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交汇期!“十四五”面临四大拐点!

王德培 德培论道 2022-06-10


▼ 路的尽头,仍然有路,只要你愿意走;有时,看似没路,其实是该拐弯了。

导读


适逢“百年一遇之大变局”,“十四五”面临中美关系大转折、产业行业大洗牌、区域发展大联动、商业模式大变革四大拐点。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准确研判“十四五”时期国内外所出现的新变化,对于制定“十四五”规划蓝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不仅是避免路径依赖误入歧途,亦是为了开好局、起好步。


而“十四五”开局在即,适逢“百年一遇之大变局”,无论是国际背景,还是产业发展,或是区域经济,以及商业模式,都面临着大拐点、大切换。

 



首当其冲的是中美关系面临大转折。



自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中美关系走过了风风雨雨的40余年。其间有蜜月、有合作、有竞争、有博弈,却未尝见当下贸易战之持久与激烈。


其根本原因是中美双方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建交之时中国GDP仅是美国的5%,如今中国GDP已达美国的66%。而美国在维护其当代世界霸主地位过程中,存在一个“60%定律”——当另一个国家经济规模达到美国的60%,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甚至有快速赶超美国的可能之时,美国就一定会将其定为对手,千方百计地遏制住对手的成长。不管是当年的苏联、日本,还是现在的中国,概莫能外。


可以说,60%这个数字已成美国心中的“魔障”。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以6%的速度增长,美国经济按照最好的光景3%计算,到“十四五”末,中国GDP将是美国的80%,中美“打架”的局面或将逐步兑现。


由此而言,当下谈谈打打的中美贸易战不过是“十四五”期间中美关系大转折的肇始。中美从朋友到对手,这将导致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熟悉的发展“套路”发生转折性变化。


一,鉴于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国,其对我国商品征收高关税,在无法找到完全可替代市场的情形下,外需紧缩将成新常态,中国外向型经济必然面临全面调整。


二,美国对我国引进技术进行封锁,警惕中国对外投资,这将给我国利用国外技术、品牌等造成更多障碍,科技创新成为当务之急。


三,在与美国的“一对一”谈判中,我国在降低关税、开放市场、保护知识产权、削减国有企业补贴等诸多方面面临美国的高标准压力,倒逼中国从红利经济阶段进入规则经济阶段。




第二,产业(行业)进入大洗牌。



从国际上看,国际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出现变化,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制造业回流;低收入国家凭借成本优势,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而发展中国家一直以来依靠的廉价劳动力不再构成其参与全球分工的核心竞争优势。


从国内来看,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走上政府与市场“联手”去产能之路,去产能从钢铁、煤炭、汽车等传统行业蔓延到消费、科技、媒体等新兴产业。


与此同时,进入以5G为标志的新一轮技术突破期,信息产业、智能产业、生物生命产业、绿色产业等新经济产业全面登堂入室。


政府、市场、技术三股力量叠加,使行业洗牌路上充满血腥。彼得·德鲁克口中的“工业中的工业”——汽车产业,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行业性的“天塌地陷”,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创28年以来首次下滑,截止到2019年12月,汽车产销已连续17个月出现同比下降,而那些在2017年汽车产业巅峰时刻“杀入”的企业无不被高位套牢。


在中国纵横驰骋多年的国外汽车巨头也没好到哪去,有着80年历史的大众经典车型甲壳虫于2019年7月10日正式停产。


1955年甲壳虫总产量达到100万辆,1962年第500万辆甲壳虫下线,1967年1000万辆下线,1972年打破福特T型车生产记录,成为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单款车型,如今时移势易,甲壳虫销量一路萎缩,2014年、2015年、2016年全球销量分别为9.1万辆、 6.4万辆、2.5万辆。在销量与情怀面前,终将以利润为导向。


不仅是传统产业,就连红极一时的网络电商也概莫能外,美妆电商平台乐蜂网、奢侈品电商平台尚品网和生鲜电商平台迷你生鲜都关门大吉。不仅如此,前两年让人眼热的医疗健康行业,2019年关闭公司数量上升至19家。


