潜力,激活老龄活力但当前对老龄化的态度总以悲观者居多。市场普遍认为中国靠“人口红利”崛起,但伴随人口老化,2010年20岁-29岁的年轻劳动力已较2000年缩减近15%,2000-2013年的人口红利贡献率仅为0.4%,未来就将进入负值。由此,人口红利衰竭让劳动力优势消失,主流专家以此推导中国可能重蹈日本老龄化覆辙。但日本经济长期底部徘徊、社会活力匮乏,本质上并非老龄化所致。日本的真问题在于缺乏战略纵深的国土、处处受制于美国的畸形政治,以及保守的文化知识与国策体制的不匹配。日本问题显然不能用老龄化来“背锅”,而老年人也不应成为经济学、社会学、国策中的负面性问题,而应转化为正面、积极的战略方向。实际上,任何竞争的胜出者大多在于不对称战略、非路径依赖。虽然在国民禀赋的田忌赛马中,中国在OEM时代凭借人口红利基本取得完胜,但在国家主义崛起的新竞争中,如何把所谓最大规模的老龄化负作用化解成最大规模的正效应,这不是价值取向性问题,而是决定21世纪中叶胜负的“潜规则”。由此,面对人口减少,中国国策面临重大抉择,是仅仅绞尽脑汁在生育率上做文章?还是顺其生育率的自然积极开发老年人?从历史看,世界人口从千万到10亿用了上万年,但从10亿到70亿只用了两百年,这种人口爆炸源于工业文明的进化(人口增长提供劳动力又产生消费市场,进而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市场经济的贪婪(劳动力作为资本而出现过剩)。鉴此,当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权重急剧消退,却试图脱离其经济前提、硬要重新拉高人口,本质是反自然的。至于“计划生育”虽然也反自然,但即便按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发展,本世纪末全球人口总数也将突破100亿,单中国人口爆炸就需三个地球的资源。因此,与其推动人口爆炸,不如将老龄化转化为新人口红利,或是解决之道。何况,老龄化既然是未来的时代性问题,那就不只是国策之类的宏观问题,而在于微观、法人、个人再启动与否的现实问题。一方面,从家庭构成看,“421”结构(一对年轻夫妻抚养一个孩子、赡养四个老人)是在方方面面现实约束条件(如独生子女政策、生活成本提高、粮食等资源有限)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但这一结果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啃老,甚至出现“隔代抚养”。因而,“421家庭”其实是在养老压力下将老年人推上了自力更生的边缘。再说,倘若真要“让一切创造生产力的源泉充分涌动”,老年人又何尝愿意在无聊的家庭琐事中消耗时光?另一方面,从政府角度看,鉴于老年人的“智慧”更能在未来产业中游刃有余,相关方面很可能调整当前不合适宜的机制和政策。当下首先就可以调整退休年龄,从男女平等到放宽到65岁。因为人生把工作经验的长处发挥得最好的时机是40-60岁左右,提前让老年人退休无疑是人才浪费。其次,对中小老年人(60-79岁)实行弹性工作制,从工商管理到劳动人事向老年人开放,或能形成老年人的就业和创业环境。当然,最为关键的是老年人自身要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勇于自我变革和开发。而这一基础则是转变思维、不要以为老了就不中用了,保持年轻心态,或能让自己容光焕发。毕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者不在少数,老年人与其在公园里拍拍树、踢踢腿,不如在社会中从事力所能及之事,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精彩推荐过去,因为缺乏信息总是错失机会;如今信息满天飞了,为啥还和机会绝缘?中日之间六大难题知识分子被利益“蒙心”?谁来担当变革的力量?“一代”放不开手是“二代”不给力之过?——“一代暴富易,三代皆富难”的魔咒?1500架飞机竟成了环保“照妖镜”!江河湖海却早没了“耐心”房租抵扣的好处被房东搅黄了?——另有“隐情”?为什么流感成常客?世界正为贫富分化付出代价|形势精要(福卡原创,欢迎转载)
2019年2月14日
其他
中日之间六大难题
导读一旦拉开与日韩差距,中国超大的质量和磁场就很可能主导东北亚一体化。从去年日本首相时隔七年首次访华,到今年春节期间,日本首相破天荒地在视频中向中国人民拜年,曾经的世界老二,如今的世界老三和时下的世界老二看起来要再续友好“前缘”,拥抱在一起了。那么,这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至少在当下,中国只是在GDP上超过日本,尚无世界老二之实,却要承担世界老二之名,更被美国顶在了杠头上。其实仅是“世界老二更替”,放在中日之间,未来就有六大难题。产业结构上的大雁理论在东北亚还存在否?上世纪30年代日本专家赤松用雁阵经济模型阐述发展中国家工业增长和外贸的关系解释东南亚地区工业化进程,以日本为领头雁,从“四小龙”到“四小虎”,再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时隔十年相继腾飞,呈倒V形雁阵。每次蓄力接棒,都是前者因升级转让出初级市场,后者在劳动力禀赋和成本优势下承接前者产业转移。因此,日本靠承接欧美制造业转移而崛起,中国同样承接日本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但发展到现在,中日韩三国经济相互渗透,从汽车、造船到工业机器人等,似乎已进入产业同构化时期。而这将涉及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及架构。如果说韩国尚能参与中国的上下游产业整合,那么中日都把全球作为产业扩张之地,战略上则是全面竞争之势。仅从造船市场看,中日韩就占比全球九成,三国试图协商过度竞争的解决方案,结果谁也不愿削减产能。如此产业趋同、扁平化,再加上中国的当量举足轻重,以致东北亚很难再形成经典的雁阵。因为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完善的产业门类,仅靠地域辽阔和区域纵深就足以在国内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的雁阵,就连面向国际也能独当一面,或形成以中亚为胸、南亚为小腹、西亚(大中东)为大腹,东南亚为右翼、南美为大右翼、非洲为左翼、东欧为大左翼的“中国雁阵”。