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避免输给“两个时代”?

王德培 德培论道 2022-06-10


▼ 离别的脚步,是为了追寻时代的进步。

导读


近40年来,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形势之变,一是科技的迭代,二是传统红利的终结,跟不上趟的企业往往输给“两个时代”。




马云那句“2019年将遇10年来最大倒闭潮”似乎一语成谶。


2019年,各市场都进行大洗牌,仅在上半年就有500多家汽车销售公司倒闭,全年400多家房地产企业、超过100家电池企业、18710家游戏公司倒闭,1884家影视公司关停,超34个早教品牌遭遇倒闭、关店、跑路……


到底是经济环境恶化了?还是行业不行了?亦或是人出问题了?


面对企业败局,人们一般都会瞄向经济周期波动、外部环境收紧、政策无常、行业过气、管理不灵、人才缺乏等原因。


为此,许多企业家想方设法游说有关政府部门给政策,大举招揽人才,并多方参加行业联谊会、上EMBA培训班、游学国际名校以寻觅经营管理之道。


其实,一些企业近来呈崩塌之势,主要原因不在于外部环境,因为即便业界凋敝成灾,总有些企业会如鱼得水,风生水起。


不在于管理,因为管理仅是企业经营的辅助环节,它是对人的,过于严格的制度和管理流程反倒会“反人性”,所以现今企业趋向可以随机调整的“灰度管理”,传统语境中的“管理”地位弱化。


也不在于文化,因为企业文化代表着时间的沉淀,企业若形成了特定的企业文化,对过去企业行为进行收敛和总结时适用,但面对业务调整往往会“力不从心”;况且,若没有一定的积累就去仓促树立企业文化,容易空有“形”却忽视了“神”,文化不是企业制的关键命门。


更不在于人才,韩非子告诫古代帝王说“世界上最不可信的就是人”,现代经济中人才是流动的,企业着重使用而非占有,而使用人才途径各式各样,这也决定了所谓的“人才荒”只不过是个伪命题。


那么,导致企业停摆、落魄的“硬伤”究竟是什么呢?这就需要从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去挖掘原因。


关系企业兴衰成败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莫过于商业模式,毕竟,商业模式是企业内外各种各样的交易关系和连结方式,与投融资、满足消费者需求、企业盈利直接关联,乃企业生命之本。



触礁企业的商业模式


任何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商业模式,就触礁的企业来看,商业模式概括来讲分为以下几类:


(1)企业成立时就遭遇商业模式瓶颈,后期的运作是山寨他企的。


先前的野蛮生长期,有的企业根本没有思路,同行中其他企业客户选精英,其也选精英,其他企业重营销,其也重营销。不过,商业模式一经总结复制,其边际效应递减,走向衰亡即是必然。


上世纪90年代,电视广告太容易模仿,秦池连夺央视黄金时段广告“标王”,却把自己作死。


(2)自创的商业模式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缺乏洞察力、先见力,难免会踏空。美国第二大零售商、全球最大的家居建材超市家得宝,以其美国的“单店经营模式”来操作中国市场,因水土不服致连年亏损,不得不关闭中国的所有七家大型、综合的家居建材零售商店。


(3)自创的商业模式一开始是对路的,也曾带领企业走向了成功,但慢慢力有不逮了。


眼下处于大时代拐点期,从消费互联化到产业互联化全面协同升级,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无人驾驶等技术不断实现新突破,人工智能快速地介入社会,体验升级渗透到细微之处……


商业乱世中一切都在快速变化,而企业没有根据前线的炮声和战火及时判断、快速反应,说白了,就是形势变了,商业模式却没有做到审时度势、蜕变升级,仍以原来的模式为蓝本并照搬不误,企业必然会翻船。



跟不上趟的企业输给“两个时代”


企业模式未随“势”的变化而调整,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此属企业输给了自己,也输给了时代。


具体来讲,近40余年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形势之变,一是科技的迭代,二是传统红利的终结,跟不上趟的企业因此会输给“两个时代”:


第一,输给“科技时代”。


科技赋能产品,是企业的“核武器”。然而,科技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摩尔提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每隔18-24个月会增加一倍”,但Google前CEO施密特却提出“一个IT公司如果今天和18个月前卖掉同样多的产品,它的营业额就要降一半”,该“反摩尔定律”逼迫着硬件设备公司的科技更新速度实际上会远超摩尔定律。


问题是,以某项科技为支点托起一片市场、获得一定成功的企业往往偏好“延续性创新”,其公司资源配置流程的设计只专注于被证明了的市场面、聚焦最有利可图的顾客,即沿自己的固有优势纵向发展,而“反摩尔定律”下横向层面的技术铺天盖地,不乏抓住市场尖尖角的“颠覆性创新”。


这些暂时领跑企业却由于船大难调头、存在高的试错成本和沉没成本,亦或以为“颠覆性创新”缺乏现成的市场需求,出于成本核算和市场份额的考虑,认为“不值得投资”,如此,就丧失了调整的窗口,为颠覆性新技术埋葬他们敞开了大门。


典型的例子如诺基亚,从1996年开始,诺基亚手机连续15年占据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先进的照相技术、移动音乐、移动游戏等创新是成就诺基亚帝国的主因。


但体验经济降临,诺基亚仍坚持“品质、功能过硬”的老路线,当苹果独创性地推出全触屏、电话与因特网相结合、并带各种应用软件的iPhone机时,诺基亚高层不屑地嘲讽到“这是个不带键盘的板砖”!