此外,曾经“唯快不破”的快时尚行业也正在集体溃败,Forever 21退出中国的消息还没多久,紧接着就传来美国总公司寻求破产保护的噩耗,Topshop母公司Arcadia集团也申请破产,ZARA母公司Inditex2018全年净利润创五年新低,New Look则在2018年全年亏损了7430万英镑,H&M放缓开店速度,而快时尚“中国门徒”们的日子也与全球同此凉热,本土快时尚品牌如美邦服饰、拉夏贝尔等,也都面临着线下渠道缩减、净利润下降的困境。


由此而言,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建立在惨烈的产业洗牌基础之上。




第三,区域发展大联动,由单打独斗转向协同发展。



在过去的40多年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曾被解释为“地方竞争”,即地方政府为吸引资本、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而在税收、土地、销量等招商引资方面开展的跨区域竞争,堪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被经济学家张五常赞为“历史上最好”的制度,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也认为,“没有什么因素可以比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更能解释中国经济的奇迹”。


而长此以往的单打独斗,导致了地区之间画地为牢、各自为政、以邻为壑、产业同构、资源浪费、千城一面等各种现象,并在更大范围内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如愈来愈大的南北差距。


尤其是在当前二次城市化、区域一体化(初级阶段)、交通便捷化和信息光速化的共同作用下,“抢人”、“抢钱”、抢产业在各地白热化。然而,物极必反,当地区同构化走到极端,必将倒逼地方竞争回摆。


同时,基于政治上的推进和户籍制度上的安排,如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等,地方竞争优势被大范围消解。


再加之中国城市化进入城市群、都市圈演进阶段,目前规划发展“19+2”个城市群,以及提出34个都市圈建设,地区小圈子被打破,最终将趋向区域协调联动式发展。


鉴于此,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地方政府在“十四五”期间与其摒守“竞争”思路,不如调整为寻找新地缘。




第四,商业模式大变革。



一边是“红利时代”的逐渐消解,另一边是“科技时代”的遽然开启,工业文明已然到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生命科技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给世界带来全新的变化,商业模式也将面临大变革。


福卡曾将商业模式概括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抢风口、抓红利、“贸工技”、“技工贸”、事业情怀(参见《中国崛起需要啥样的商业模式?抢风口、抓红利……企业模式迭代五层次》),没有任何一种模式能够长期“独占鳌头”,能否迭代和进化决定着其是否延续和涅槃重生。


抽象而言,商业模式变革方向在于链接与生态,从白桦林时代演进到一个热带雨林的时代。所谓白桦林,是指原来的商业模式大多是高度同质化,一眼望去,大家都是同一样的物种,高高低低一起奋力生长。而热带雨林是一个生态圈的概念,这个生态圈里面各物种都是共生共存的,即便是一片苔藓,也是不可或缺的。


莎士比亚在戏剧《暴风雨》中写道,“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无论是闪耀辉煌,还是惨淡经营,“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四大拐点将至,地方与企业还需不畏将来,不念过往,顺应时势,把握趋势。



越复杂的表象

越有深刻的真相

我们旨在

破解复杂,预测未来

关注我们

让你多一双慧眼



精彩推荐

圣诞节能过?不能过?洋节背后的中西文化碰撞······

农民苦、农村穷、农业到了危险的边缘!农业发展到底走什么路?

中国崛起需要啥样的商业模式?抢风口、抓红利······企业模式迭代五层次

美国式微是特朗普的错?中美大命谁“安排”?

鹤岗、玉门、鸡西、双鸭山······这些收缩型城市注定被时代抛弃?

游行、骚乱、街道变战场!政治基础变了,政治家烦了

大冲击、大洗牌、大调整、大变革,汽车洗牌路上充满血腥

孤独死、养老难,如何才能老有所依?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原创视频内容请关注“德培论道”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