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建议 | 秦晋:父母的功利心,是孩子学艺术的一大障碍
秦晋(左二)和女儿在美术馆
受访:秦晋
采访:田露思
1、我从来没有让孩子临摹过任何一张画
我理解儿童艺术教育机构的传统教法,比如按照画谱临摹,画些国画小品,或者速写和写生,这是在艺术作为技艺这个层面。孩子们画一下也不坏,但不要限制他们一定要临摹得很像,或者提一些刻板的要求。
进入艺术可以分几个层面,首先,艺术作为技术和技艺,可以让孩子在下面的方面得到锻炼:行动力;手的灵巧和准确;比例,疏密,多或少,颜色或空间关系的感知;如何完成一件作品;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与人合作;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参与活动,体会角色;身体语言的开发;不同材料语言的感知;对细节的观察;对结构的提取;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抽象思维和想象力;通感的开发;对艺术形式的理解;接纳偶然与坚持控制……接着就是艺术作为常识和修养的层面。再深一点,比如艺术作为专业知识或思想观念,甚至作为自我完善或精神信仰的需要,这些就需要逐步地去了解和进入。
为音乐剧的角色画面具
我从来没有教过我女儿画写生素描,也没有教她速写,没有让她临摹过任何画。对于是不是应该适当接受基础训练,比如素描写生或画风景静物,我觉得这在孩子心智稍成熟以后会比较合适,比如初中以后。如果太早直接面对自然写生,没有给孩子一个确定的形式,他会无从下手。形式就是一个把手,没有把手,什么都不能被拿起。任何人都不能抓起一个自然的全部,对于幼小的刚起步的孩子,这种要求是可怕的。
艺术家的工作是把自然或者素材经过处理和转换,再用某种方法或形式去固定它,将它视觉化。让孩子学会像艺术家一样处理它们,观察转换的方式是怎样的,学会取舍,或者纯粹感受材料的属性,涂色或者捏泥;要么就去拍照,去操作机器,让机器去帮助他们取舍;要么去用一些新材料做实验,看看有什么特别的属性可以利用。
秦晋女儿的作品
艺术教师就是要注意这一点,教孩子某种方法。理解艺术的形式是统一的,在一件作品里,这样的统一会让作品有完整的感觉。
当代艺术的学习,则是如何体会和看到作品的“惊奇之感”。任何让人感到惊奇的事物,都很像艺术作品,那么是什么令你感到惊奇呢?每个人的答案可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阅历或知识结构会不同,但任何人都有这种感受力,感受力可以变得敏锐,但这需要有一定的思维力、艺术词汇量和理解力。
2、要培养孩子眼光,不妨从收藏开始
我给我女儿买过一套《希利尔儿童艺术史》,当作睡前故事来讲,她喜欢听,所以她对艺术史还是有一些了解的,但仅限于此。我不能像对待自己学生一样给她布置艺术知识类的作业,这是不可能的。我不可能单独教她,她更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我觉得要引导孩子进入艺术史或者对经典作品、流派和艺术家的了解,都应该在学校里完成,她得和其他孩子一起参加,比如老师带着他们去美术馆、博物馆,看作品,讲解这些知识。但现在的学校艺术课缺少了这些,很遗憾。
在乌菲兹美术馆写生雕塑像
我带她去过很多展览经典艺术品的地方,比如卢浮宫、蓬皮杜、梵蒂冈、乌菲齐或者普拉多美术馆,我会借机跟她讲一些艺术知识或艺术家的故事,但我觉得最好还是她和其他孩子一起学习,否则她很快就不会跟着我,嫌我啰嗦了。
要培养孩子好的眼光和审美,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些艺术的熏陶只能放进生活里,慢慢积累。而且首先家长自己就要有比较好的审美判断力。家里的墙上可以挂一些能量比较强的画,或放一些好的艺术品,父母的穿着也可以尽可能地得体和特别一点,家长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去美术馆和博物馆欣赏好的展会和演出,并去大自然中感受,去世界著名的建筑物参观,家里也可以收藏一些艺术家的画册。
