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企改革仍是重头戏!三大动向主导改革

王德培 德培论道 2022-06-10

▼  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

导读


从2019年开始,今后的三年都将是国企深水区改革的攻坚之年,三条线路交叉并进,或在融合中相互依存,进而实现“国进民亦进”。



对国企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好”在就国企效益而言,2018年央企实现营业收入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利润总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创历年最好水平;2019年央企实现净利润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的净利润增速。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9年1-9月国企营业总收入44.9万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地方国有企业18.9万亿元,同比增长9.2%。1-9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逾2.7亿元,同比增长6.6%,高于GDP同期增速。


“坏”在国企改革在高负债经营下进入啃硬骨头的深水区。


从国有资产“家底”看,2018年底全国国企(不含金融企业)总资产210.4万亿元,总负债135.0万亿元,负债率64.16%,其中央企资产(80.8万亿元)占比38.4%,负债率67.7%。而金融国资总额高达264.3万亿元,负债更以237.8万亿元创下89.97%的高负债率。


其实,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数量已从最初的189家缩减至如今的96家,减少将近一半。


2017年底央企完成公司制改制后,仅是为提高产出效率抓好压减工作,存量法人就减少超1.4万户,以压减26.9%提前超额完成20%的目标任务。


进入2019年,国企改革明显加速。从“南北船”合并为中国船舶集团,到保利与中丝重组,再到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挂牌组建……


央企重组整合步伐加快。


不止于此,2019年,央企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超过1000户,通过资本市场、产权市场引入社会资本超过1500亿元。


目前,国务院国资委已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正在广泛征求意见,方案有望在一季度报批印发。


由此可见,国企改革还将向纵深迈进。


那么,接下来国企改革将如何推进?福卡智库认为,将呈现三大动向:





动向一:“合”。




包括南北车、宝钢武钢、国电神华、中电投与国家核电等都是典型的剧烈改变行业格局的大型国企合并。


去年“南北船”合并,表面看是两大集团产品类别重叠度较高且各有优势和短板,合并后将有利于内部优势互补、减少无效重复竞争、统筹发挥产业协同效应;进一步看是因为全球造船业处于产能过剩的低迷期,“南北船”合并将有利于提升我国船舶业的综合竞争力。


再加上,韩国航运巨头任由倒闭的前车之鉴——2016年8月韩国第一、全球第七的韩进海运破产,致使全球航运供应链发生瀑布式灾难效应,全球物流的混乱震动整个全球经济,更把当时的韩国经济震懵了。


以此可见,当涉及全球产业格局的位置之变,就不能任由市场自由竞争,因为这背后代表的是国家利益的竞争,无疑需要政府干预。


为此,日韩大型造船厂都已相继联盟或整合,中国又怎能不快马加鞭形成自己的“中船”?毕竟,造船、高铁等行业属于全球竞争,央企合并有助于集中资源增加外部竞争力。


中国南北车合并后,虽然对内仍是两个企业,但对外就是一个企业,就连德国西门子与法国阿尔斯通都合并铁路业务,以便与中国中车抗衡。


显然,中字头正在合成做大。有意思的是,当下的南北船其实原本就是一家,正如2002年国家电力一分为七、中国电信南北分拆等。


如果说过去的“分”是为了推进市场化改革、各有侧重的内因所致,那么当下国企的“合”更多出于全球性去产能的背景下、因中国被顶在杠头上导致外部压力促使内部整合罢了。


因为美国已将中国当作最大竞争对手,从贸易摩擦到科技摩擦,甚至将航母都开进南海不断威慑中国。


即便中国有了“辽宁号”,第二艘国产航母“山东”号也正式入列,并以兵舰“下饺子”壮大海军,问题是合并前的“南北船”各自为政、内部竞争,尽管在2015年3月实行高管对调,也解决不了材料、技术、市场在内部的封闭。


因而,为了航母现代化、让兵舰以最快速度、最优效率生产与协调,与美国军工抢时间、拼实力,只有两船合并才能打破内部藩篱,集两船之长共同打造“国之重器”。


由此,未来不止于合并国企形成“中船”等大央企来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地方国企也将以平台化、集团化联合做大做强,比如三亚国资委构建“2个平台公司+6个产业集团”,即是明证。





动向二:“混”。




去年3月全国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所谓混改不是单纯的股权多元化,而是在国企中引入非国资、在非国企中引入国资,进而发挥不同性质所有权的各自优势,进而做大做强混合所有制企业。


毕竟,让美国头疼的华为,不是中字头,却胜于中字头,仅是每年几千亿美元的科研投入,就远非一般国企所能比拟,也昭示着市场化机制的优越性。


“混改”的“混”是坚持市场化方向的“混”,来容纳不同性质的股权。

 

虽然混的方式看上去正降低国有股权的比例,但这并不等于放任国企“私有化”,而是通过改组和新设国有投资运营公司,实现从以往“管人管事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进而让国企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带来专业化分工,推进市场化来改善效率的同时兑现国家战略及社会责任的担当。


这从“京沪高铁急着上市,却不想赚钱”即可见一斑。


今年1月16日,京沪高铁成功登陆A股。京沪高铁途经东部沿海人口密集省区,通过省市总人口占全国的 27.32%,GDP总和占全国的 35.2%,连接着京沪两大超级枢纽,是全国众多高铁线中为数不多的盈利线路。


