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相向发展日渐明朗
文丨西部君
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这几年两会上的热点议题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都被点名: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
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
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成渝城市群没有被直接点名,但是“制定西部开发开放新的政策措施”、“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等表述,与成渝息息相关。
在报告之外,川渝两地的代表、委员,对于成渝城市群的发展亦有诸多的讨论、建议。
比如,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就认为:
成渝城市群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次级城市发育不足,人口百万以上大城市数量偏少,出现了“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式”发展结构。成渝城市群要想在国家级城市群发展中占据领先位置,必须尽快解决这样的“中部塌陷”问题。
01
成渝相向发展日渐明朗
成渝城市群的“中部塌陷”到底有多严重?
与中东部地区多数城市群不一样,成渝城市群,除了成渝双核,其它“次中心”的确未成气候。
截至去年底,除了成渝,成渝城市群内部,市辖区城镇常住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只有泸州、绵阳、南充、自贡、宜宾、达州。其中后三座,还是去年的新晋者。
来源:山川网
经济体量方面,GDP2000亿以上的城市,更是只有德阳、宜宾、南充、绵阳4座。其中最高的绵阳也仅有2300亿。
这种状况,不仅是“中部塌陷”,更准确说是“有峰无山”,在全国所有城市群中,也堪称特例。
由此可见,成渝城市群中,作为两核的重庆和成都,扮演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也正是因为几乎没有“中间地带”,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成渝之间还存在着背向发展的问题。好在,近几年,这种趋势有明显改观。
重庆方面,以科学城的布局为标志,重庆向西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朗。其实,无论是从重庆内部的区域协调发展,还是从对外辐射看,重庆向西都是注定的。
在这个方向上,重庆与内江、泸州、宜宾、遂宁等的合作,实际上就是城市群内部的一种连接。甚至西北的南充,已经明确提出全方位融入重庆。
成都方面,2017年明确提出“东进”,从代管简阳、修建新机场,到打造淮州新城、简州新城,相关动作的幅度不可谓小。
两核的相向而行,对于推动成渝城市群的“合体”,当然是决定性条件之一。但是,首先还是服膺于两个核心城市自身的发展需要,即都是为了打开新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为了靠近而靠近。
也就是说,成渝走得更近,或者说成渝城市群联系更紧密,这是由重庆和成都这两核的内在发展需要所决定的。有这一基础,对于成渝城市群的未来,完全可以有更好的期待。
02
成渝的未来在成渝城市群
与其它三大城市群比起来,成渝城市群,在产业发育,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劣势都是很明显的。
说白了,不仅缺乏有梯度的次一级城市,就连核心城市,也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不过,与西部整个地区的后发优势一样,成渝城市群目前的相对落后状态,也正是未来的发展潜力。
从政策赋能的角度,两核,都是国家中心城市,拥有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行政等级,至少在西部地区,有着无可匹敌的政策吸附力。
拥有两大国家新区,两大自贸区的加持,以及“一带一路”的开放窗口,成渝城市群的政策起点并不低。在全域开放方面,也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其实不管是构建内部的协作机制,还是挖掘政策红利,相较于成熟的城市群,成渝都还处于一种待激活的状态。一旦相向发展的趋势,进一步落到机制层面,相信聚合效应会立竿见影。
来源:成都向上
特别是在都市圈时代,未来成都和重庆各自的发展上限和影响力能级,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成渝城市群的融合程度。
对于这一点,双方其实应该心中有数。比如,《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
2020年,成渝城市群极核地位明显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2035年,成渝世界级城市群基本形成。
2050年,全面实现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城市群。
这说明,成渝城市群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在目标上是内在一致的。这种认识确立了,其它就是行动上的事了。
当前国家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1亿人落户行动。作为传统的人口流出地区,和近年的人口回流地区,以及城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成渝还可以抓住一波人口红利。
相当一部分人口回流后,其实就会转化为本地的城镇人口;而人口回归,也将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更大的底气。
03
摒弃“等靠要”
2018年,重庆GDP首破2万亿,成都首破1.5万亿。整个成渝城市群的GDP总量接近6万亿,人口接近1亿。
这个体量虽然在全国几大主要城市群中只能算中等水平,但在整个西部区域足够有分量,可以说独此一家。这决定了成渝城市群,在东中西部区域平衡中,所扮演的稳定器作用。
来源:重庆日报
但目前最大的短板,其实还并不是成渝城市群联系得不够紧密,而是各地都还不够强。比如,人均GDP,成渝城市群其实是比较靠后的。
所以,在谈成渝城市群如何一体化之前,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单个城市如何自强的问题。
对成渝两核来讲,自己变得更强,才能有更强大的带动力;对于小兄弟来讲,只有进一步做大人口、经济体量,也才能有参与一体化的资本。各个城市的内生发展激活了,城市群的连接就会是自然而然的事。
所以,推进成渝一体化,也得摒弃“等靠要”的思维。四川明确区域副中心“要靠实力说话”,这一点做得很对。
除此之外,就是“术”的层面的事。这次有代表委员建议,首先应该推进成渝经济区交通一体化,特别是交通“规划一体化”,加强区域交通规划体系统筹。其中,重点推进跨省铁路、高速公路路线对接,实现规划“一张图”。
这一点就现状而言,的确很重要。川渝两地在基建方面,可以有也应该有更大的心胸和眼界,早日建立常态化的协作机制。这无论是对于合力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还是减少重复建设,都很有必要。
陆海新通道建设方面,川渝之间也还可以有更紧密的协作。作为西部的领头羊,川渝应该携手带领其他兄弟地区,共同推动这条大通道的建设。
在抢人大战、招商引资方面,可以共同打响成渝城市群的名号,形成人才、资源的聚集效应。这样才能孕育更多的可能。
当然,其它的一般性公共服务方面,像社保、医保一体化,更没有理由不加快进度。
都市圈时代即将来来临,区域竞争、城市竞争,越来越成为城市群、都市圈之间的竞争。这一点越来越明确,成渝两核能够顺应这一趋势,自然会做出更明智、更有远见的选择。
end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转载、合作微信:hbdx1990xz