事关日本国家正常化,最终依靠美国的政治军事,还是依靠东北亚的政治经济?19世纪后期,日本在西方工业文明碰撞华夏农业文明的板块挤压中偶然性崛起。明治天皇和福泽谕吉的扩张与脱亚路线,又使日本成为美英集团制衡俄国、分食东亚和中国的工具,这是其“不正常国家”的历史和地缘政治由来。尤其是二战后日本被美国“托管”,虽在美国扶持下快速崛起,却也因美国丧失了作为正常国家的根本。日本被围困在中美俄的铁三角中,只能依仗美国对抗中俄,却也“引狼入室”,迄今缺乏政治军事独立。安倍近年扩军之举,明着呼应美国要求的防务分担和安全合作,实则动着日本“国家正常化”的脑筋。因而,日本若想挣脱美国,就必须改变脱亚入欧的错误扩张路线,谨守东北亚岛国的本分,回归到东北亚一体化的现实框架中。所谓的老龄化、少子化,在中日是否已不可逆地成为未来经济的负面因素?众所周知,日本老龄化最严重,劳动力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最高峰后一路下滑,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1990年的12%升至2016年的26.6%,甚至在2005年前后进入人口负增长。若不采取措施,到2030年日本人口将不足1亿,2050年仅剩8700万人,恐使日本890余行政区划消失。中国同样面临人口红利消失,尤其是沿海一线城市正步上日本后尘。中日在原有惯性下不可避免陷入人口危机。更重要的是科技碾压,仅从化学到生物经济,就让人类平均寿命从三四十岁翻番到六七十岁,若生命经济真的到来,不单女人摆脱生育束缚,更让人类突破寿命极限,则未来人口是多是少,自然不是上帝说了算。但另一方面,世界迎来物联网、人工智能时代,据预测10年后40%的岗位将被AI取代,20年后60%岗位或随之消失,社会将不再需要这么多人口,又恰恰契合老龄化、少子化,又怎能说后者只是一种负担?其实,人类的命运早就握在自己手中,就看谁先准备了。且不论历史上的恩怨,仅从国民性看,中日两国是否真能和平共处?毕竟,中国乃泱泱大国,既有5000年中华文明积淀,又有地大物博的农耕文明滋润,足以让日本这个岛国羡慕嫉妒恨。因为日本国土狭窄,本就处在板块断裂的超级地震带上,既有活火山随时喷发的危险,又有坠入马里亚纳海沟的恐惧,以致日本人天生自带危机感,具有浓烈的爆发与休眠、宁静与狂暴的两重性。日本又是典型的东亚原住民国家且单一民族,虽与中国一衣带水,诸多方面传承自中国,却往往失于片面:中国的天子到了日本变成天皇,中国的义士精神传到日本就变成武士道。日本想学中国的中央集权,却因多山的地形和分散的平原始终难以实现。再加上,日本列岛与欧亚大陆的分离,早就注定日本民族的狭隘性,并为克服这种狭隘不惜铤而走险。从殖民侵华到脱亚入欧,从战败投降到再度崛起,日本人都游离于好斗与温顺、骄傲与谦卑、勇敢与怯懦、保守与创新、顽固与善变的共存中。反观中国,尽管朝代更替,文明却始终未中断;虽无统一宗教信仰收敛,却在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下自然繁衍轮回,从帝王统治走到现代社会,时至今日国民素质依然欠缺法治的格式化,自然不像日本人那样重信用、讲礼节、严格自律、循规蹈矩了。因此,至少在习性上,中日两国国民在短期内很难做到彼此认同。中日从战争恢复建交,一路磕磕碰碰,未来究竟走向何方?要知道,当初中国为突破苏联模式的强压,转而与欧美建交,日本虽捷足先登早于美国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却是在1978年尼克松访华开启中美建交后,才真正拉开中日友好的20年。只可惜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冲散了日本为首的“雁阵”,并伴随中国崛起、日本衰退而让中日摩擦日趋严重,尤其当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后变本加厉。到2018年,恰好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克强总理访日开启中日融冰,背后不单有中国稳定周边的考量,更有日本战略调整所需。且不说,特朗普以美国利益为先,彻底寒了日本这个马前卒的心,仅是日本经济依赖“中国特需”,即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国,也是日本最大贸易顺差国,就已让日本不得不向中国看齐。更何况,日本谋求国家正常化还得回归亚太,可内有右倾化,外有美国干扰,前有领海争端,后有产业竞争,剪不断理还乱,恰恰意味,中日关系经历友好20年、摩擦20年,或将迎来漫长的磨合20年,离新的友好融合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东北亚一体化是否会走上欧盟之路?因为中日韩作为全球第二、第三、第六大经济体,GDP总量15万亿美元,已超过欧盟,并以全球1/5人口创造全球1/4GDP而举足轻重。相较于欧盟28国从文化到经济更“破碎化”,东北亚只有五国,除封闭的朝鲜、鞭长难及的俄罗斯,核心就在中日韩。而这三国虽受领土纠纷和历史问题长期困扰,但因文化相通、产业互补更有现实条件促成经济一体化。要知道,两次世界大战都在欧洲爆发,加之美苏冷战,迫使欧洲各国在极大分歧下不得不拥抱。可见,相比欧盟内部落差较大、被动先结盟后处理内部矛盾,东北亚的一体化或将在中日韩势均力敌的现实合作需求下突围。中日韩重启自贸协定,中国提出打造“中日韩+X”,就已现端倪。毕竟,朝鲜急需开放发展经济、疲软的俄罗斯也需强心针,日韩又是外贸型国家,无不需要中国“帮助”。再加上,中国崛起的速度虽然放慢,但超过美国都只是时间问题,一旦拉开与日韩差距,中国超大的质量和磁场就很可能主导东北亚一体化,自然走不了欧盟模式。因为欧盟以德法为轴心,就连德法都同床异梦,仅英国脱欧、难民问题等就几乎将欧盟拖向分裂的边缘。欧盟显然走在区域一体化最前沿,却也在“进二退一”中举步维艰。对此,东北亚一体化将引以为鉴,或在前期出现经济欧盟化,但要真正融合还需时间拉开中日韩差距,并将各种矛盾消化在磨合的过程中。精彩推荐如何才能让中国人吃上物美价廉的好药?从贸易摩擦到制造业大战,谁将决胜未来?人类已经阻止不了“贺建奎”了?|形势精要特朗普赢得了民心却将搞砸美国?|形势精要中日再续友好“前缘”?|形势精要别被“传说”误导啦!真实的日本其实是这样的······中美经贸风向:姿态变了,“硬核”依旧|形势精要扒扒特朗普的“底裤”,给他算算“命”(福卡原创,欢迎转载)
2019年2月13日
其他
过去,因为缺乏信息总是错失机会;如今信息满天飞了,为啥还和机会绝缘?