不幸的是,横插一足的苹果科技恰与体验经济相匹配,遂掀起强大的“爱疯”浪潮,几年后诺基亚手机反而被人当成“板砖”,静静地躺在抽屉里,让人们能时时凭吊,追念青春。


诺基亚高管在同意被微软收购后的那场认输仪式上煽情地说“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在场的几十名高层人员情不自禁地落泪。殊不知,其输给了“科技时代”。


第二,输给“红利时代”。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期,滋生了制度红利、政策红利、全球化红利、市场化红利、房地产红利、劳动力红利、政商关系红利等,一批胆子大、嗅觉敏的企业家开启腾飞的征程,向宁围镇政府买断工厂股权、走上市场化的万向集团,收购30多家国有饲料企业、迈向全球化的希望集团,与政治离得很近的南德集团等都一度成为商业图腾,温州还炼成“低价强攻”的生意经,并涌现炒煤、炒房、炒币“炒经济”,引爆了财富裂变。


但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劳动、税收等制度逐步健全)、审批经济缓慢退潮以及逆全球化抬头,早期的各项红利逐渐消逝。


新科技背景下,即便被创客们追捧的短视频、共享经济、小程序等风口,因“狂热——泡沫——破裂”规律难改,也已被证明“风停了,摔死的还是猪”,风口已沦为风暴。




时势已变,然而,有些企业家仍沉湎于找红利、抓风口、摘“低垂的果实“,“选择大于努力”、“没有功夫跟那些思想还在原始社会的人磨叽”、“抢钱才是硬道理”等论调不断,某公司启动“饿狼行动”——不为入职三年以下的员工交社保,全员执行997工作制,在法律的边缘疯狂试探;


百度的竞价排名竟为强制加价、乱治疗、害命图财的“莆田系”医院撑腰,连李彦宏的“院士梦”也因此遭反对;


威丰稀土还寄望于地方政府这位“董事长”来运作;


“伟大茅台”仍停留在政商关系旧格局,搞权权、权钱交易,命运多舛……



没有紧随红利“病变”与切换的态势而调整商业模式的企业终将因时代错位被修理。



企业模式新时代趋势特征


转型拐点是商业模式的试金石,企业若与形势、趋势背道而驰,只有死路一条。


其反向启示则是企业若看清形势、抓住趋势,并采用与之匹配的商业模式,将能够避免输给“两个时代”,趁势开辟企业模式新时代。


既然依形势随机应变是企业行走江湖的关键,结合当下形势演变,企业模式新时代的趋势特征将有:


(1)嵌入“知变、应变、适变”基因。


势比人强,变墨守成规为适时变通,这看似是套话,流口常谈,实则是思想上的根本性颠覆。企业将从“敲定路线、一以贯之”的机制向“变动中明方向”的机制转变。


(2)开放、平台的作用将凸显。


科技爆炸期,破坏性技术或诞生在别人的车库、车间,被自己轻视的“小趋势”不经意间就发展成“大趋势”,因此,企业将敞开自我边界,与外部混沌融合,将及时捕获发展新技术的时间窗口。


开放也将使企业在原来的直线职能、事业部等平面组织之外,嫁接产业链上下游、竞争者等立体组织,进而将价值网络最大化。


(3)生命型商业模式将进一步突起。


背靠各种红利和宏观经济繁荣而顺风顺水的日子过去了,金融危机进入第二阶段,迷恋资本市场的浮华、赌徒式赚快钱的做法难以为继,企业将沉下心去,专注功底与创新,做事业,赚慢钱,收获的将是稳健的实力和强劲的生命力。


(4)个体化模式将不断进化。


越在共生生态中,个性化模式越容易抢占引领地位。电商B2B、B2C、C2C、C2B、C2F多重业态,物联网万物互联,新应用、新设计层出不穷,加上自我的集成、机制,都在打开个体化路线的空间,如塑造自媒体品牌等。


企业模式进入新时代,将犹如一股清风,或带来中国企业界气象一新。



越复杂的表象

越有深刻的真相

我们旨在

破解复杂,预测未来

关注我们

让你多一双慧眼



精彩推荐

中国崛起需要啥样的商业模式?抢风口、抓红利······企业模式迭代五层次

游行、骚乱、街道变战场!政治基础变了,政治家烦了美国式微是特朗普的错?中美大命谁“安排”?游行、骚乱、街道变战场!政治基础变了,政治家烦了鹤岗、玉门、鸡西、双鸭山······这些收缩型城市注定被时代抛弃?水质恶化、垃圾堆积、“癌症村”······农村将成环保主战场!大冲击、大洗牌、大调整、大变革,汽车洗牌路上充满血腥

水质恶化、垃圾堆积、“癌症村”······农村将成环保主战场!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原创视频内容请关注“德培论道”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