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理咨询师“月入几万”?心理咨询发展现状和能力需求分析

小蓝学姐 北师大心理考研课堂 2023-09-30




心理咨询


“考个心理咨询证书,轻松月入几万”

“上班轻松,21世纪的金饭碗”

“行业缺口大,人才缺口达到130万,再不入行就晚了”

······

“别来,没有钱途!”

“入行前五年别想挣钱”

“很难接到个案“

“家里有矿再来吧”

······

上面这几段话,分别来自心理咨询培训机构的宣传和部分从业者的心声。差异极大的话语背后,暴露出的是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工作者的模糊现状。


成为心理咨询工作者,到底意味着什么样的生活?是“轻松、体面、多金”,充满神秘感的心灵导师?还是入行困难,发展前途不清晰,为生计而奔波的窘迫打工人?


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第三本“心理健康蓝皮书”,即《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该报告揭开了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神秘面纱以及从业者真实的生存现状。


其实“月入过万”背后,是多数心理咨询工作者钱包里的困窘。


心理咨询者月收入分布情况


“轻松过万”的高收入,仅仅是这个行业中的极少数。在收入“囊中羞涩”的背后,心理咨询工作者还需要支出很大一笔开销在持续进修和督导上。


新手心理咨询工作者在起步时往往面临学习费用高、个案来源缺乏等问题,从而导致收入困难,难以坚持职业成长之路。


因为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职业成长往往以累积个案小时数作为参考标准,累积个案时数具体指该心理咨询工作者累积提供过多少次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累积个案小时数越多,其职业能力和职业成长往往也越成熟,也就是所谓的“越老越吃香”。当你的资历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收获可以呈现“指数型”增长,但前提是初期必须要“延迟满足”积累经验。





市场需求大


虽然一边是初期困窘的收入,一边是持续的学习支出,但是心理咨询行业依然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咱们老百姓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对心理援助和干预的需求度将是未来大势所趋。


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群都暴露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小到儿童自闭症、亲子关系,成年人的失眠、焦虑和抑郁症,空巢老人的孤独抑郁,再到一些特殊群体(比如监狱犯人、疫情期间的心理恐慌患者)的心理问题等,这些人群需要更专业的人士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



各种心理咨询服务人员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进行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各个综合医院、精神病医院已普遍建立心理咨询门诊,许多高校已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不少中、小学校特别是城市中、小学也已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社会上也开办了婚姻、职业、儿童等各种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以及热线电话、危机干预中心等。



从业者除了将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落实到各科疾病患者身上外,还将其服务十分广泛地涉及到社会人群,而不同职业的社会群体也各有自己的心理健康组织,并且还开展了诸如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专项心理健康服务。


由于行业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心理咨询工作在相当程度上已被社会接受,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概念渐渐深入人心,人们逐渐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这将会推动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


近几年,在线心理咨询、心理学培训平台、APP大量涌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心理学、心理咨询行业已经快速进入“互联网+”时代。



社会对心理学、心理咨询的接受度提高,越来越多的行业、岗位需要专业心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心理咨询师是拥有广阔前景的职业,特别在教育、医疗、社区、机关、企业、司法等领域将有更大需求。


按有关规定,监狱劳教部门、大专院校各个系、各 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的人事部等各个场所,都应配备2至3名的心理咨询师。目前,我国已在公安系统、体育界和部队里配备了心理咨询师。



中国的心理行业发展有一个逆潮流而动的特点,疫情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长期重大的心理影响,也势必会进一步推进心理咨询的发展。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更多完善


在国家心理健康政策的不断支持下,国内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将逐步趋向完善。


(1)社区心理咨询室更加完善: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将心理咨询室建设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和水平考评项目,相信未来的社区心理服务将更加完善,会有社工、社区保健医生、心理老师加入其中,在社区内,将侧重心理健康的科普,进行日常心理困惑的疏导、调节。方便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接触心理学知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弹性。


(2)全国各地更多个人心理咨询室建立:随着想要进行心理咨询的用户的增多,独立执业的心理咨询师也将逐步增多,在心理咨询室里,咨询师将针对有心理咨询意识,愿意付费进行成长的来访者,进行专业的一对一/团体心理咨询,帮助其进行自我探索、解决自身困惑。


(3)更多地市医院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社会对精神卫生疾病的刻板印象减轻,人们看心理健康疾病的经济压力减少,更多有心理疾病的人可以到精神卫生中心/综合医院精神科就诊,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心理咨询师的核心素养


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接下来简单来说一说心理咨询师的核心素养。


在咨询过程中,其实咨询师本身很重要,一个稳定、冷静的人格,本身便是对于求助者的一种疗愈。同时,咨询师的很多能力也是可以经过系统训练和自我成长来培养的。这里存在一个关键概念:胜任力


参照 APA(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咨询师基准胜任力模型。该胜任力模型共包含6项能力方面,16项核心能力,分别是:


个人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助人之心

助人之心应该是我们选择这项工作的初心;助人之心和咨询师收费并不矛盾,同理,医生救死扶伤,医院也是需要挂号收费的。


(2)一定的经济基础

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很难做到持续的学习提升。这样的状态会影响咨询工作,同时,也特别容易使咨询师产生职业耗竭。


(3)共情能力

来访者在咨询中的最重要的诉求之一是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如果咨询师能够清晰地、准确地感受到来访者的感受和体验,能够让来访者感到被理解,这在咨询中是非常重要的。


(4)个人道德感

职业伦理当中有职业的伦理,也有私人的伦理道德,这就是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心理咨询是一个助人的职业,需要心理咨询师的道德水平要高一点,太过功利的心态不容易做好这项工作。


(5)反应敏感

心理咨询本身便是咨询双方构成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这就要求咨询师和咨询者之间,达成相互作用的效果。


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不光要对他人的心理活动保持高度敏感,包括语言性或是非语言的表情、动作、服饰、发型、肌肉抽动等等。同时,在察觉他人时,也要敏感于自身的反应与应对,警惕自己的心理影响带给他人的变化与刺激。


(6)开放态度

在咨询整个过程中,咨询师要对于自身需要、价值观、多元文化等事项产生知觉。从而保持清醒,更好地予以来访者回复与帮助。同时,引导其敞开心扉,以一个开放的态度去建立积极的咨询关系。这不仅需要咨询师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让来访者放下戒备,产生信赖。更在于咨询师自我的真诚态度,以及对于节奏的把控能力。



虽然国内现在的心理咨询现状还存在一定问题,但是我们已经迎来了心理咨询的朝阳时代。

如果你充分了解了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现状、发展前景以及心理咨询师的核心素养之后,依然坚定地想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那么咱们北师大Map临床方向一定是你成为心理咨询师的最佳途径。

关于咱们北师大Map备考的相关问题都可以加下方学姐微信咨询。


有关北师心理学考研的任何疑问,

欢迎骚扰~


往期回顾

#北师大MAP丨用户体验方向前沿介绍(听说对复试有用)

#来了!2023年考研国家线公布!上岸?调剂?二战?何去何从~~~

#北师大MAP线下复试(笔试+面试)内容曝光?快来看看线下复试考什么!

#这些调剂信息你还不知道?原来调剂也能上985



***

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北师大MAP考研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