导读智者并不在于信息多少,而在于能否洞见,找到背后的联系。过去,因为信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互联网经济发展之初,号称让人人拥有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称,但如今信息满天飞,人们却并没有感觉到信息不对称消失了,反而面对满屏的信息更加眼花缭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信息不对称因时而异农业社会信息封闭而零散,买卖无法沟通而只能“口口相传”,好不容易供需信息对接上才能产生交易。于是“一骑绝尘妃子笑”、“飞鸽传书报军情”,拼的就是速度。罗斯柴尔德家族就靠着庞大的情报网络,率先获悉拿破仑滑铁卢惨败的消息,但释放“英国输了”的假消息,以致英国公债暴跌,其乘机大肆低吸,第二天“法国大败”的真消息令英国公债暴涨,单一夜罗斯柴尔德就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可见,在信息闭塞时代,谁能率先掌握信息,谁就能率先获利。工业社会大机器生产取代小农经济,一是将人汇聚,增强了信息沟通,二是在印刷术、电磁波等发明下,信息保存更真实,传播更快。特别是在广播电视
2019年2月12日
其他
知识分子被利益“蒙心”?谁来担当变革的力量?
导读社会转型的复杂背景下,面对现实的围追堵截与世俗的百般诱惑,知识分子的话语权将很难摆脱各种羁绊。1争议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形象似乎每况愈下。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就曾撰文《争名逐利抢流量,中国的知识分子怎么?》,对于知识分子争利于市痛心疾首。文中叙述了当下知识分子争名逐利的典型表现,如争流量、争俗、争媚,“知识分子其利益为本、以钱为本,公然地和企业走在一起,各个产业都‘圈养’着一批为自己说话、做广告的知识分子。”然而,“一旦进入了名利场,知识人便缺少了知识的想象力。一个毫无知识想象力的知识群体如何进行知识创造呢?一个没有知识创造的国家如何崛起呢?”事实上,在这种现象背后,当下中国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独立阶层,其边界已被模糊,其身份已被融化,其利益已被分化。首先,随着精英教育大众化,知识分子队伍以每年新增七八百万的速度快速膨胀着。与此同时,殡葬、屠宰、足疗、家政等传统意义上的非脑力劳动岗位正被无数本科、硕士甚至博士竞相追捧着。知识分子的经典边界已悄然模糊,光环亦黯然褪色。其次,知识分子特有的策士传统决定其“目光向上”,习惯于为求见用而迎合,导致独立人格、自由思想普遍缺失,知识分子消融于芸芸众生之中,身份已无从辨识。其三,纵观近年来经济学界乃至整个知识界,争当利益集团代言人已成某些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潜规则。知识分子被利益所捕获,为利益所分化,甚至因此丧失了最基本的底线。于是,一方面知识分子的形象越来越饱受争议,对于知识分子的质疑也已经从前几年的“知识分子不管用”变成了近几年的“知识分子从未像现在这样堕落”;但另一方面,面对社会纷繁复杂的形势和变化,希望知识分子重拾担当的呼声也渐长,认为这是制造拐点、推动社会回到正确前进方向的必由之路。2时代切换,“命运”转变毋庸置疑,知识分子曾有过自己的“光辉岁月”。1978年国家一穷二白,各行各业的知识精英们热情高涨、各显其能,对经济建设的历史性推动无可抹杀。然而,90年代之后“不争论”却废掉了知识分子的“武功”,
2019年2月11日
其他
“一代”放不开手是“二代”不给力之过?——“一代暴富易,三代皆富难”的魔咒?
导读“继二代”无法路径依赖,更无法全面复制,难免让“创一代”心有戚戚。但实际上,在“创一代”打下来的基础上,“继二代”拥有更广阔的空间。退位、接班问题困扰第一代企业家心头。在去年12月份举办的2018(第十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谈及“今天有40%或者50%的企业面临传承的困难”时表示:“我们第一代企业家都勤奋、精明,能够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但差不多都五六十岁了。当年我那些做企业的同班同学们,绝大部分都退休了,我没有。我说我的命苦,人家都在跳广场舞、打麻将,我们在做什么?还在努力、还在拼搏。”此前,河北大午集团创始人、监事长孙大午在第27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作主题为《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退路》的主题演讲时则表示“50岁退位最好,60岁退位就晚了”。事实上,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第40个年头,大批上世纪40、50年代出生的“创一代”逐渐走向耳顺、古稀之年,“创一代”与“继二代”的交接棒正在暗流涌动。调查显示,未来的5到10年将是中国企业交接班的高峰期,还将首次经历规模最大的一次两代人之间的财富传承。01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传承难题企业交接、财富传承本就是一个世界普遍难题,放在当下中国愈发复杂。从思想层面来说没有传承经验。在经历“土地归零”、“人民公社”之后,中国多数“创一代”更多是凭借时代机遇和艰苦奋斗白手起家,家业都是一代企业家自己打拼出来的,或者说其父辈并没有物质财富可传给他们,因此其脑海伊始根本没有一个“传承”的概念。直到“创一代”人到中年,子女成年,企业稳定,才会考虑传承问题。要达到这三个条件,“创一代”基本上在45岁左右。而在国外多有绵延数百年的代际传承,形成家族资产属于下一代,上一代有责任去为后代进行妥善保管的观念。一如百达翡丽的广告语:“没人能拥有百达翡丽,只不过为下一代保管而已”。从操作层面而言一方面是“创一代”选谁接班范围有限,“继二代”多数是独生子女,没得选,只能教他(她)。甚至有些一代企业家放弃了二代继承人,直接开始从第三代选接班人。因为培养二代已经来不及了,只能从第三代教起。另一方面是缘于中国时代变迁巨大,“创一代”与“继二代”代际差异颇大,“继二代”大多拥有高学历、海外留学背景,以及良好的成长环境,常见上下代“三观”不合导致的期望落差和矛盾。比如“创一代”重硬性管理,“继二代”偏柔性管理;“创一代”做实业,“继二代”倾向于玩金融,做资本。