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边合,一边分!车企战略大挪移!

王德培 德培论道 2022-06-10

▼  战略不仅在于知道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停下什么。

导读


传统车企受制于工业经济思维、舒适区边界束缚;新势力又苦于造车之难,难道车企们都难逃自己的宿命?


大洗牌压力下,各大车系纷纷上演分分合合的戏码以图破局。


一边是拉帮结派形成合力,结盟合作愈发频密:


从2019年2月宝马和戴姆勒这对“世纪冤家”冰释前嫌合资成立5家出行公司,到7月大众与福特加强在电动车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


再到11月丰田与比亚迪合资组建纯电动车研发公司,紧跟着12月造车新势力蔚来和小鹏在充电网络方面达成合作,以及标致雪铁龙(PSA)与菲亚特克莱斯勒(FCA)两大汽车集团宣布合并,新公司将有望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合并已然成风。


就在PSA通过FCA合并方案刚过去5天,国内的上汽和广汽两大汽车集团就迫不及待官宣合作。此外,虽然一汽、东风、长安是否会合并目前仍没有定论,但三方之间的合作态势,一直在引发外界关于“三大汽车央企合并”的联想。


另一边却又形成分拆之势,2019年11月,戴姆勒集团正式完成了架构重组,集团业务一分为三(梅赛德斯-奔驰公司、戴姆勒卡车公司和戴姆勒移动出行公司);


同样的招式,大众集团也在筹划,早前就爆出旗下12大品牌将按市场定位拆分为4大公司;包括广汽、长安、奇瑞以及比亚迪等多家车企选择分拆旗下新能源相关业务。


而形势之变,常显于人事之变。2018年国际上有3位传统车企(宝马、戴姆勒、雷诺日产)的掌门人,经历了意料之外的“下野”。其中,雷诺-日产前董事长戈恩正是2020年新年逃亡大戏的主角。


国内也不消停,去年2月份,即便是在传统春节假期,车企的一些高管们并没有闲下来,一汽森雅、长安马自达、北汽新能源、小鹏汽车等车企管理层密集更替。


而持续的大裁员,更是让行业内人心惶惶。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11月底,几大主流车企公开的裁员计划已波及全球近8万名汽车工人。



各大车系在华战略


不论是车企的“分”与“合”,还是人力资源的重整其实都是表象,其背后是车企的战略蜕变。


眼看当下,外有宏观经济下行,内有供求关系失衡、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还有外商投资法、贸易摩擦相叠加造成的高风险因素捣乱,一时间,四大过剩(传统车、新能源车、经销商、金融资本)相叠加,更深层次上,三大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生态文明)大碰撞,显然汽车行业正面临大冲击、大洗牌、大调整、大变革。


在这场充满颠覆与革新的洗牌中,对企业而言是机遇与危机并存的关键时刻,而传统车企岂是等闲,新势力们也初生牛犊不怕虎,何况谁又能抵挡中国大市场的诱惑?


尽管车市寒冬依旧,但中国仍是汽车产销量大国,且每千人汽车保有量约170辆,大概只占美国的1/4、日本的30%,增量空间可期,面对如此大的一个“蛋糕”,车企们自然难舍难弃,纷纷以变应变、各发“大招”。

 

美系车在左右为难中忙着自保。美系车本就迫于传统燃油轿车销量下滑压力,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又在贸易战中受伤最深,一边有必要迎合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呼吁,生产回归美国;


但另一边又难违背生产线跟随市场转移的制造业黄金定律,生产线必然部署中国。


左右为难之际,就连通用的全球重组计划(2019年将在全球关闭7家工厂、裁员15%)也受特朗普威胁不得不做出妥协(承诺将失业工人转移到其他工厂)。


法系一边希望借助新能源实现绝地反击,另一边或将重心转移美国。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法系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仅剩下0.7%,相比2018年跌去一半。困局之下,法系车忙着多方突围。


典型如PSA集团,按照规划,到2020年,PSA将推出15款车型,每一款车型都将提供纯电动版本和混合动力版本。而此次PSA与FCA“联姻”,FCA或将帮助PSA顺利实施重返美国市场的梦想。


而对于在北美地区占据第三大市场份额的FCA而言,与PSA联手将助力其弥补电气化短板。


此外,德系也是狂赌电动化,纯电动车姗姗来迟,大众计划于2028年前生产2200万辆纯电动汽车,其中一半以上将产自中国;


奔驰在去年上海车展发布了4款新能源车型,其中包括“中国制造、专属中国”战略下首款纯电动车型EQC;2020年起宝马在沈阳生产的纯电动iX3将上市并出口全球……


而面临相应的高额研发成本,德系不仅忙着与“冤家”联姻,还纷纷酝酿削减数十亿美元支出的计划,这从大牌厂商集体缺席日内瓦车展也可窥一二。


韩系与日系在总体上不如欧系车淡定:日系押宝中国。美国历来是日系车第一大市场,但近期画风突变——本田在中国全球首发了量产纯电动车 C-HR EV与奕泽IZOA EV,并计划引进氢燃料汽车;


日产全球首发了全新一代轩逸,并计划参与充电网络建设等新措施、新布局高调发布,显然日系正从“掘美国”变为“赌中国”,启动实现战略重心东移的决心。


韩系一改过去两年的谨小慎微做派,大动作不断。现代调整在华市场战略,首次承认考虑包括削减闲置产能、削减对经销商补贴、调整人员架构在内的多种措施并举;


起亚调整产品结构迎合年轻消费者,去年陆续推出全新一代K3和全新一代傲跑两款车型,国产全新起亚K5也将于今年4月北京国际车展中正式亮相。



国内车企打响保卫战


重重压力之下,国内车企打响市场保卫战。


不仅本土品牌与合资/外资品牌较量加剧,如何能够守住“40%”的市场份额让本土品牌焦头烂额;