从2016年至2019年,京沪高铁盈利逐年上升,2019年前三季度其净利率高达38.1%。若以天来算的话,它在2019年每天的利润为3487万元。


本来这样一个“赚钱机器”上市,不少评论都大加赞赏,觉得应该买入国家名片中的核心资产,然而类似京沪高铁这类巨无霸国企上市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赚钱、然后分钱,而是要把小老弟们都带动起来,一起富裕。


看京沪高铁这次IPO募集资金的投向就明白了:其所募集的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收购京福安徽公司65.0759%的股权,而后者现在正处于大幅亏损的状态。


目前央企混改比例高达七成,即便已“混”也仍有“改”的空间。


只不过,这次对国企的放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不单在完全竞争领域允许社会资本控股,而且去年6月国资委发布的授权放权清单,重点选取了规划投资与主业、产权、选人用人、薪酬激励、重大财务事项等5大类、35项授权放权事项。


不单在主业管理、产业进退、资本运作、中长期激励机制建设等为央企“松绑”,还层层落实到各级子企业或管理主体,加快子公司混改、内部业务板块整合、选聘职业经理人等。


这表明“混”是第一步、“改”才是重点,并以实用性为主,恰恰是对当年国资委上收权力再度回归到下放权力的“否定之否定”。


但混改不止于国企名义上的“退”,国企内部就出现了地方国企“央企化”。自云冶集团并入中铝集团后,从重庆盐业并入中盐集团到港航控股并入中远海运等,多数都将地方国资无偿划转给央企,以便做大做强做优央企。


随着三年行动方案即将出台,预计国企混改试点范围还将扩大,未来不仅仅是母公司的混改,授权放权后的子公司混改空间更大,或可引入境外投资者进行战略性混改,或可股权转让进行退出性混改,未来在高管市场招聘、股权激励与工资分配权等都将拥有更大自主权。





动向三:“导”,即政府主导。




自2016年混改“6+1”试点(东航、联通、南方电网、哈电集团、中国核建、中国船舶六大央企和浙江省的试验田)切入垄断领域以来,且不说,2017年联通混改就是在政府主导下引入了阿里巴巴、百度、腾讯(BAT),到如今华为之所以能承受美国打击,除掌握未来5G等技术前沿外,还有政府的背书与国家的鼎力支持,其中就包括让BAT在5G应用和布局上积极配合华为。


尤其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不单国企对外竞争要兑现国家意志,就是民企走出去在外代表的是中国企业,也是要有政治觉悟的。


马云对此心领神会,也善于纵横捭阖。早在支付宝、余额宝抢了银行的饭碗时就向国家坦言“只要国家需要,就把支付宝送给国家,并将阿里巴巴定位为国家企业”。


只不过,阿里巴巴的成长少不了外资,但当外资大股东背离中国利益,就让阿里巴巴尴尬了。当软银抱紧美国爸爸大腿,不单跟着美国抵制华为,还卖出7300万股阿里股票、套现111亿美元投资美国电讯时,马云瞬间警觉,立马拜访国资委,背后意图不言自明。


要知道,阿里不管是和中国电信的战略合作,还是介入中国联通的混改,抑或是和中移动合作智慧物流,共建布局5G都已是板上钉钉。


一边,阿里和央企拥抱推动5G发展;但另一边,大股东软银正抛弃华为5G。孙正义和马云显然渐行渐远。


但即便软银多次减持也依然以持有阿里25.9%的股份占据大股东之位,因而,未来阿里与软银的切割很可能借助于央企混改来稀释大股东股权


去年5月,云南联通的混改让三家民企“瓜分”云南16州市联通经营业务,意义堪比在电信成立“特区”,在产权制度改革上效仿安徽小岗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诸此种种,足见政府主导民企混改、成就国企改制的版本升级。





三者融合并进




由此,不管是“合”、还是“混”,抑或是“导”,从2019年开始,今后的三年都将是国企深水区改革的攻坚之年,三条线路交叉并进,既有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又有自发重组自下而上,以点带面,分阶段、多层次从试点先行再到全面铺开。


不止于在产能过剩领域全面清退高耗能、劣势竞争的僵尸国企,在竞争领域合并同类项重组国企,还在于垄断领域的混改,既要释放市场化改革,又要更好代表国家走出去,在电信、电力、石油、军工、民航等领域或出现“合”、“混”与“导”的融合。


尤其伴随汽车行业性的拐点到来,汽车国企的断臂求生,不乏抱团取暖、战略性混改等,更不排除出现“中国神车”的可能性。


说到底,企业应摒弃所有制迷信,因为国企、民企与外企的边界正在模糊,跨国企业都变成了全球企业,中国企业也将在走出去中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有些民企虽不是国营,却是国家主导,而有些国企尽管股权是国家的,却像民企那样完全实行市场化机制,如此在融合中相互依存,进而实现“国进民亦进”!



越复杂的表象

越有深刻的真相

我们旨在

破解复杂,预测未来

关注我们

让你多一双慧眼



精彩推荐

中美贸易达成阶段协议,美国鹰派开始败退之路?

卖房救命、投机、啃老本······汽车产业链如何裂变、分化?

中美竞拼5G,“农村包围城市”再次胜出?

脸书Libra失败了?货币和平演变大幕正徐徐拉开!

一边合,一边分!车企战略大挪移!

中国股王也绷不住了?白酒业盛极而衰?

有城市房价直奔“冰点”,有的却两位数上涨!“十四五”房地产呈现S形?

5G不行拼6G!美国的战略算盘能否兑现?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原创视频内容请关注“德培论道”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