数据显示,70%内地企业倾向于在家族内部寻找接班人,但只有少于35%的下一代表示愿意继承原有家族业务。如王健林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他最头痛的一件事情就是王思聪不愿意接班。02企业传承中的困境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财富传承压力山大,被“富不过三代”魔咒笼罩——第一代创造财富、第二代保存财富、第三代坐享其成,第四代两手空空。据麦肯锡的一项研究表明,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7%未能传到第3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4代及以后依然经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范博宏在研究200多个华商家族的传承、交班时发现:“创一代”从退位前5年到退位后3年,这八年左右时间,一般来说家族事业的价值会缩水60%。尤其是当前全球化及互联网时代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且与国内家族企业代际交替的集中期高度吻合,家族企业接班传承要想成功,挑战性只会更大。对“创一代”而言,所谓“一代暴富易,三代皆富难”,要力保基业稳固,力求船行万年安,自然不得不慎之又慎。对“继二代”而言,既要继承家业,某程度上又要“颠覆”家业——这可能是年轻企二代身上最突出的矛盾和压力来源。之所以如此,则是因为中国“创一代”与“继二代”面临的时代大势不一样了——全面去产能、金融去杠杆、GDP变颜色、房地差变性质、消费成为三驾马车之首、中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市场与政府关系进退调整……这些变化颠覆了“创一代”的原有认知,“继二代”也没有“创一代”的政策红利、市场红利、转型红利等红利。“创一代”的企业家才能无可置疑,但成功却带有时代的独特印记。二十多年前,“创一代”可以借住房市场化暴富,通过各种手段拿到土地后进行开发,再以高价卖出,这些人成为了今天的房地产“大佬”。十多年前,“创一代”可以借中国加入WTO东风、人口红利赚钱,成为制造业大王。但如今,人口红利、成本优势不在,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官商勾结被打击,房地产被调控,“贸易战”硝烟四起……一个旧时代正在谢幕,在此基础之上的商业传奇也将成为过去式。03“继二代”的新空间“继二代”无法路径依赖,更无法全面复制,难免让“创一代”心有戚戚。其实,在“创一代”打下来的基础上,“继二代”拥有更广阔的空间,科技红利、工匠红利、制度红利等也将成就“继二代”不一样的精彩。在当下互联网时代,科技以指数级速度发展并推动社会进步,渗透到生活各个角落,由此带来的变革蔓延至更广泛的领域,并不断与新需求碰撞组合,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如果说“创一代”主要依赖劳动力积累财富,那么“继二代”将进入到依靠科技积累财富的阶段,其增长速度远非拼苦力和血汗所能企及。新一代中国科技富豪的崛起,宣示了一个新商业时代的到来,而这个潮流代表的则是未来。过去“创一代”财富原始积累的驱使下,工匠精神和工匠企业成了稀缺资源。不过,对大工业化的厌倦以及新审美、新工艺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需求的崛起,为工匠精神和工匠企业提供了生存发展的土壤,也将由此彰显“继二代”的价值。此外,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化,新的制度空间也将打开新的商业空间,从而成为“继二代”施展拳脚的新天地。精彩推荐国企改革如何破局?老龄化社会:“左脑”时代消退,“右脑”时代登场?靠什么让中国制造上台阶?吃上低价药有多难?美国道路不行,印度路线也走不下去了为什么我们依然要学习日本?没有手机活不下去?手机到底改变了什么?揪心!中国制造业如何凤凰涅槃?国企改革为什么难突破?(福卡原创,欢迎转载)
2019年2月3日
其他
1500架飞机竟成了环保“照妖镜”!江河湖海却早没了“耐心”
导读倘若冰川退缩乃至消亡,实际上将切断众多江河湖泊的水流补给,江河将不存在,内陆干旱地区的“绿洲命脉”也将葬送。01说一套,做一套?2019年达沃斯论坛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气候变化”。论坛期间,有多个会议与环保、全球变暖等议题有关,包括专题会议“保护我们的地球”。当地时间1月23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论坛上发表演讲时呼吁,“必须在变得无法挽救之前引导出更多的创新”。他列举二氧化碳资源转化和降低氢气制造成本的技术开发作为例子,还就海洋塑料垃圾对策指出:“希望形成需要全球努力的共识。”不过,与达沃斯会议对气候议题的关注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不少参会者却以与保护地球相悖的方式出席此次论坛。根据英国《卫报》1月22日的报道,有专家预计,在本届论坛期间会有多达1500架私人飞机在达沃斯当地机场起降,打破前一年创下的记录。世界经济论坛战略沟通主管Oliver
2019年2月2日
其他
房租抵扣的好处被房东搅黄了?——另有“隐情”?
导读相关问题的出现,本身也反映了个税改革中的软肋以及存在的进一步改革空间。自2019年1月1日起,新的《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实施。然而,就在社会大众忙着填表申报抵扣项之际,问题出来了,“个税抵扣房东涨租”、“个税房租扣除遭房东抵制”闹得沸沸扬扬。尽管随后媒体报道,有国家税务局人士表示,目前地方不大可能会通过房租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去查房东租金收入是否交税,税务总局也没有这方面加强征管的通知,但显然这并不足以化解房东们的担忧。房租抵扣大礼包竟然给租客和房东平添了这般烦恼,这显然也超出当初政策制定时的设想。根据媒体上的消息,目前相关部门已在研究这一个税落地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可否认,良好的政策初衷难免遭遇现实的挑战,而现实的复杂性也往往超出政策的预想。不过,相关问题的出现,本身也反映了个税改革中的软肋以及存在的进一步改革空间。