用iPad创作
要培养好眼力,可以尝试从收藏开始。收藏的东西可以是一件物品,也可以是一种感觉,而这些感觉,可能总是由某一件物提示出来。美总是要落在某一些物上。所以不要吝啬于让她偶尔拥有一些特别的、与心灵相关的“物”。就像孩子在路边捡树叶,海边捡贝壳,她手里抓的那一把,就是她最喜欢的,她自己会不断筛选。如果你和她去的是商店,偶尔拥有一两件很好看的东西,也是培养孩子眼力的过程,当然,俗话说千金难买心头好,不要让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奢侈品性,但是也不要因为太吝啬钱而贬低了设计和审美的价值。看过和拥有过了好的东西,再看到比这些差的,孩子一眼就可以淘汰了。
在路边收集树叶
留下真正美的东西在身边,确定这种审美选择对自己的意义和影响,也是一种学习和一种提高眼力的过程。那些物品也是人们选择定义他们是谁的一部分。我也经常让学生建立自己喜欢的艺术家资料库,这也是一种收藏、研究、筛选和比较。
3、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家长自己是否喜欢
我会尽量将家里的书房整理得吸引人一点,好让她喜欢进去随意翻书。对于音乐,我的了解太有限,但我自己以前是爱收集打口碟的,在家也尽量放音乐,自己听,也给她听,如果她不喜欢那种类型,就会自己逃走。我家里也有一个可以当作工作室的地方,大玻璃面的画台,纸柜、笔盒、颜料什么的都有。因为我自己喜欢看电影,所以也带着她一起,偶尔她会说不敢看那些刺激惊悚的,我会利诱她,让她尽量接受一些视觉刺激或接触深刻一点的影片。
在家里玩自拍
对于家庭教育,其实关键在于家长是不是喜欢做这些事,喜不喜欢阅读,喜不喜欢写写画画,如果喜欢,孩子就会跟着你,一起做,一起看,一起听。我还买了缝纫机和摄影暗房放大机,也曾经给她买过小傻瓜相机,但她没拍很久就放下了,因为后来她有了手机。这些器材反正也不是很贵的,哪天有空都可以和她一起玩一下。
4、创作需要一种环境和一种状态
创作总是需要一种环境,一种状态,而且往往是一种特殊的状态。艺术家需要进入状态,孩子也一样。作为家长,你需要细心观察,给予帮助。这种帮助有时是不要干扰和打断,但有时家长也不容易判断,因为孩子不太能坚持创作或完成一个大计划。
大人要去上班,小孩要去上学。天天都得这样,可能孩子们的作业还很多,很容易把思路打断和分心,那些小想法很快就没有了,创作的小火苗就熄灭了,最终能量无法集中,强度无法保持。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从小就开始自己创作的艺术家,是无意中从一场病、一次假期、一次住院开始的,因为打发无聊,母亲给了一盒画笔、一个相机、一本空的画本,这个孩子的创作生涯就开始了。
在家里画画
孩子还要有一个持续创作的地方,一个特别的空间。不会因为父母像城管一样,把工作空间定义为非法占地,轻易就收拾清理掉了。工作现场还在,提醒他工作还没有完成。
5、父母的功利心是一个障碍
父母的功利心也是障碍。普通人都被教育成要做一个有用的人,按部就班的成为某种齿轮,成为生产链条的某个工种的一个末枝工具人,做局部的贡献,而不是成为综合型的创作者。
牛顿的光学研究发现,是黑死病疫情爆发,剑桥停课间接导致的。历史上有的研究或写作,是因为坐牢才促成的。还有些有想法的人,忍不住大学辍学去搞发明创造。所以创作的成本往往比你想象的要高,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并且付出成本了,往往还不能有即时的回报。
艺术家的建议 | 薛峰:孩子学艺术,最好不要有“偶像”
艺术家的建议 | 孙晓枫:谨慎用好教育权
艺术家的建议 | 梁铨:千万不要把孩子塑造成小画家和小神童
杨小彦:为什么很多孩子学画画会中途放弃
杨小彦:学艺术如果不问自己这个问题,学了也是白学
文章版权归深圳市打边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转载、合作及广告投放请联系我们。电话:0755-86549157;邮箱:info@artdbl.com;微信:dabinlou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