而合资公司中外双方之间的关系也随着合资股比开放愈发微妙,从福特中国2.0战略加速本土化进程,再到雷诺与日产将在上海成立一家新的研发合资公司,无不鞭策着车企提升国产车型覆盖率的速度。


于是比亚迪深耕“双品牌”战略(即高端化的王朝品牌与低价位的e系列电动车),上汽聚焦“5G”战略,观致汽车启动油电并举的“双擎”驱动战略(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自主品牌纷纷围绕“新四化”部署迎战。


由上可知,传统车企对“新四化”下手了,新势力也不甘示弱,铺开产品线。


且看在上海车展设立单独展台的16家造车新势力中,皆携新产品秀肌肉。此外“领头羊”蔚来投身研发,酝酿第二代平台;小鹏从单一SUV产品,迈向了轿车+SUV的双线布局等不一而足。



各派系的弱点


问题是,各派系看似各出奇招,新战略、新布局花样翻新,但其背后早已暗藏套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其战略落地都是密集推出更多车型,以覆盖更多的市场来解决问题。


但市场的经验早已证伪“以量取胜”的部署,2019年4月,有销量统计的532款车型中,月销量低于1000台的,高达215款;月销量过万的,只有43款车型。


为何车企新发战略普遍新意不足、效益不佳?究其原因,传统车企在舒适区待得时间太久,工业时代的机械思维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传统车企,在长期的各扫门前雪、自负盈亏的发展中,擅长注重成本与效益以及在不同市场之间找平衡。


但在长周期的发展中,难免以“权威”、“标准制定者”的角色被捧得太高,反而看不清楚市场,更难在态势与趋势之间找平衡。


更可怕的是,传统车企深谙市场法则,为生存壮大都有着自己一技之长,不知不觉“过度专业”,却缺乏相应的“自颠覆机制”,反而束缚了手脚和创新性的转型思维。


如专注研究汽车车灯的奥迪最大的标识就是“亮瞎全场”,专攻发动机的本田也坐实了“买本田发动机送车子”说法。


这也导致了战略多出老套路,如一汽大众、长安汽车、奇瑞、北京汽车、长城汽车等扎堆上山下乡却不知路已拥堵,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呈现阶段性饱和——畅销乡村市场和四五线城市的低级别乘用车零售量在2018年大幅下滑,其中四五线城市同比下滑更是高达12%左右。


再如奔驰定调“10款SUV加码、电动化战略提速”的中国战略更是换汤不换药,SUV和电动化在过去5、6年就已成行业大趋势,并非“新四化”引领下的新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奔驰质量问题频发暗合,暴露的是其吃老本的投机本性。


反观作为破局者身份闯入造车行业的IT企业们,本就身无历史包袱,天生缺乏工业经济的长周期思维,倒是被摩尔定律驱使一路向前狂奔,在新技术应用、战略反应等方面明显高传统车企一筹。


但成也在新、败也在新,新势力们明显缺乏制造行业根基,概念车推陈出新速度再快、黑科技玩得再溜,“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行为都是耍流氓”,还是得绕着量产难题打转。



“新四化”催生新战略


综上,一个游离受制于工业经济思维、舒适区边界的束缚;一个又苦于造车之难,难道车企们都难逃自己的宿命?


恶果深种,总是因缘际会。未来的汽车早已经颠覆了,车企也大变样,战略又岂能止步不前?


毕竟“新四化”的直接后果就是,汽车不再满足于作为代步工具的基本功能,更像四个轮上“全知全能”的移动脑库,是兼具休闲、娱乐以及丰富互联互通功能的个人空间。


毋庸置疑,汽车行业将从以发动机、自动变速箱为代表的“硬”拼转向“智”斗,根据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与IHS咨询公司报告,上世纪80年代初,一辆轿车的电子系统只有5万行代码,而现在高端豪华汽车的电子系统就有6500万行程序代码,提升了1300倍,未来更不可估量,按摩根斯坦利估算,未来汽车软件的价值占比将至少提升50%。


而如果说软件定义汽车,那么链接将定义车企,未来车企组织者必须拥有多层次的“资质”,不仅仅是面上的资质,确保“准生”、“准销”;


更重要的是链接资质,即全面开放、勾兑融合,网罗天下的“超强组合力”,撬动各类资源为己所用——既能拉拢资本助阵,又能笼络整车制造在生产环节“借力打力”,还能分享先进的理念、新颖的技术设计。


在此趋势下,不造车却以自身的科技实力和技术水平为客户提供造车服务的华为,不是车企但胜似车企。


当传统汽车制造的高门槛被拆除,行业界面被打破,车企战略必然体现全产业、全行业通吃,纵向迭代延伸,做深技术、做细产品;横向借势切入,跨行业整合产业链熔铸产业新生态;进而合纵连横、纵横捭阖。


当然,巨人的转身并不轻松,雏鹰展翅也并非易事,只有通过失败锤炼,才能酝酿出汽车市场新纪元。


至于车企新战略思路下,汽车行业将如何裂变、演化、分化?敬请关注后续文章。



越复杂的表象

越有深刻的真相

我们旨在

破解复杂,预测未来

关注我们

让你多一双慧眼



精彩推荐

有城市房价直奔“冰点”,有的却两位数上涨!“十四五”房地产呈现S形?

5G不行拼6G!美国的战略算盘能否兑现?2020年的3个趋势历史交汇期!“十四五”面临四大拐点!王德培:大变局与2020年中国经济亮点|对话作者为何5G被中国占先?6G将成为美国“杀手锏”?如何避免输给“两个时代”?


圣诞节能过?不能过?洋节背后的中西文化碰撞······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原创视频内容请关注“德培论道”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