01个税改革横向比较对于此次改革,媒体上专家的评价普遍为“力度空前”。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个税改革实施首月,全国个人所得税减税316亿元,有6000多万税改前的纳税人不再缴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纵向来看,确实堪称力度大。不过,若放在更大的世界外部环境而言,本次个税改革尚未“开足马力”。财税制度安排与改革事关国家竞争力,而从国际税收竞争的角度来看,横向上,此次个税改革还存在较大差距。比如美国,其个税起征点翻倍,上调至1.2万美元,且夫妻双方收入合并增税,起征点为2.4万美元;税级从7档简化至3档:12%,25%,35%,针对富人的39.6%不变。即便和中国香港比较,目前内地税改也存在较大落差。香港地区其个税征收实行的是2%-6%-10%-14%-17%五级累进税率,起征点为5万港币/年(约合人民币42400元),且每档级差也为5万港币,计算方便。而且免税力度极大,手段可谓“简单粗暴”,个人免税额为13.2万港币/年,供养一个未成年孩子(或25岁以下但正在读书),可额外获得12万港币/年的免税额;供养60岁以上的父母,免税额再加20万港币(父母55-59岁则各5万港币);供养一位兄弟姐妹,则可再加3.75万港币……此外,每年香港特区政府还会宽免75%的个税,即相当于应缴个税款打2.5折,上限为3万港币。举个例子,单身年薪20万港币,全年应缴税款为2080港币,享受税费宽免75%,则仅需缴纳520港币(约合人民币440元)个税。对比来说,其他国家地区的税越低,中国的税就会显得“越高”。02滞后于现实要求此次个税改革是在民众收入水平以及国际竞争环境都已发生较大变化背景下的调整。只是,客观上,相比形势的变化,此次调整滞后于国运大局。从国家竞争的角度来说,美国大规模减税在前,中国个税改革紧随其后,多少有些被动。从化解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推动内需市场发展的角度来说,个税改革显然也未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从政策协调性而言,个税法案与国家的“双创”战略、人才战略不吻合。当下已由劳动力红利转为人才红利,到处“抢人”,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吸引国际高端人才,人才则意味高回报、高收入,却在个税上坚持35%、45%的累进税率,这其实是对人才战略的釜底抽薪。由于偏高的边际税率,对纳税人的反激励作用增加,造成一些合资企业把工资发到香港、新加坡等地,享受当地低税率,反而导致内地有70%的个税都是中低收入群体所交,高收入群体交纳比例很小的局面。此外,在人人可以开公司的营商环境下,个税税率最高45%与企业所得税25%严重不协调,第六、七档个税税率比企业所得税率还高出10%-20%,导致许多合理避税(不拿工资),产生新的不公正。如马云自曝从1999年创建阿里巴巴时就没有拿过工资,刘强东在大婚前宣布未来十年只拿1元年薪,因此被网友调侃“十年都买不起一杯奶茶”。然而,“零年薪”行为未必是真高尚,在一定程度是套路满满。“炮手”董明珠就曾抨击过那些只拿1元年薪甚至1分钱不拿的创始人,不拿这年薪然后各种开支走公司账就可以很巧妙地达到避税目的。而最不合理的地方是,劳动所得多征税,投机所得少征税,扭曲错误到荒唐的地步。如在中国暴富领域,几乎少征或不征税。就最热的互联网经济领域而言,如腾讯在纳税额上向来低调,甚至“沉默不语”,能够百度到的线索只有题为《2016年南山纳税百强企业名单出炉,第一名居然不是腾讯》的一篇媒体报道,难怪网友直戳痛点——“马云梦想阿里每天纳税1个亿,马化腾靠荣耀每天赚1个亿!”再如没有明确的资本利得税,让上市圈钱套现走人逍遥税外;炒房地产成风,而房地产税却“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当广大普通百姓靠勤劳很难再致富,劳动者反而成了整个食物链中最被鄙视的底层;当社会价值观普遍认为,获取财富不再靠劳动创造而是要靠资本投机时,危险即将来临,因为不劳而获的投机思维传染性太强,会很快激发全民赌性大爆炸,一旦如此,所谓的工匠精神、技术创新就将化为泡影。03用智慧化解矛盾除了上述落差和滞后,落实到具体层面,个税改革在具体操作层面尚有提升空间。事实上,任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都得接地气,不能脱离方方面面的实际。拿个税法案中的多项抵扣而言,从可操作性上看,在中国各地区离散度极大,各种复杂情况共存,国民性善巧方便的条件下,存在审核难、取证难、证明难等现实问题,而大数据能否真正做到疏而不漏,税务部门能否承受大量审核工作也尚存疑问。此次房租抵扣遭遇房东抵制就暴露了问题的冰山一角。类似这样的问题不仅存在于此次个税改革中。此前,财税58号文规定,7月1日起科技成果转化奖金可减按50%计入科技人员当月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对此科技界反应强烈,被认为是“增强了科技人员的获得感”,“将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然而,创新是全社会的事,是系统工程,不只是科研成果转化这一小段,还离不开基础教育、大学教育这几段。税收政策如何在这些环节体现?显然,在推动改革时不能为促进、鼓励而给予“非国民待遇”,亦不能为公平而公平,而是要考虑公正性。因为公平重点在“平等”,要达到公平需要两种社会条件匹配,一种是极其匮乏的物质条件,另一是极大丰富的物质条件,但就中国目前并不吻合这两种条件;而公正侧重在标准统一,更适合当下的社会进程。鉴此,推动税改,更需要智慧人而非聪明人。聪明人自以为能搞得清清楚楚,甚至可以安排老百姓生活的各项收支,计划经济就是聪明人干的活;而智慧人遵循大道至简,化繁就简,从尽可能大的格局出发,从尽可能小的细节考虑,所谓“魔鬼在细节”。只要将格局放大,将细节做细,中国税改空间还有很大,只不过大多隐藏在制度性的软肋中,如对待财产性收入,增税与减税的选择,间接税与直接税的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协调等,敬请关注后续税改文章。精彩推荐国企改革如何破局?靠什么让中国制造上台阶?揪心!中国制造业如何凤凰涅槃?为什么改革看似后退?为何强势的普京没撑起强大的俄罗斯?国家成了全球化的“绊脚石”?拨开迷雾,进军缅甸产业东南飞?——东南亚将“照搬”中国问题(福卡原创,欢迎转载)
2019年1月31日
其他
为什么流感成常客?
