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独大的成都,要不要等等兄弟城市?
文丨西部君
6月24日,第一财经官网刊登《成都一城独大,四川力促“一干多支”新格局》的文章,聚焦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的治蜀之策。
最近一个月,彭清华先后前往绵阳、德阳、自贡、宜宾、泸州、南充和达州调研,密集考察的同时,提出“既支持成都做大做优做强,又按照差异化发展要求,打造几个各具特色的城市群、培育几个具有一定带动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形成‘一干多支’发展格局”。
破解四川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显然已经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1.成都一城独大到什么程度
就像北京之于天津,成都一城独大,确实对周边城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虹吸效应,这种强弱格局,通过城市群的生态结构可以看清楚。
2016年印发《国务院关于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成渝城市群被定位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
不过不管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老牌城市群相比,还是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对照,成渝城市群都是相对特殊的一个,它是典型的双核驱动,成都和重庆是领头雁,周边散布着若干GDP不到2000亿的地级市,比如绵阳、德阳、宜宾、南充等,呈现出头重脚轻的格局。
尤其对成都而言,一城独大到何种程度?我们来看看2017年四川省内市州的GDP数据:
排名第二的绵阳突破2000亿时,成都的GDP已经高达13889.4亿,是绵阳的6.7倍。与城市群的另一领头雁重庆对比,绵阳只有重庆19500.27亿的十分之一左右,既便与重庆主城区的GDP进行对比,绵阳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水平。
城市群内部都有强弱之分,比如长三角城市群,上海是绝对的老大哥,GDP超3万亿;不过在这个老大哥身边,还有一群有足够竞争力的城市。像苏州,1.7万亿;杭州1.26万亿;南京1.17万亿;无锡1.05万亿,城市间的经济体量呈橄榄型的结构,马太效应不明显。
再看珠三角城市群,广深之外,佛山今年有望冲击万亿,另一个增长点东莞,GDP7582亿;惠州和中山,同样也有3000多亿的体量。排第一的深圳只有排第三的佛山的2倍多一点。
2.成渝城市群内部分化加剧
四川力促“一干多支”之所以紧迫,是因为成都的一城独大的格局,还在加深。
数据显示,2012年—2017年,成都市占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4.1%、34.7%、35.2%、35.9%、37.2%和37.6%,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再来看下这几年四川其他主要市州的情况:
从GDP增幅来看,成渝城市群的两个领头雁,成都和重庆,最近5年来的增幅,都超过了70%。四川其他主要市州,增幅全部在50%左右,达州地区甚至只有不到40%。
这说明成渝城市群内部,不仅经济体量分化成两极,而且经济的增长能力,也断成两档。所以在GDP的全省占比上,除了绵阳、南充和泸州,其他市州全部下降。
其中达州的降幅最明显,从2012年的4.8%,降到了2017年的4.3%。6月初四川党政代表团赴重庆考察学习时曾提到,砸锅卖铁也要把成达万高速铁路建起来,达州在在四川内部在成渝城市群掉队,无疑是重要因素。
成渝双雄不仅体量大,而且增速快,照此趋势,未来成渝城市群内部,分化将更加明显,对应的贫富差距也会扩大。
对成都和重庆而言,维持经济高度分化的城际落差,有利于利用强虹吸效应,做到更大,提升与外部的竞争能力,但站在城市群的区域经合作角度来看,一城独大很难持久。
城市群本身是行政壁垒拆除后,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产物,市场让资源配置更高效。但是经济的落差,会形成另一种壁垒——城市群内部的产业链会因为高低落差,无法相互配套。
当下全国医保和养老保险无法做到高层级统筹,很大原因正是地区落差,各地的资金池不一样,人口流入地不愿替流出地埋单。如果成渝两地与其他市州的差距太大,那么通过打通区域内的壁垒,促进城市群的人口、资源流动的一体化目标,有可能遇到现实的阻力。
所以,可以理解四川力促“一干多支”的紧迫性。
3.谁是成渝第二城?
避免一城独大,是不是意味着要给成都适当降速,给兄弟城市留下追赶时机?
当然不是。注意看彭清华的表态,“既支持成都做大做优做强”。
对于成渝城市群而言,如果成都这个增长极黯淡下去了,意味着丧失一个动力源。尤其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大战略格局之下,西部的对外开放,必须要依赖成都强有力的城市竞争力。优化四川内部的城市竞争格局,不是要把这个增长点削低,而是找到新的增长点。
最近这两年,成渝第二城的概念非常流行。有据可查最早的提出者是南充,2016年第七届四川城市发展市(州)长论坛上,南充市委书记提出了打造“成渝第二城”的南充蓝图。
南充的优势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人口,成渝城市集群地级城市中,人口规模第一;比如教育水平,大中专学校数量、高中级科技人员占人口的比重在省内仅次于成都;比如交通,如下图,南充是成渝之外,已建成和规划在建的铁路线交汇最多的城市。
但相对其他市州而言,南充的优势并不突出。我们可以看看最简单的GDP对比:
论经济体量,绵阳、德阳、宜宾都在南充之上;如果引入人均GDP的标准,南充的劣势可谓相当明显,只有德阳的一半左右,被绵阳、宜宾甚至乐山甩在后面。而且,绵阳机场旅客的吞吐量也在成渝之后,在城市群内排在第三位。
虽然位于西成大动脉上,绵阳面临的限制也明显,比如与重庆的连接,与南充、达州等地的连接,依旧没有直连铁路。要成为成渝第二城,必须形成小的区域性中心,至少在交通层面。从这个角度来看,绵阳暂时也称不上第二城。
4.成渝的未来之路:一轴两带
其实,成渝城市群要想做大,未必非得争出成渝第二城。
成渝城市群目前的整体格局是两大多小,成渝之外,各城市之间,谁都不能说有绝对的优势。这意味着没有资源的强力倾斜,延续现在的发展速度,很难孵化出新的一极。
像珠三角城市群,广深双轮驱动之外,佛山和东莞成为第二档,也是双轮驱动,而非一个城市扮演第二城的角色;长三角城市群,苏州有第二城的实力,但是苏州之外,城市群的其他城市在全国的经济排名中,也十分靠前。
区域合作,最重要的是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四川的发力点是“一干多支”,而没有强调在成都外单独把谁做大。因为即便政策倾斜,扶持出新的增长极,可能只是将原来城市群两档的格局,断成了三档,一三档的落差依旧很大。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到,要构建“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的格局,重点也是城市的带状结构。“两带”具体是指,成德绵乐城市带和沿江城市带;前者的辐射城市,都位于西城铁路的枢纽线上;后者可以依托长江水道,发挥重庆的辐射作用。
此外,“一带一路”也是天然的契机。作为西部对外开放的领头雁,成都和重庆,完全可以以成渝城市群的名义,带着绵阳、德阳等多个兄弟城市,参与海外的交流合作。一方面可以将对外交流合作的优势进一步扩大, 另一方面带动内部的发展,反过来也会反哺成渝。
--- E N D ---
勾搭西部君:hbdx1990xz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