导读人类自以为拥有了上帝之手,殊不知也将打开基因与疾病的潘多拉魔盒。1流感又来了流感再次肆虐。2017-2018年之交爆发的流感或犹在眼前,新一轮流感又来势汹汹。根据中国新闻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微博消息,中国流感监测网络2019年第2周(2019年1月7日-2019年1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内地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继续上升,正处于2018-2019冬春季流感流行高峰期。检测到的流感病毒主要亚型是甲型H1N1,其次为A(H3N2)亚型,但也能检测到极少量的B(Victoria)和B(Yamagata)系。于是,国内各地医院人满为患,特别是儿科门急诊进入就诊高峰。根据中国新闻网的消息,香港卫生防护中心1月2日就已公布,香港正式踏入冬季流感高峰期,较2018年提早约1周。目前香港已出现46例死亡个案,当局通知191间幼儿园停课。澳门卫生局则于1月7日宣布,澳门初步进入流感高峰,预计将持续2至3个月。近日,澳门流感病人比例也明显上升,高于平时3至4倍。此外,根据新华社消息,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1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冬流感已导致美国19名儿童死亡。目前甲型H1N1pdm09流感病毒占主流。世界卫生组织1月7日发布报告称,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流感活动正在增强,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北美和东亚地区占主流。那么,为什么流感恍若成了常客?2“应接不暇”从这两年流感情况看,首先,流感之所以如此严重,一在流感毒株更棘手。当前流行的甲型H3N2病毒恰恰是流感中的“问题儿童”,比大多流感毒株更加致命。去年澳大利亚流感季就至少感染17万人,死亡超370人。二是多种病毒交叉混合流行。从去年到今年,我国都出现了H1N1、H3N2和乙型BY系同时流行,而正因型别替换,去年乙型流感阔别三年卷土重来且出现抗原性漂移,人群对此缺乏免疫屏障,以致乙型流感一家独大。三是疫苗研制赶不上病毒变异。因为迄今人类还没有完全掌握流感病毒的变异机制,因此,各国每年只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科学家的评估,以3-4年为一个周期来预测明年病毒及生产相应疫苗。而去年恰恰“脱靶”了,以致在大流感爆发时很是被动,相关疫苗的有效率极低。去年,澳大利亚估计疫苗预防H3N2型流感的有效率仅为10%,就连美国疾控中心当时都表示现有流感疫苗对当季优势毒株的有效性仅在三成左右。中国疫苗接种率仅2%,公众熟悉的三价疫苗同样未囊括优势毒株B型Yamagata。加之,病毒更快的突变频率,以致即便接种疫苗也挡不住突变病毒的侵袭。3“自作孽”然而,从更深层次来啊,人类才是病毒肆虐的元凶。伴随人类纪的到来,人口快速膨胀,人类活动前所未有改变环境:因为污水和塑料,越来越多海洋沦为没有水生生物的死亡地带;因为燃煤和工业化,全球碳排放2017年破纪录,地表温度百年上升2华氏度;因为急功近利的现代化,25年内近3亿英亩的林地被毁,全球动物数量下降29%,可人类数量上升35%……2017年1.5万科学家第二次联合签名发出最高警报,从臭氧层损坏到动植物灭绝,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不可估量。而自从人类诞生,细菌和病毒便如影随形。原本病毒静悄悄潜伏在自然界,与自然宿主共存,直到人类因为人口增长,大肆扩张,侵入了它们的栖息地,病毒才“被迫现身”。比如,禽流感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等是由于人类接触了中间宿主候鸟、骆驼等引起的疾病;1910年在东北出现的肺鼠疫,也是由于人类捕杀旱獭导致生物链断裂所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940-2004年共发现154种新型病毒性疾病,3/4是由动物传播给人类。因为物种亲缘关系越近,微生物在二者之间成功流动的可能性就越大。人类近20%的主要传染疾病由灵长类动物传播。仅大面积雨林被毁就迫使携带疾病的动物和昆虫进入人类居住区,或让致命性的神秘微生物大范围感染人类。尤其伴随地球变暖,休眠着千万年古老细菌的永久冻土带一旦大面积解冻,将改变水土性质,让僵尸病毒重现江湖,或以更强突变再度肆虐人间。4大自然的演化其实,相较于细菌有独立细胞机制,病毒仅是由保护性外壳包裹的一段DNA或RNA,只能靠感染机制寄生,利用宿主的细胞系统自我复制成长。表象看,大自然将奥秘隐匿于一套遗传密码之中,籍此创造出数以千万计的物种,之后又将其销毁,终而复始,生生不息。但本质上,大自然演化就是一部“转基因”的历史,若没有基因突变的神来之笔,根本就无法进化出人类。原始人类从非洲走向世界,面对不同食物及海拔等因素,只有基因进化才能适应环境生存下去。因此,基因突变的根源是为更好的适应恶劣环境。且不说,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得新型流行病从非洲传到波斯、希腊,仅是哥伦布发现北美新大陆,就让欧洲人带去的霍乱、鼠疫等传染病灭了近九成的美洲土著。尤其是1918年大流感首次横扫全球,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密不可分。正因一战的恶劣环境,前所未有的军队调动和人口流动,导致H1N1病毒从禽类直接突变传播到人类身上,感染近5亿人口、4000万人丧生,最终倒逼一战结束。即便从黑死病到天花,人类已进化出抵抗病菌的能力,病菌也相应演化出侵袭人体的新途径,并伴随人类脚步蔓延,随之进化。不单病毒间交换遗传物质重排基因,就是跨物种传播都产生了基因重组。之后的三次大规模流感疫情都是禽类或猪携带的流感病毒与1918年的流感基因相混合的结果,比如1957年亚洲流感毒株就由禽H2N2亚型毒株和人H1N1亚型毒株经基因重组而成。5基因突变之祸说到底,都是基因突变惹得祸,以前是自然选择,现在更多是人类改变了自然生态。殊不知,地球上最大的改变竟然还是人类。要知道,19世纪前人类平均寿命仅为三四十岁,自1928年发现青霉素,抗生素大大提高人类抗病毒细菌的能力,使人类如今平均寿命翻番(七八十岁)。就在人类自以为高枕无忧时,恰恰因人类滥用抗生素,病菌进化出耐药性,甚至可跨宿主种族传播。加之,抗生素污染进入水体、土壤,通过食物等回到人体,增强耐药性,不但让人类陷入无药可用的绝境,而且一旦超级细菌横行,30年后杀死千万人就绝非危言耸听。因为当人类第一次使用合成药物,就意味着人类放弃了自身的抗体能力,再加上,玩命的用药让现代养殖鸡鸭等繁衍速成,结果导致禽类身上的细菌病毒演化速度是人类可感染速度的150倍以上,流感肆虐也就可想而知。如此沉重的代价还是自然演进的。怎料,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将人类从医疗化学时代拉进分子生物时代。人类打开基因图谱的天书,开始修改编辑基因,有望消灭绝症,根除致病基因在世代间的传递,甚至,让人类寿命再次翻番(到120岁乃至150岁)。人类自以为拥有了上帝之手,却殊不知也将打开基因与疾病的潘多拉魔盒。因为越来越多科学家意识到,基因编辑技术会引入数百种意料外的基因突变,而且,人类立于生物链的高端,一旦随意改动基因,将产生巨大“蝴蝶效应”,或对整个地球生态带来毁灭性打击。毕竟,“人类纪”堪称一次“寒武纪大爆炸”,而每一场灾难性流行病都是人类进步造成的啼笑皆非的后果。不单从国家到企业,全球化流动加剧疾病基因的混合、杂交与进化,而且医疗技术、科技发展及文明程度,又加速了基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H7N9到埃博拉和HIV,都在人类进化中又反过来清算人类。因此,人类需理性辩证地看待基因突变。一方面,生物进化是为适应环境而产生基因漂移、突变的过程,无所谓好坏。另一方面,人类已跨进生物生命时代,不管中国愿不愿意,轰隆隆的基因经济都已是箭在弦上,若因噎废食,无异于自毁前程。因此,中国万不可错失了生物经济的大浪潮,既要发展基因经济和产业,又要合理管控、保障国防安全。只不过,能量守恒的,当人类寿命再次翻番,新一轮的自然选择会通过环境污染、气候剧变等造成各种灾难,自然消灭多余人口,这恰恰是人类躲不过的。以此看,类似于1918年那样大流感的再次爆发,是迟早的事,只是表达形式是常态化的隐形爆发,还是集中式的显性释放,将以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罢了。精彩推荐新“三国演义”吃上低价药有多难?美国道路不行,印度路线也走不下去了广州也忍不住放大招了!城市发展靠抢人?没有手机活不下去?手机到底改变了什么?兜兜转转,进进退退——营商环境、脱欧|一周趋势看点“一代”放不开手是“二代”不给力之过?——“一代暴富易,三代皆富难”的魔咒?苹果滞销,乔布斯复活就能力挽狂澜?老龄化社会:“左脑”时代消退,“右脑”时代登场?(福卡原创,欢迎转载)
2019年1月30日
其他
世界正为贫富分化付出代价|形势精要
贫富差距持续拉大国际慈善机构乐施会(Oxfam)在达沃斯峰会公布的报告显示,全球贫富差距在2018年进一步拉大。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10年,全球亿万富翁人数几乎翻了一倍,过去一年,每两天就有一位新的亿万富翁诞生。但是,同样是过去一年,全球最贫穷的一半人口的财富缩水了11%。当下全球最有钱的26个人的财富相当于全球最穷的50%的人口,即38亿人口的资产总额。有意思的是,根据英国《卫报》的报道,英国最穷的10%公民实际纳税的税率是高于最有钱的10%英国公民。贫富差距拉大导致了全球的政治乱局和经济动荡。民粹四起的根本原因就是社会不公平、财富分配过于悬殊。冷战结束后,自由市场经济扩展过度,既在古老的非市场经济国家伤筋动骨,更在世界范围内席卷所有国家,当经济全球化将世界联系在一起,所有国家通行市场经济规则,就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国民禀赋的比拼、资源要素的市场配置,而市场经济本身就内含着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产生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于是更多的底层民众在全球范围内被边缘化,而聚集在金字塔尖财富却愈发庞大。换言之,在世界经济衰退的这些年里,富豪们变得更加富有,穷人则相对更为贫困,成为一种必然。在此背景下,反精英、反移民、反全球化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2008年的金融危机发展到今天,已然转化为社会政治危机。根据国际知名政治学家、日裔美籍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民主、发展和法治中心高级研究员弗朗西斯·福山以及巴西智库Igarapé
2019年1月29日
其他
老龄化社会:“左脑”时代消退,“右脑”时代登场?
导读未来的重心明显将从“左脑”转向“右脑”,但这并不意味着“左脑”将被摒弃。01不可逆的老龄化,不得不进行的调整老龄化社会正不可逆转地加速到来。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60周岁以上人口和65周岁以上人口都比上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老龄化社会意味着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社保入不敷出等重重难题,这也将倒逼社会各层面进行结构性调整,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新旧交替下思维方式的转变。02左脑时代随着老龄化“老去”老一辈是用左脑思考的。左脑是属于逻辑、理性、功利、个人经验、分析计算的大脑,它以时间依赖、序列串行、非此即彼的定向思维处理信息。因而,左脑几乎代表着规则、体制化、标准化和大批量生产,这恰恰符合工业时代的法则,带来了集体主义的效率,也让“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实用主义成为左脑最典型的思维方式。小到“右手拿筷子”的规矩、机读卡选择题的排列,大到福特主义的效率至上、工业文明的科学崇拜等,左脑思维下的产物几乎控制着过去。而在当时的年代,左脑控制有其必然性。一来,工业化初期市场配置资源的力量薄弱,只能依靠行政手段集中力量办大事来实现国家战略。二来,原始资本积累靠的是精打细算,理性而非感性,科学而非直觉,用效率为上的标准化生产来夯实实体经济基础而非构架乌托邦。因此,工业文明本身就是在左脑支配下的文明,理性和科学即是其两大法宝。但如今形势已让左脑控制时代的前提正逐渐消退。其一,计算机化、小型化、数字化、因特网等技术破除了世界所有的墙,让资本、技术、信息的民主化同时到来,科技进步已证明左脑的功能是可以被取代的,技术可以更有效率。其二,交换、生产、交易、创新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特别是中国正面临这五种方式的横切,让越来越多人从生存、温饱等实际的理性需求转向娱乐、幸福等感性要求。GDP变颜色就是对这种社会需求的呼应。其三,“科技华山一条道”已被证伪,资本、文化、人才等各要素在市场化、工业化、虚拟化等多形态冲击下,不断拆并嫁接、综合整合,而这种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并非理论上的逻辑推导和系统分析就可以,而需要即兴的灵感、执迷于细节的领悟和创造力。其四,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信仰正悄然转化为对艺术、创意的推崇。一方面,相比以往人们对律师、会计师和审计师等“吸金”行业的追捧,喜欢从事艺术、文娱和设计工作的人不断增多。单是在中国,艺考报名的火热就是明证。另一方面,创意正成为世界性潮流。新加坡以设计、艺术和媒体为三大支柱的创意工业成为其经济增长的引擎,成就了其亚洲创意枢纽的地位,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创新能力。03从“左脑时代”到“右脑时代”伴随着老龄化,左脑控制显然也随之消退,而在新经济文明下成长的青年一代的思维方式已从“左脑”转换到“右脑”。右脑是属于灵感、直觉、音乐、艺术、宗教等可以产生美感和喜悦感的大脑,它以空间依赖、直觉模拟的创造性思维处理信息,为人类打开跳跃、奇幻的想象空间。右脑代表着个性化、虚拟化、创意性和时尚性,而这恰恰与全球多种文明的渗透、多种方式的交叉、多种需求的融合相匹配。为了便捷,网上购物、手机订票、在家办公成为新方式;为了娱乐,移动互联网、网游竞技层出不穷,更有甚者“第二人生”让人活出另类人生,正是年轻人右脑化下的产物。右脑对左脑的反制与颠覆早已登场。新经济、新科技的发展让投资不再拘泥于看实体业绩,看的反而是想象空间,谁的故事好听,谁就能左右预期,股价就升得快,能融到更多的资金,这在过去一段时间不断上演。当下,越来越多的公司重视娱乐化趋势,让重视娱乐感和正确地浪费时间反而成了有效率的体现,诸如此类恰恰预示着“右脑”膨胀的发展空间。04“左脑”+“右脑”创造新空间未来的重心明显将从“左脑”转向“右脑”,但这并不意味着“左脑”将被摒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等依然是不变的真理,逻辑、计算等左脑化的思维方式仍然受用,只是影响形势的变量增多,因素间相互影响,再加上预期等不确定性因素的权重加大,在大时代的拐点,科学、理性的思维框框反而束手束脚,跳出框架的“右脑思维”可能更切合实际。因此,老龄左脑化、青年右脑化这两股牵引力很可能将展开“拉锯战”,让问题不再是非左即右的选择题,而解决方式也将变成“既左既右”又“非左非右”的中间道路。这种思维方式的切换将带动社会各层面的“动荡”,急速地把社会拉入一个新商机时代。一方面,随着未来社会重心从左脑到右脑,从理性到感性、从科技到情感,从效率到满足感的切换,对商品的要求也将从功能到美感、从有用到娱乐、从单向到互动、从物质到精神进行转换。这种变化并非靠抽象思维或是呆板的模式操作所能感觉,而要靠亲身体验和自我摸索。免费试用、免费品尝、家电互动区、样板房试住等已逐渐让体验式消费成为主流。体验经济的全面登台,预示着未来社会将是“以人为本”,那么满足人的各种情感需求就成为新商机的源泉。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中就提出右脑时代应具备的“六感”即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和探寻意义。而商机就蕴含在对这六感甚至更多情感需求的体验中,比如,医生用“欢笑瑜伽”(娱乐感)治愈病人;废弃旧工厂变身现代办公场所(设计感)等,无疑将带来产业边界的重构,致使大量新产业、新业态的涌现。另一方面,不管是用左脑想问题的老一辈,还是右脑化的新一代,在这个综合整合的大时代,谁能代表最大多数人利益,谁就能最终取胜。换言之,谁能将“左脑”、“右脑”结合起来,谁就能摆脱束缚,让各种要素在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催化下融合、碰撞,从而不再仅仅是寻找商机,而是创造商机。精彩推荐苹果滞销,乔布斯复活就能力挽狂澜?中美贸易摩擦正走向第三种前景|一周趋势看点吃上低价药有多难?美国道路不行,印度路线也走不下去了房租抵扣的好处被房东搅黄了?——另有“隐情”?你想要他脑袋里的知识,他想要你口袋的钞票——为什么知识付费越搞越砸?靠什么让中国制造上台阶?揪心!中国制造业如何凤凰涅槃?国企改革如何破局?(福卡原创,欢迎转载)
2019年1月28日
其他
再掀汽车、家电消费潮?——消费主战场在转移|形势精要
将出台刺激汽车、家电等热点产品消费的新政策1月8日晚间,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放出重磅消息,将出台刺激汽车、家电等热点产品消费的新政策。消息一出,A股应声上涨,特别是汽车、家电等板块领涨大市。而这也让人想到十年前。当时,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为稳定经济,国家先后放松了房地产调控政策和推出家电下乡、城镇的以旧换新、节能惠民的三大家电政策,补贴鼓励购买1.6低排量汽车。这些政策对稳定当时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如今,由于房产变性质,坚持“房住不炒”,当初的“三拳”(房产、家电、汽车)变“两拳”。而对于这“两拳”,相关分析认为,无论是家电还是汽车,都难以复制当年的辉煌,也就是说,预期政策出台后影响有限。这背后的核心其实是对消费趋势的判断。今年以来,关于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一直争论不休。福卡智库认为,由于支撑消费升级与导致消费降级的周期同时存在叠加,导致消费降级与升级复合。不过,分阶段来看,大方向上,主旋律是消费升级,中国已经到了大消费时代的门口。只是,相比实物领域的消费升级,服务消费才是代表未来的消费新方向,是消费升级的主战场。不过,大消费时代的到来,离不开消费环境的整治和消费相关制度的支撑。否则,大消费时代难以实质性启动。因此,在原有路径难以达到预期的条件下,后期在形势所迫、问题倒逼之下,内部市场的制度、税收等方方面面也势必将进行一波大改革,从而改善内部市场消费和营商环境,扩大内需。关于消费相关问题,“收听德培”的“大消费时代”中有详细分析论述。了解详情可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收听德培”二维码。裁员潮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裁员”消息就不绝于耳。裁员领域从传统制造业到金融、互联网,几乎全覆盖。12月29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在中国住房支付能力指数发布暨纪念住房制度改革20周年研讨会上指出,目前金融机构的裁员率已经达到了10%。根据媒体消息,互联网领域,从知乎、锤子到美团、比特大陆、新浪等,都在收缩战线,裁员过冬。跨国巨头同样未置身裁员潮事外,福特、通用、宜家、拜耳、富士康、庞巴迪都赫然在列。为此,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再一次被重点提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在此前召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当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这些都会对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和就业带来影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2019年1月15日
其他
二次城市化将加速经济大发展?
编者按中国经济还会有大发展,二次城市化将会成为重要推手。二次城市化究竟有哪些要点?请听德培分解。对于之前中国经济起飞期预测成功,我当时是有5加1的变量来证明中国将进入起飞期。最近我们又有新的报告出来,二次城市化有六大要点:第一个是,特大城市外围式发展;第二个是大城市,也就是二线城市、省会城市,釜底抽薪的发展;第三个是县级市区域性发展,
2018年3月5日
其他
【2018新时代起点4】国策之基本矛盾变了
我说:“7、8年前你们也请我来的”,当时我站在主席台第一句话就是:“如果大连参与了渤海湾的重化工建设,那大连的未来是黯淡的。”第一排的领导脸色先黯淡了......这次是市领导请我去。
2018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